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近30年来增长快速,但是,贫富悬殊加大、财富高度集中、社会分配不公,以及城乡差距扩大等问题日益突出。中共中央党校机关刊物 《学习时报》载文警告,这些问题如不解决,中国就会有“拉美化”的危险,重蹈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在战后经济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扩大、官员贪污腐败、资金外流等问题所导致的社会发展停滞,经济衰退的覆辙。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就此邀请旅美中国学者程晓农和在美国某投资顾问公司任职的丁力博士讨论中国的拉美化 趋势等问题
记者:“中央党校下面办的《学习时报》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它是说‘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要警惕可能引起拉美化风险的问题’,认为这种拉美化对中国有很多不利的影响。拉美化近年也讨论很多,我想先问一下程先生,什么叫拉美化?”
程晓农:“拉美化主要是指拉丁美洲国家从50年代到90年代的经济、政治发展当中出现了民主化的阻滞。贫富两极分化、腐败横行、政治不稳定、然后间断性地出现军人专政。”
记者:“这些问题最后导致它们的国家经济出问题了是吗?”
程晓农:“应该讲经济问题和政治社会问题是互为因果的。就是由于政治状况不佳,导致政治发展不良。经济发展不良又进一步导致政治社会问题丛生。”
记者:“再问一下丁先生,您怎么看所谓的拉美化问题?它到底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不良后果,在经济方面和社会方面?”
丁力博士:“我想这种发展模式有几个特征。一个是它的经济发展是政府主导的。它不是市场经济模式,是由政府在强力推行的方式。这种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它就 很容易造成腐败横行,包括贫富差距扩大,甚至还包括很多的国有企业的效率比较低的问题。另外,经济上比较严重的依赖外贸,还有外来的投资。这样的一种经济的话,就比较容易受到国际波动化。”
记者:“《学习时报》发表的这篇文章指出了四个所谓拉美化趋势的问题。一个是收入分配不平衡,贫富差距非常大;第二个是财富高度集中;第三个是社会秩序比较混乱;还有是城乡差距没有根本的扭转。我想问一下程先生,在您看来它这里面没有指出来的拉美化的一些根源或者一些现象还有哪些?”
程晓农:“刚才我前面提到了首先是它的政治不彰,包括政府功能不彰。政治不彰包含它的民主政治的制度经常被破坏或者打断,出现个人专权,比方讲在阿根廷,像巴西等其它一些国家,还有智利间接地出现了军人政权。这点《学习时报》肯定不愿意讲;另外一个就是经济层面和刚才丁先生谈到了的有点相似。在70年代以前,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以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的出口为主要的经济支柱,这种经济结构导致的后果就是说它只需要初级劳工。所以,当时在60年代曾经在政治学界提出了一个概念叫作‘依赖主义’或者‘依赖理论’。指的就是拉美经济指的就是依赖发达国家出口市场的一种经济。中国如果说要跟拉美比的话,有一点是可以看到的,那就是中国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模仿或者是在复制了拉美的模式。就是说中国也高度依赖出口市场。而且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主要依靠初级的不熟练的劳工。因此,它的就业结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收入分配结构必然是两极分化。”
记者:“丁先生您怎么看拉美化的趋势有可能在中国继续吗?”
丁力博士:“我能看到中国政府它试图也在改变。但是你要让中国的老百姓去买的话,那首先第一前提就是他们手里要有钱。这就涉及到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问题。”
记者:“我记得拉美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资金外流和对外借债很高。好像中国这种情况不是很严重吧?程先生?”
程晓农:“中国现在这方面债务情况不很严重。中国真正的麻烦就是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出现了一种中国慢慢地走上了一条依赖外资的道路。而依赖外资在某种程度上讲和当年拉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情形是一致的。它过度依赖外商投资。然后在技术方面完全依赖投资方面带来的那点技术,而本国的企业缺乏自己的产业开发和技术研发的能力。我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的汽车工业从引进外资开始到现在已经有30年了,汽车市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但是仍然没有能力造自动变速箱。这个小小的问题本身折射了一个大的趋势和背景。那就是中国的工业或者是制造业它的自身的发展能力其实现在变成了依赖于外资。外资提供 什么技术,它就有什么技术。外资不提供,它自己就完全没有办法了。在某种程度上重复着拉美模式的问题,就是过渡依赖外资。当然,当年拉美国家的依赖外资往往表现为借债,所以外债过多。中国的现在是外资主要是直接投资,外债并不大。但是技术上面高度依赖。”
记者:“这种情况如果一旦经济发生一些问题会引发资金外流的问题吗?”
程晓农:“资金外流不是主要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所谓的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和社会贫困化,或者相对贫困化。空谈改善收入分配,而不改善经济结构,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就是说没有蓝领和白领的工作职位,没有企业的技术开发,收入分配的调整是不可能实现的。”
记者:“这和社会体制也有一些关系吗?”
程晓农:“对。这里面有几个因素,一个因素就是中国的企业在中国目前这种政治和经济制度下,首先是缺乏自主研发的动力、缺乏对知识产权的自主研发的保护。所以导致国内的企业互相剽窃、互相仿冒。”
记者:“丁先生您怎么看拉美化的情况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丁力博士:“往下的话,很可能会使中国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矛盾更加突出。比如说现在的初级产品让劳工模式的话是很难持久下去的。一方面比如说汇率的调整必然会受到影响。另外,外资到中国来投资,它其实看中的就是这种廉价的劳工。还有很多的社会成本在西方国家是需要企业支付的成本,但在中国是不需要支付的,比如说像环境污染这些事情。这些成本几十年下来在中国堆积到一定程度,它必然会以某种形式推高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这是肯定会反映出来的。所以它这种模式是不可能持久的。而且本国的市场还没有形成,中国就像刚才程先生讲的,它现在的经济结构还不能够支撑老百姓的收入。那它这个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哪里?这就是个非常大的问题。”
记者:“程先生,我最后想问一个问题,拉美化趋势的问题,关键在什么地方呢?”
程晓农:“关键在于要求地方政府放弃为了推动经济增长而升官的这个目标。然后要心甘情愿地帮助企业从事长期发展。要减税、要提供各种便利。所有这些都是地方政府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么,中国的企业实际上是既面临着地方政府的压力、盘剥,又缺乏地方政府本来应该提供的种种便利条件。所以经济结构调整无法实现,那么同时就业结构也就无法实现,收入分配的结构更不可能调整。”
记者:“《学习时报》说出来的这四个问题,它不是拉美化的原因,而是拉美化的一个结果而已。”
程晓农:“对。它谈的完全是表象。它没有触及问题根源和问题的实质以及原因。”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