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经济“三本账”隐藏地雷

【新唐人2011年5月25日讯】(新唐人报导)对于中国的经济必须以实际数据做支撑。近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文章表示,如果把中国看做一家大公司,从财务方面看,这家公司的现状与前景不容乐观,已经显示出较多的地雷,这些地雷不除,中国经济将进入危机状态,

中国的资产负债表:隐藏大量“隐形债务”

这篇文章提到,一再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是一个国家资产负债表失衡的表现。一个国家资产负债表严重失衡,就会陷入显性或隐性破产泥潭。欧债危机国是显性危机,而中国的地方债务则反映出隐性负债的严重程度。

文中指出,中共政府的预决算公告数据只是冰山浮在海面上的部分,海面之下的部分要庞大得多,负债十分惊人。

从今年3月1日起,中共国家审计署18个特派办和37家地方审计机关,开始了对3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政府性债务的全面审查。

据测算,若仅仅将中央代地方发行的4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7.66万亿元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以及中央政府 2010年的债务限额这三大项加总,2010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就超过了15万亿元,占2010年8.3万亿元全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83%。即便考虑政府基金收入等,中央和地方政府整体债务率也将超过100%。

审计署摸底审计地方债的标准,已达到“债务风险较高”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负债警戒线。
相比各级地方政府的高负债,2010年全年的地方本级财政收入仅为4.1万亿元,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3.2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只有7.3万亿元,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

如果出现主权债务危机,从全球范围看,将面临货币全面贬值、股价跳水,银行相继倒闭,国家陷入破产等命运,而国内债务失控,将出现通胀上升、股市下挫、半拉子工程遍地的现象。

损益表:收入大部分来自非主营业务

《金融时报》的文章说,如果把中国作为一家公司考量,其财务状况不容乐观,财务失衡严重,非主营业务存在泡沫风险,不是适合投资的公司。

中国这家公司营收存在一定的结构失衡问题,其大部分收入来自非主营业务收入——土地出让金,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9万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5.9%。

地方财政严重依赖非主营收入土地出让金,这就等于一家靠旅游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其主营收入不是旅游,而是靠卖景区的木材支撑,这家公司的财务陷入恶性循环。

损益表中存在的问题还不止于此,比如中国的传统制造业,有很多业务是平进平出的,从会计学来说,其仅仅只能覆盖变动成本,不能覆盖固定成本。

比如土地出让金收入,如果土地是30年使用权出入,每年应当确认的收入就是土地出入收入的1/30,70年土地使用权的则只能每年确认1/70。但现在的地方政府却是一次性确认所有土地收入。

这意味着,如果未来没有足够的土地可供出售,或者土地价格下挫,将出现没有收入的断粮困境。

现金流量表:靠筹资累积现金支撑

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方面分析“中国”这家公司的现金流量主要是依赖中国众多企业,有源源不断的税收,如果中国众多的企业经营产生的现金流充沛,那么“中国”这家公司也就充沛。但据马贤明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统计,大概有55%的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负数。

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来分析,中国的企业投资力度大,追求规模效益,可是实际产出回收的现金流却不及时。中国目前能够筹集到较多资金,但筹资通道存在很大风险,任何一个预期落空都将是致命的。

在储蓄方面,由于负利率已经让存款流出银行体系,出现了存款荒,另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人口总数达到13.7亿,预计到2040年前后,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1% 左右,届时存款使用将到达高峰。

在外汇方面,境外资本在国内产生利润留存并没有被结算出去,一旦结算,目前3万亿的外汇储备也就所剩无几。

特别是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终结,境外资本撤离可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现金流问题。

中国经济很大可能存在硬着陆风险,从采购经理人指数等各种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已开始回落,保持增长质量是中国经济的追求。

财务分析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存在结构不合理、低估发展成本、低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