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卫生沦丧中国人最后的道德底线

【新唐人2010年10月9日讯】教育是立国之本,卫生是人民福利的根本体现,教育和卫生是道德教育的一个标杆,一个视窗。然而,教育卫生的堕落,必然使得全社会堕落。有人论述,是教育卫生沦丧彻底颠覆了中国人最后的道德底线。  

三十年的改革,首先在教育、卫生中丧失了道德观。一个推向市场化的教育体制、卫生体制改革,打破了社会制度的根本。原来由国家,政府承担的责任,一下推给了百姓,成了人民的负担。卫生部门:医院。从前几年一个感冒花一百元人民币到如今的一个咳嗽,打针到千元人民币,这个价格的差距,涨幅为十倍左右,而这种差价的利润都跑到了药商、药品制造商、医院等人的口袋里了,包袱却丢给了患者。三十年的医疗改革,医院由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疗单位变成了敛财的黑洞,没有钱 患者就不能够得到救治,没有钱患者就上不了手术台,而药价却一刻不停地位往上涨,你少一分钱也不会把药给你,哪怕你是在住院期间,也可以停止输液。

由于私有制,私利和名利的鼓动,我们坚守数千年的医德在这几十年来轰然倒塌。从古到今,我们民族看重的“悬壶济世”的医风,在私利的冲击下荡然无存,“悬壶济世”的医风是淳朴、厚重、仁爱的。对于贫穷的患者,往往是医生自费给患者抓药、煎药,到治愈为止。开启了人与人之间的仁爱之心,使人与人之间都能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谐共处,都具有助人为乐的淳朴民风。这就是我们中医对世界的伟大贡献,用仁者之德导天下淳朴之风。

除了卫生的道德沦丧,教育的道德沦丧更是叫人感到痛心。教育历朝历代都是立国之本,教育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输送带。儒家思想提出的“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修身”就是修德,那么良好的品德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从教育中来,教育首在育德,让人从小学习、端正自己的品行,树立善与恶的是非观念。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说明了一切善、恶都是从小事小物开始的,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不会干很小的坏事,反之,对国家和人民有一点点小的帮助的事,君子(爱国者)都会不遗余力的去做的。  

善与恶是是非的基础,是与非又是道德的基础。党的喉舌:电台、电视台、报刊、文艺晚会渐渐的报导的是所谓的改革精英,“名人”化的自我主义,“选美”、“选秀”等腐化、低俗、思想而大行其道,宣导高消费,高享受,高追求的腐化生活方式,美与丑,善与恶都没有衡量标准,没有是非曲直。  

教育的堕落,还表现在知识份子的堕落。假论文,假文凭泛滥成灾,让人不辨真伪,难怪人们说:“有文凭的,不见得有文化”。老师、学校是中国人心中的圣地、圣贤道德的典范。老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地君亲师般的圣人,而现在的老师深受市场教育体制的影响,身不由己的卷入名利竞争的行列,教学生的是名利、竞争;分数是出人头地的理想,功利心成了老师教育学生的动力,学校这样的净土也在教育改革下变成了私利的培育场,散发着唯我主义的铜臭。  

教育改革,学校分高、中、低三种班,这本身就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泯灭了学生的学习主观性,分数取代品德,学分变成了金钱,学校成了新的聚宝盆,成了少数人捞钱的工具。  

总之,卫生、教育的道德沦丧,是中国人民的道德底线最后丧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哀和伤痛,也是我们文化的伤痛。我们仿佛被剥的赤裸裸的,再也没有善与恶的是非标准,再也没有了羞耻感,成为了一群唯利是图的动物。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