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0月19日讯】《中国青年报》的消息说,为了多收版面费,《医学资讯》杂志竟出“鸳鸯刊”。所谓“鸳鸯刊”,指的是杂志名称、期号、封面和封底完全一样,但内容完全不同。据悉,该杂志以刊发评职称需要的论文为主,最少的篇幅不足500字。2500字元内收费600元,5000字元收费1200元。记者粗略计算,如果每篇论文收费按600元计,一期刊登380篇,出“鸳鸯刊”的话,纯版面费收入便可达40多万元。
笔者不想抨击杂志社所谓“鸳鸯刊”的事,也不想抨击收版面费的事,买卖双方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买方(论文作者)需要发论文评职称,卖方(杂志“社)需要挣钱营生,各求所需,一个欣欣向荣的市场就形成了。至于出版所谓“鸳鸯刊”的原因,在于市场太大,供不应求,而国家对新闻和出版的期数乃至页数又有严格规定,因此杂志社剑走偏锋,试图规避检查。
没有需求就不会有供给。要害的问题在于:为什么刊发论文的需求如此旺盛,乃至于催生出一家又一家专门以刊发垃圾论文为生的垃圾企业,而且,由月刊改为旬刊还不够用,每期旬刊还要出两个版本的“鸳鸯刊”?什么时候,原来应该自由自在的“中国梦”,在万恶的职称制度下变成了“鸳鸯蝴蝶梦”?
在一个市场经济发育良好的国家,一个人职位、职级、薪酬的晋升晋级,都是由市场行为来完成的,即使如大学教授这样的高职称,也像张五常教授所说的那样,是不需要看论文的,甚至就是几个教授和被评定者坐在一起聊聊,看看他的水准和职业能力。而像国家公务员这类职位,政务官(类似于我们各地方“条块”的党政一把手)靠选举,事务官(政府部门官员及职员)靠考核和年限晋级。今天你听说过有多少职业经理人是靠职称考试考出来的呢?都是自己在市场上打拼,市场竞争争出来的。
而我们落后的人才管理和职称体制,把人才、人力资源捆绑在不断考试晋级的道路上。国人原本就较少读书看报,相当多的人却不得不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和阅读兴趣都无端耗费在论文和考试上。中国是个考试和论文大国,却远远不是一个阅读、思考和创新的大国,甚至可以说,这两个方面成了负相关关系:越是成为考试和“论文大国”,就越成不了阅读、思考和创新大国。这样的大国,是一种智慧自我消耗的生产力内耗型大国。
仅靠一颗智慧的脑袋、一颗尽善尽美服务市场和大众的心、赤手空拳打天下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最近去世,引发国人关于“中国能否出乔布斯”的思考。浙江宁波市甚至准备分3层次选拔培养“乔布斯”式领军人,将以5年为一个周期培养1400名“乔布斯”。另悉,一个周期的培养经费将超过5千万元,平均一个“宁波乔布斯”一年8000元。真是搞笑得很,政府富得钱没地方花了。人才和财富的创造,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自由,在一片不知自由为何物、不知珍惜和捍卫自由的土地上,即使暂时拥有人才和财富,也会很快得而复失。在中国的任何领域,一旦认为钱是万能的,这个领域就基本玩完了,其他领域乃至全民也跟着受伤。高铁、航太、教育211,等等,无一例外。
我们要培养人才创造财富,不是要“给”人才、“给”市场什么东西,而是要实实在在地把本该属于人才和本该属于市场的自由“还”给他们。只要做到这一点,创新型人才不会远,市场的繁荣不会远,民众的富裕国家的强大都不会远。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