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8月20日讯】(中央社记者林育立柏林特稿)不论是台湾921大地震、缅甸风灾或四川地震的灾区,都可看到德国“联邦技术救灾署”救难专家的身影。
这个成立近60年的专业救难组织,已经在包括美国在内的94个国家执行过任务,不论专业分工的组织型态和凝聚民间力量的动员力,都非常值得台湾借镜。
翻开最近三个月纪录,举凡大雨后堤防的巩固、油轮沉没后水面油污的清除、以及救火时夜间照明设备提供等,德国联邦技术救灾署(Technisches Hilfswerk,THW)存在目的是弥补消防队的不足,出勤的范围相当广泛。
直属德国内政部,本身拥有一所培训学校和一座12个足球场大的中央仓库,统合全国的救灾资源。联邦技术救灾署的编制仅有800名正职的公务员和雇员,却在遍布全国的668处分部拥有超过8万名的义工。
不论大小任务,救难人员99%由民间人士组成,可见助人为乐的志工精神,普遍存在于德国的社会,官方机构扮演的是整合、训练和鼓励的角色。
根据救难人员的专长,德国联邦救灾署旗下设有不同的任务编组。除了搜救大队外,这些编组包括能兴建临时水管的抽水组、拥有各式大型建筑机械的土木组、备妥材料能随时搭建桥梁的搭桥组、能建立紧急电力、自来水和瓦斯供应的基础设施组、提供帐篷睡袋等救援物资的物流组、拥有照明弹和大型照明设备的照明组、以及饮用水、爆破、水上救生、水面油污染等其他专门小组。
只要任务一来临,各小组即根据需要迅速就定位,由资深的救难专家领军指挥中心,负责协调任务和调度物资,并统一对外发布新闻,必要时还可出动专门的卡车,在野外搭建临时的指挥中心。
如果没有出任务,全国各分部平时的工作是与地方的官员、消防人员、义工和救难犬进行演习,操练救难技术,建立常态的合作平台。
德国联邦技术救灾署最令世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各国发生天然灾害后专业又迅速的救援工作,尤其在印尼海啸、缅甸风灾和四川地震的灾区建立的饮用水设备,解决成千上万灾民的燃眉之急,得到很高的评价。
旗下的70位救难专家,在接获通知的6小时内就可携带装备抵达机场,到地球的任何一角落搜救地震的生还者,熟练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更让联邦技术救灾署的海外搜救队,成为德国“灾难外交”不可缺的一环。(本文附照片)98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