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国模式面临五大困境

【新唐人2010年11月7日讯】(新唐人记者田飞综合报导)日前,上海交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萧功秦在《人民论坛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模式:面临“国富民穷困境”》的政论文章,他指出,中国目前形成了“强国家—弱社会”模式,而中国现在面临五大困境。

中国模式的实质

萧功秦这篇文章认为,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来说,中国模式实际上就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由特定的历史路径,而自然形成的“强国家—弱社会”的关系模式。

他认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执政党保留着强势的执政资源,其次,社会领域中的个人,地方与企业又在市场经济中获得了竞争的自主性。第三,国家的力量使社会发展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社会自主发育受到国家有力的督导与管控。久而久之,改革三十年后的中国的国家与社会之间,就形成这样一种特殊的“强国家—弱社会”关系结构。

中国模式的五大困境

萧功秦强调中国模式有五大困境。他表示,“强国家—弱社会”体制虽然在发展初期具有高效率整合社会资源的优势,但随着社会发展,其劣势也同样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他认为中国模式有五大困境。

一是腐败困境。萧功秦指出,在“强国家—弱社会”体制下,社会对于国家制衡能力就相对弱化。官僚腐败与相当一部分官员的反法制的自利行为,难以通过社会制约来纠正,在某些官员权力范围内,社会反弹往往被解释为不稳定因素来予以抑制。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管控的“强国家体制”来抑制社会对他们的抗议与反弹,久而久之,腐败治理就发生许多问题。

对国富民穷困境,萧功秦是这样解释的:政府官员或机构与垄断性的利益集团相结合,利用政府强大的税收能力,从社会中汲取资源,而社会本身对国家财富集中缺乏足够的制衡能力。其结果直接导致社会消费严重不足。经济拉动困难,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萧功秦还提出中国存在两极分化困境,他认为,一方面有权势的政府官员与权力保护下获得巨大利益的企业家,形成垄断性的分利集团,双方结成权钱交易的互利关系。他们在圈地中取得了巨额利益,另一方面,高房价又使中产阶级与普罗大众财富积累困难,这就形成中国模式下的两极分化。

萧功秦提出的另外两个困境是:国有病困境和社会创新能力弱化的困境。

萧功秦指出,当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与社会冲突,强势国家可以利用督导性国家的强势资源,通过行政与经济手段,以“花钱买稳定”的方式,来抑制矛盾,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得短期效果。

他指出,由于弱社会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多元整合”机制,来帮助国家解决各种矛盾,矛盾可以延迟爆发,但不会消解,只会不断积累。一旦再次爆发,国家仍然可以通过同样的办法来“摆平”问题,维稳成本越来越高,社会矛盾会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一种路径依赖与恶性循环。如果社会矛盾不能通过“高频率低强度的爆发”方式来化整为零地解决,那麽,它们就会通过“积零为整”方式来个总发泄,而中国也将陷入“低频率高强度”爆发的危机与困境。

萧功秦是湖南衡阳人,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预测”专家。曾先后赴德国波恩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台湾政治大学等大学进行学术访问,1998年受美国政府邀请为“国际访问者计划访问学者”。1999年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系访问学者。2001年9月至2002年2月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2004年4月为台湾政治大学国关中心访问学者。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