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揭秘中国大学患五种“重病”

【新唐人2012年1月9日讯】(新唐人记者唐美华综合报导)近日,原北大中文系主任、现山大一级教授温儒敏在青岛大学作了题为《大学传统与大学文化》学术报告。在报告中,温儒敏把中国高等教育近年来所遇到的问题概括为“五种重病”,引起了教育界和各界的反响。

大陆媒体报导,2011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教授格非接受《人文周刊•广角版》的采访,以专题报导的形式指出,关注作家纷纷进入高校的现象,不见得比社会更纯洁,高校之弊非止一端。

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长年久居高校,他深谙其中之道。他表示,从多数大学目前的情况看,出现新的问题,甚至是“重病”,把它概括为“五病”。

“一病”: 市场化

病例:北大校园到处都是广告横幅,谁有钱都可以在北大找到讲台

病因:教育投入仍然严重不足,教育资源分配越来越不均

病症:大学不断扩招,靠获取学费来维持运行;办各种班“创收”

病害:赚了一些钱,风气坏了,人心野了

温儒敏指出,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资源分配越来越不均,高等教育欠账很多。由于国家投入不够,学校要自己去赚钱。

温儒敏表示,不少大学不断扩招,来获取学费。还有就是“创收”(这个词对于学校来说很不好),办各种班,尽管是赚了一些钱,但是风气坏了,人心野了,老师哪有心思教学?

他认为,现在学校的商业气氛越来越浓,越来越世俗、庸俗。

温儒敏还描绘了北大的现状:到处都是广告横幅,什么班都可以进来办,而且很多都是老板班、赚钱班。谁有钱都可以在北大找到讲台。结果弄得大学生刚进来就心急火燎,急于找各种赚钱门道。

温儒敏还强调,老师的心态也受到影响,许多教授往往身兼数职,有的很少时间真正放在教学上、放在学生的学习上。现在名教授都不教本科,全部为自己的利益去了。所以,大学生的程度比以前明显降低。师资外流现象非常严重,更严重的是败坏了校风。北大有些院系教师的收入非常高,甚至可能比某些基础学科教师的收入高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温儒敏认为,容许一部分老师“先富起来”,多拿一些钱也无可厚非。问题是不能没有管理,否则有些教授可能就是为钱上课,而且造成校内贫富不均,两极严重分化,学校成了市场,人心搞得很势利,既不利于校风建设,也不利于学科建设。

“二病”: “项目化生存”

病例:在山东大学给本科生上课竟成了新闻

病因:现有学术生产管理体制的量化要求,特别是理科与工科的研究;追逐利益,项目都有钱

病症:没完没了争做各种项目。学术会议、成果鉴定、资格审查、项目审批玩手段走过场,吃喝、游玩、送礼、拉关系、作交易反倒成了实质内容

病害:浪费人生,浪费资源,学术腐败

温儒敏解释说,所谓“项目化生存”,是对那种没完没了争做各种项目的描述,特别是那些很可能只是泡沫、没有多少学术价值的项目。为什么要这样?年轻的老师不申请项目是不可能的,因为现有学术生产管理体制有这种量化要求,特别是理科与工科的研究,往往就是通过项目来实行的。还有,就是追逐利益,项目都有钱,有些老师其实就是奔着钱去申请项目的。这其实也是市场化的弊病。

温儒敏表示,现在学术腐败严重,假成果、假学问遍地都是,学术会议、成果鉴定、资格审查、项目审批过程普遍玩手段走过场,吃喝、游玩、送礼、拉关系、作交易反倒成了实质内容。现在很多人当上教授就整天过“项目化”生活了,很少给本科上课。

“三病”: 平面化

病例:吉林大学几乎把长春的主要几个大学全都合并

病因:追求大而全

病症:大学合并

病害:办学个性与特色丢失

温儒敏认为,大学越来越失去个性特色,就是平面化、均质化了。许多大学合并,就是贪大求全,原有一些传统特点就丢失。

温儒敏举例说,吉林大学几乎把长春的主要几个大学全都合并了,规模之大,令人感叹:不是吉林大学在长春,而是长春在吉大了。

“四病”: 官场化

病例:有的教授也争着去当处长

病因:大学官场化,谁当领导谁就得到更多资源

病症:在各种场合会看到人们互称官衔,就好象在政府机关里面一样

病害:知识分子丧失独立的思想和判断,失去头脑,失去灵魂

温儒敏指出,现在是按照官场那一套给学校管理人员套行政级别,学校也有所谓副部级、正厅级等等之分,后果很不好,助长学校的官本位风气。政府部门有些上不去的官员,就去大学做校长书记,不懂业务,促使学校越来越官本位。致使有的教授也争着去当处长。

温儒敏认为,在这样一个体制下面,怎么可能会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风!

“五病”: “多动症”

病例:北大搞实验班,搞了几轮,搞不下去了,也没有总结,接着又搞“元培学院”

病因:主管部门往往为了显示政绩,搞“教育的GDP”

病症: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搞什么“战略”、“工程”之类,名堂、花样让人目不暇接

病害:折腾效果值得怀疑

温儒敏在最后一病中指出,教育有滞后性,有些试验要跟踪多年才能下结论。比如北大搞实验班,搞了几轮,搞不下去了,也没有总结,被称之为“无疾而终”,接着又搞“元培学院”。

温儒敏最后表示,上级主管部门往往为了显示政绩,搞“教育的GDP”,所以“多动”。在许多情况下,改良比改革更切实。致使教育成“大跃进”。这种趋向日益严重,对大学教育产生致命的伤害。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