【新唐人2012年3月23日讯】二○一二年是本届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的“收官年”。总理温家宝一月三十一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要“永不停顿推进改革”。
政改强音媒体破天荒传递
中共“十八大”,党内思想交锋,权力博弈,利益纷争,诡秘多变。眼下又突发了媒体踢爆的“王立军事件”,薄熙来政治命运成焦点,更拉开了中南海权力交接惊险而刺激的情节序幕。
当此之时,全国人大、政协相继开锣。每年“两会”,官方都事先强调政治纪律,只谈民生,禁言“政改”,已成惯例。二○一○年全国“两会”前,《羊城晚报》和《京华时报》等媒体都报道过,不少地方官员对赴北京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施加政治压力,限制他们会期的发言自由。今年“两会”前,官方媒体却突然引爆了“改革”议题,不少体制内外的专家学者都异乎寻常地借此话题在媒体推波助澜,向阻挠改革势力发起凌厉的攻势。
近日,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接受媒体访谈时有的放矢地说,“有些人反对民主,但他不会直接反对,而是拐弯抹角,比如说要法治不要民主,或者说要协商不要选举,还说民主会乱套,现在我们还不到要民主的时候等等,这都是找借口反对民主。”中共官方喉舌《人民日报》二月二十三日发表的一篇题为《宁要微词,不要危机》的评论文章在国内引发巨大反响。文章说,“纵观世界一些大党大国的衰落,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只有修修补补的机巧,没有大刀阔斧的魄力,最终因改革停滞而走入死胡同。”二月二十四日,《人民日报》子报《环球时报》刊登题为《对改革的共识是什么,争议是什么》的社评。文章说,“必须改革”的判断“来源于过去三十多年来改革带来的好处,也来自其他一些国家拒绝改革或改晚了导致‘革命’甚至国家解体的教训。”同一日,中共的香港喉舌《文汇报》也刊文《“两会”前夕官媒传递改革强音》称,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中国步入迎接中共十八大的重要时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中央高层到学界民间,改革的呼声再次响起。中国改革似乎又到了“亮剑”的关键时刻。以皇甫平名世的周瑞金接受记者访问时言,“改革已经到了猛击一掌的时刻”。
“改革的最后一次机会”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曙光更进一步指出,未来五至十年恐怕是执政党“改革的最后一次机会”,它的潜台词就是再不大胆进行政治改革,执政党必死无疑。近期“体制内改良派”老报人杜导正对“美国之音”也作出了类似的表述:“我和我周围一批朋友的看法是,习近平新班子上台以后,我们国家的全面的体制改革,也就是邓小平同志启动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这一套纲领,这一套实践,绝不可能后退。后退是死路一条。”而《人民日报》二 ○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最新发出深圳宣传部长撰文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二十周年的文章,文中同样强调,“邓小平同志讲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这些均是借助于当下中南海高层权力斗争撕裂的空间发出的声音──有的是在为中共第五代党魁粉墨登场、化妆亮相鸣锣开道;有的却是对胡锦涛时代近年来改革倒退、明显左转表达不满。
第三次意识形态大交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已先后经历了三次关键性的改革价值观的重大理论交锋:第一次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思想解放的“破冰之争”,即有关“两个凡是”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交锋;第二次发生在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二年的有关改革开放的“性质之争”,即有关“姓资姓社”的交锋;第三次是近年来有关政治改革的“方向之争”,即有关“中国特色”与“普世价值”的交锋。前两次交锋已经过去,第三次交锋尚待破局。
在江泽民时代,中共至少表面上并未大张旗鼓地批判西方民主制度和强调“两个绝不”与“五个不搞”。然而,胡锦涛掌权后的党中央,很快自我否定了其大吊舆论胃口的所谓“胡温新政”,逐年向左滑翔。特别是到了去年,中共竟将“确保党的执政权力”上升为“国家核心利益”的内涵。
二○一○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前夕,倡导普世价值的总理温家宝多次高调谈政改。二○一○年九月四日刘云山控制的《光明日报》火药味极浓地发出要问清政改“由谁统治”的文章大唱反调。而胡锦涛九月六日在中国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政治改革必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接着中央级媒体联合推出坚持“特色”,刻意“划清”不同民主等反对普世价值的舆论宣传。中共五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人民日报》急忙在头版及五版刊登了早就密谋策划好的一篇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与基本特征──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的文章。从十月十八日到十一月二日,《人民日报》又连发了五篇署名郑青原的文章,坚决否认“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论”,向社会高调传达中南海主流声音与温家宝所代表的党内偏右价值观进行切割的信息。这种声音发展到今天,已经开始将邓小平九二年发出“主要是防左”的南巡讲话,偷换为“主要是防右”,导致胡锦涛时代的改革信誉声名狼籍。
舆论天秤将作出答案
正是在这种中南海左转的大背景下,才能为重庆的“唱红打黑”提供土壤与舞台;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才加剧了今年“两会”前高层权力裂痕,给党内寻求改革的力量撑开了发力空间。与此同时,“王立军事件”在官方媒体上一再被封杀;左派代表薄熙来一再高调出镜,又显示了党内派系、路线纷争依然复杂多变。当此之时,国家需要的已不仅仅是改革口号,而是改革行动。如果体制内发出的改革声音不能有效突破利益集团的重重阻挠,及时地转化为全国“两会”后的改革动力与现实政策,而仅仅是官方媒体又一次炒作对新党魁集团的改革幻想,那么饱经“胡温新政”泡沫破灭的舆论天秤,会让习近平与中共“十八大”后的政治信誉输得更惨──民众对此更加难以忍耐!
文章来源:《动向》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