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1月24日讯】北欧小国爱沙尼亚,在历史的岁月中,饱受他国统治的苦难,连钢琴产业都遭到重创。现在,在恢复独立20年后,已经有200年历史的钢琴制造业,再一次吐露出清脆、欢快的乐音。
尹德瑞克•劳尔(Indrek Laul)坐在钢琴前,宁静尔优美的旋律从他指尖流出。这样纯净的音质属于来自爱沙尼亚的三角钢琴。
劳尔是“爱沙尼亚钢琴厂”(ESTONIA’ PIANO FACTORY)总裁,也是一名钢琴家。1991年,爱沙尼亚从苏联统治下独立后,他接手了这家在苏共蹂躏下濒临倒闭的钢琴工厂。
劳尔:“爱沙尼亚这个名字很特别,因为你看看当时许多其他厂家,叫‘红色十月’之类可怕的名字。我认为‘爱沙尼亚’是给工厂带来好运的名字。”
近几年来,爱沙尼亚钢琴在北美市场异军突起,它的用材、音色和质量,可以媲美大品牌的高端钢琴,价格却相对便宜,因此声名远播,成为钢琴市场上的一匹黑马。
正如哥伦布快报所说:“爱沙尼亚钢琴的品质和口碑,已经对斯坦威钢琴(Steinway)造成了巨大挑战。诸多眼光敏锐的音乐家认为能拥有一架纯手工打造的爱莎妮亚钢琴,相当于拥有了一架音质堪称行业标杆的斯特拉地伐利小提琴(Stradivarius)。”
爱沙尼亚制造钢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年前。而爱沙尼亚钢琴钢琴厂,是伊恩斯特•荷斯(Ernst Hiis)在1893年创建的,二战前是爱沙尼亚钢琴业界的翘楚。
1950年,在苏联统治下,政府把许多家小工厂合并入荷斯的企业,建立塔林钢琴厂(Tallinn Piano Factory),新制作的钢琴被称作“爱沙尼亚钢琴”。
当时,塔林钢琴厂几乎是铁幕下唯一生产三角钢琴的厂家,每年要交付大约7500台的庞大生产量。荷斯的公司虽然因共产极权的原因被收编为国有,但他仍然坚守着爱沙尼亚的古老制琴技术。
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一条风景如画的小街上,你可以找到这家钢琴工厂。在这里,从琴体、琴键、到琴弦,每个细节都是纯手工制作,每年只生产200台三角钢琴。
尽管在钢琴设计上进行了全面革新,劳尔还是坚持要手工制作钢琴:“钢琴非常重要的是,既能发出温暖浪漫洪亮的声音,又能持久。当你按下琴键,它真的会对你歌唱,并且音韵持久。我们坚信,只有纯手工制作,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当年在苏联统治的铁幕之下,爱沙尼亚人用音乐和歌声团结在一起,传递希望。终于在苏联解体后,没有经过任何暴力,宣布独立。如今,音乐更是成为爱沙尼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所有学校都配备高质量的钢琴,并雇佣优秀的调音师保养。对音乐的喜爱不仅带给爱沙尼亚人快乐,也让爱沙尼亚优秀的制琴技术给世界上更多国家的人们带去了感动。
新唐人记者尚燕、柏妮综合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