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尔开希:‘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新唐人2010年8月30日讯】日前,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在台湾上演,我带着家人前去观看,看完可说很有感触。虽然我对这部电影的艺术成就也有自己的批评,但无意在此以影评人角色讨论此片,只是说一说我的一些感触。

首先,观看大陆的电影都很让我燃起思乡之情,几乎每一部都是这样。还记得在美国读大学期间,和同样来自北京的同学一起租录像带回来观看电视剧,常常就是为了看看北京,看看中国今天的样子。 ‘唐山大地震’片中大量的所谓怀旧画面,很多微小的细节,都极为真实,我几次看着电影跟身边的台湾籍太太解释, “我当时也有这么一件海魂衫;”“我也用过那种书包;”“我也吃过那种冰棍儿。”

电影中有很多解放军的画面,一九七六年时穿着国防绿旧式军装抗震救灾的那个画面,和几十年前印在我的脑海中的画面完全吻合,而那个画面让我清晰地记忆起当时的我对于解放军的那种尊敬和崇拜。当然,这种情感在十三年之后的北京,在“六四”当夜完全破灭的另一个记忆也同时浮上我的脑海。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时间跨越自一九七六年到二零零八年三十二年,而我和片中两位主人公年龄一样,七六年大地震时我也是一个八岁的儿童,居住在北京。虽然北京的震度比起唐山算轻微得多,但那二十三秒仍然是一段足够清晰的恐惧记忆。冯小刚导演对于那场地震的呈现,也极为真实。二十三年之后,我在台湾再次经历了九二一大地震,当地动天摇之时,我抱着不到一岁的儿子从震得墙壁裂开的家中逃出,踩着楼道中一地的瓦砾,走到空旷地的时候,我的脑中就是出现了当年唐山地震的画面,提醒着自己要比别人更冷静应对,同时,正因为这段经历,我也比别人更冷静地知道大自然的残酷无情。电影的真实让我更珍视我身边的家人,更思念仍然不能得见的远方家人。

冯小刚在宣传这部电影的时候,几乎是很痞子气的说:看了这部电影不哭就是没人性。而电影导演自己这样说其实有点不合适,一来不够谦虚,二来,有执导时刻意催泪的嫌疑。但说实话,我看着电影,眼泪真的就流下来了,是在分隔三十二年之后,母女重逢的那一幕。我的眼泪是在想着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我的父母,我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又会是多么激动,而那激动的成分之中又有多少的痛苦,多少的屈辱和多少的不平。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赚人热泪的地方是人的感情,面对大自然的残酷,人的无力;面对自己的无力,人的痛苦与脆弱。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要善良,勇敢,智慧。但从来没有人教导我们当我们所面临的挑战艰钜到无法兼顾善良和勇敢或智慧时,我们要怎么作,那是因为,面对这样的情况,这世间从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告诉我们该怎样作,这也就是我们必须再学会谦卑,学会坚强,学会承受的时候。这是我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希望我们能够思考的一个方向。这也是流亡在外的二十多年,我直到今天还在学习的一个人生经验。

大自然的无情,也就是所谓的天灾,是无法避免的,我们要谦卑,要学会坚强承担。而人祸呢?分隔我与父母家人见面的是人祸,是中国共产党当局违背人性,违背中国人的价值观,也违背中国法律的野蛮原始行径,面对这种原可避免的人祸,‘唐山大地震’这样的电影就无法给我们提供什么思路了,而我的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勇敢面对,不屈不挠。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