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國模式面臨五大困境

【新唐人2010年11月7日訊】(新唐人記者田飞綜合報導)日前,上海交通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功秦在《人民論壇網》上發表了一篇題爲《中國模式:面臨“國富民窮困境”》的政論文章,他指出,中國目前形成了“强國家—弱社會”模式,而中國現在面臨五大困境。

中國模式的實質

蕭功秦這篇文章認爲,從政治與社會的關係來說,中國模式實際上就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由特定的歷史路徑,而自然形成的“强國家—弱社會”的關係模式。

他認爲,在中國的改革開放實踐中,執政黨保留著强勢的執政資源,其次,社會領域中的個人,地方與企業又在市場經濟中獲得了競爭的自主性。第三,國家的力量使社會發展限制在一定的範圍以內。社會自主發育受到國家有力的督導與管控。久而久之,改革三十年後的中國的國家與社會之間,就形成這樣一種特殊的“强國家—弱社會”關係結構。

中國模式的五大困境

蕭功秦强調中國模式有五大困境。他表示,“强國家—弱社會”體制雖然在發展初期具有高效率整合社會資源的優勢,但隨著社會發展,其劣勢也同樣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他認爲中國模式有五大困境。

一是腐敗困境。蕭功秦指出,在“强國家—弱社會”體制下,社會對于國家制衡能力就相對弱化。官僚腐敗與相當一部分官員的反法制的自利行爲,難以通過社會制約來糾正,在某些官員權力範圍內,社會反彈往往被解釋爲不穩定因素來予以抑制。他們可以運用自己管控的“强國家體制”來抑制社會對他們的抗議與反彈,久而久之,腐敗治理就發生許多問題。

對國富民窮困境,蕭功秦是這樣解釋的:政府官員或機構與壟斷性的利益集團相結合,利用政府强大的稅收能力,從社會中汲取資源,而社會本身對國家財富集中缺乏足够的制衡能力。其結果直接導致社會消費嚴重不足。經濟拉動困難,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蕭功秦還提出中國存在兩極分化困境,他認爲,一方面有權勢的政府官員與權力保護下獲得巨大利益的企業家,形成壟斷性的分利集團,雙方結成權錢交易的互利關係。他們在圈地中取得了巨額利益,另一方面,高房價又使中産階級與普羅大衆財富積累困難,這就形成中國模式下的兩極分化。

蕭功秦提出的另外兩個困境是:國有病困境和社會創新能力弱化的困境。

蕭功秦指出,當社會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發群體性事件與社會衝突,强勢國家可以利用督導性國家的强勢資源,通過行政與經濟手段,以“花錢買穩定”的方式,來抑制矛盾,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得短期效果。

他指出,由于弱社會不能爲解决問題提供“多元整合”機制,來幫助國家解决各種矛盾,矛盾可以延遲爆發,但不會消解,只會不斷積累。一旦再次爆發,國家仍然可以通過同樣的辦法來“擺平”問題,維穩成本越來越高,社會矛盾會越積越多。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一種路徑依賴與惡性循環。如果社會矛盾不能通過“高頻率低强度的爆發”方式來化整爲零地解决,那麽,它們就會通過“積零爲整”方式來個總發泄,而中國也將陷入“低頻率高强度”爆發的危機與困境。

蕭功秦是湖南衡陽人,現爲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預測”專家。曾先後赴德國波恩大學,瑞士日內瓦大學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臺灣政治大學等大學進行學術訪問,1998年受美國政府邀請爲“國際訪問者計劃訪問學者”。1999年爲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系訪問學者。2001年9月至2002年2月爲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問學者。2004年4月爲臺灣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訪問學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