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日前,原南京市长蒋宏坤转任苏州市委书记,这样一件最普通的官员调动事件,却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关注。
原因是在官方公布的蒋宏坤的简历中,“在职大专”的学历很特别。他以低学历而任高官,却赢来了民众的掌声,有人对此的解读是:他为官诚信所致。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这件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资深评论员杰森博士的观点。杰森博士您好!
杰森:林云好!
主持人:新任的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他的学历只是一个在职的大专,这在现在中共官员当中硕士博士一大把的情况下,他的学历是够低的了。但是人们没有因为他的低学历而耻笑他,没有怀疑他是不是能够胜任苏州市委书记这个位子,反而是对他的本色文凭而大加赞赏,这是为什么?
杰森:事实上就是物以稀为贵,当所有官员都没有诚信的时候,稍微展现一点诚信,大家就为这诚信喝采。
主持人:这个诚信和学位还是有距离的。
杰森:对!当老百姓每天在报纸上看到,某某部委当中有一半部委是博士,现在全国各个省级部委60%都是硕士毕业的时候,同时又在私下里了解到,比如像薄熙来这样的人,可以从获学士学位花一年半的时间拿到北大的本科学位;而像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王益这样的人,他可以在北京为官,却在两年的时间拿到了西南财经大学的经济学博士的学位。
大家看到周围大大小小的官员迅速的拿到这个硕士学位那个博士学位的时候,从对高官高学历的欣赏到愤怒,到最后的无奈。整个来说是对高官高学位已经变成一种逆向,对老百姓来说已经变成官场腐败的现象。
此时此刻突然有一个官员,已经做到了原来南京市长,现在是苏州市委书记这样一个级别的官员,他原本要拿一个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却仍然还保持“在职大专”这样一个学历,大家就觉得在学历这个问题上,这个人至少还是诚信的。
主持人:仅凭这一点,大家认为他在这一点上是诚信的。
杰森:对,这个人是诚信的。物以稀为贵,在一个推崇清官的社会一定是贪官遍地的。在我看来对这个官员的赞赏,事实上是对所有中国文凭腐败官员的漫骂。
主持人:实际上老百姓也是非常无奈的。
杰森:无奈的表现。
主持人:听起来也是让人很心酸的。
杰森:是的。
主持人:但是在中国古人就一直流传学而优则仕。所以中共在干部任用制度上,现在对学历有所要求,一定是学历有所要求,所以才有这么多的官员去追求这种高学位。
杰森:对。
主持人:那这也不为过,总好过“文化大革命”时提倡白卷先生,还有什么读书无用论,知识越多越反动这些。这也算是一种进步,是不是现在官员把“好经”给念歪了呢?
杰森:其实还不能算官员有什么问题。我们当然知道文革的时候推崇白卷先生那样一个状态,按出身来选择官员,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疯子的状态,那个反倒没有欺骗性。此时此刻有家希望能选一些学历高一点的官员。
当然中共本身的出发点,一方面是想学历高一点可以给政党充面子,你看我党的官员都是如何如何高学历,目前省级官员60%都是研究生,给人感觉是精英的代表,想给自己充面子。
但是中共的官员在中国是有绝对的权力的,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这本身对学校有方方面面的制约作用,那么官员本身的腐败和学术上的腐败一结合,造成了现实,反倒成了一个“优汰劣胜”的这种状态。
主持人: 优汰劣胜?
杰森:对。整个原因逆向选择了。现在如果谁学历高我选谁,敢于去做这种官方腐败和学术腐败勾结的人,他可能很快会拿到一个硕士、博士学位。而心中稍有一点良知的,觉得自己半斤八两不够的官员,他可能不去做这种事的时候,他明显就自己吃亏了。比如当中央某级部委一半都变成博士的时候,那剩下的一半他还安心的工作吗?他一定也会去钻营着给自己搞个博士,因为他总不想让自己在这种硬杠子上、升职上落后于别人。
所以某种原因上来讲,如果这个社会其它方面没有一个监督没有一个控制的时候,单方面推崇某一个问题,最后只能是畸形发展,其结果对于稍有良知的官员可能在这过程被淘汱掉,因为没有拿到高学历,而特别能经营的人是最早有这种创造性的腐败思想的人,可能就最早拿到这个学历,最早因此而被提升。所以这是一个逆性淘汱的过程。
主持人:从官员这个角度来讲,他是为了追求高学历,为了符合党的要求,自己的脸上也有光。但是他想拿到,这只是他自己单方面的想法,他如果真正要拿到的话,还必须要有一个社会的环境一个条件,这个过程中这些官员追求学历就会变成普遍的注水的状态了呢?
杰森: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共本身来说,官员拿高学历是从中央开始,我们刚才谈到薄熙来,一年半就能拿到北大的本科学位。
主持人:而且他早期就这么做了。
杰森:他早期就这么做了,他是83年就这么做了。他是领了先头了,你明显能看到薄熙来原来就是个工人,然后一年半拿到北大本科学历后,整个仕途就开始腾飞了。所以他就给立了个榜样,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嘛,这是中共的说法。这个榜样给底下的官员也立下了,我现在把我的学历给拿好,为将来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谈到整个中共对于整个社会的资源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高校要建设,它的土地的审批,研究经费的审批甚至人才调动的审批,方方面面是官员手里拿着的。很多学校诉苦说,某个局长打电话来说:我想在你们学校做个研究生,怎么样?你说你敢说不吗?不的话,明年你这些批文是不是都不想拿到了?学校受到某种压力,由于压力不得不给。
当然有人也说,这是学校在给自己找借口,很多大学,直接在北京,因为北京大学多,就办研究生速成班,集中培训博士,一个官员收2到3万。
主持人:中国现在博士出产力全世界第一。
杰森:世界第一。在这种情况下,2到3万一年,很多大学的老师奖金都来自这一部分。事实上来说这是一个双赢,按学校和官方的说法是双赢的过程,官员因为自己的权力拿到学位;学校因为文凭拿到了关系拿到了财富。所以在中国社会他们认为这个是双赢策略创造了大批的“注水博士”和“注水硕士”。
主持人:那这挺好的,既然是双赢的局面对他们两者都很好,但是反过头来讲,对于官场,对于社会,对于学术界,又会造成什么影响?
杰森:这个影响是非常明显,非常恶劣的。对于有良知的官员,往往因为良知而不肯去这么做,所以有德的官员反倒上不去,对于官场是很大的一个损失;而另一方面对于学术界是更可怕的,如果一个导师,让人尊敬的学术泰斗,你手底下带上几个有官职的官员是靠灌水的拿到博士,你这个博士导师带给周围其他学生会怎么看这件事情?
一个年轻人他苦读寒窗10年攻到博士,又念个3、4年拿到博士学位,而于此看到一个北京的官员1年见不到几次面,2年就拿到博士学位。这样一个对比,对年轻人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为什么中国现在年轻人把钱和权看成第一位?这个不是整个中国传统就是这么看,传统文人的洁身自好这是中国的传统,但是这几年就是在这一系列的这种腐败中,把中国这最基本的传统都冲击掉了。现在孩子们非常普遍的认为,上学有什么用呢?学习好不如关系好,学习好出来不一定有工作,关系好就有工作。上学有权力,2 年就可以拿到博士,聪明的话也得去搞个3、4年。
所有这些东西,有人说中国的学术腐败已经到了变成国家的耻辱了。今天哪个博导出了抄袭的问题,明天哪个局长的文凭是注水的。整个来说这是个系统化的现象,这个现象中央主要的动力跟官员读博士注水,方方面面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里头。
主持人:的确是这样。我们来看西方社会,其实也有很多是学者教授转任去做官的,有些发展还不错,做一段时间后他再回到学校里继续去搞他的学术。但对正常的社会来讲这种官员的任用,咱们不说民主选举这部分,说一般的机构也好,政府官员也好,这种官员的任用应该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
杰森:其实中国古代叫德才兼备,德是放在第一位的。现在西方讲的是说对人民负责,最主要最核心的官员是由老百姓选出来的,不管是总统还是议员是老百姓选出来的,但是总统一旦选出来他要组阁,组阁的时候每个部位可以自己去任命,这种很可能会选一些学术性的。比如美国最近的能源部部长朱棣文,他就是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在选的过程中也同样要用民选的于国会来批准。在这个过程中最终衡量标准是老百姓的认可程度。
如果总统底下的官员没做好,这个总统下一届选举就会出问题,因为老百姓认为它整个都是归这个政府机关的。在这样一个统一的标准,官员以老百姓满不满意做为一个衡量的标准的话,这时你会看到它实际是个综合考量的过程。你光有学术才能没有真正为官的能力,老百姓不会满足的;你有为官的能力但很腐败,老百姓也不会满足的。只有综合能力达到标准以后,老百姓才会真正的满足,给你一个满意的评价,让你再接任。
主持人:这个过程当中媒体的监督也是非常关键。
杰森:媒体是非常关键。事实上我们知道奥巴马比如选了财政部长,当时现任的财政部长差点没当成,因为他一提名这个人的时候,媒体立刻把他多少年的报税单拿出来一个个分析,发现他有一笔账是最近刚报的,有点是提了名才报的这个税,好像有点补报的概念,差点就把这个官员弄下来了。
主持人:所以社会对人的约束,对人的监督是非常重要的。
杰森:是非常关键。任何没有监督的单一条件只能使这个约束条件走味。
主持人:的确,像中国现在这种现实,老百姓是看的一清二楚的,但是大家又很无奈。这次通过蒋宏坤的事情,突然间大家又发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你认为这个民意在中国能起多大作用呢?
杰森:其实网上的民意你可以看到,它不可能直接决定中共整个的体制的变化,但是它可以展现出一些沉默的愤怒。我们知道在大家开始认可这个现象的时候,突然有这事爆发出来,你会意识到其实大家内心中还是不认可的,当大家无奈的说:人家是官员,所以他拿一个学位是应该的。这种说法并不是老百姓已经放弃了,其实老百姓心中更大的愤怒是埋藏在心里头的。
主持人:是,积压起来了。
杰森:积压起来了,从这很小的事情中,它一下就爆发出来了。你可以看到这种沉默中的积压,对于中共本身来说是更危险的。
主持人:而且这种积压会是很多很多方面的积压,有一天可能会汇聚到一起。
杰森:对,整个来说这种怨气,一种愤怒的怨气。
主持人:我们希望这一天能够比较平和的度过去,不要对整个社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好的,非常感谢您的分析,我们的节目时间又到了。各位观众朋友,感谢您收看这一期的热点互动,我们下次时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