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3月27日讯】南京博物院近日举办《太后吉祥──清代后宫御用品展》,展出清代后妃们御用的珠翠饰品、衣裙、旗鞋、荷包、玉器、瓷器以及封册、字画、工艺品等,从生活用品、陈列摆设到着装服饰、首饰配件等近百件文物,向参观者展现清代后宫生活。
展览首次展出了一组清朝同治帝的瑜贵妃由“嫔”到“妃”到“皇贵妃”到“皇太妃”的册文,简洁明了地揭示了清代后宫的等级制度。清代对妃嫔的册封极为严格,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8个等级。
现场,大量的珠宝玉器以及服装配饰,非常引人注目。大量皇家图案的运用,让这些器物华美异常。雕工精美的白玉香熏、晶莹剔透的翡翠瓜式洗……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而其中,在清宫中最受青睐的就是玉如意了。
袁荣介绍说,在宫廷内,无论是正殿的宝座旁,还是在寝宫的案头几上,都会摆上一个如意,以供帝后们玩赏。“除此之外,如意在宫中还是一种高贵的礼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庆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献如意。另外,如意还作为一种信物,在皇帝选后妃时,皇帝执如意,授予看中的女子。”
除了玉如意,就是朝珠了。在清朝,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五品以上,都要戴翡翠朝珠上朝。而皇后佩戴的则是东珠。在展厅内展出的这串朝珠是毕沅墓中出土的,虽然上百年了,玉质依旧青翠,色泽温润。袁荣说,这串朝珠全器共有翠珠一百零八颗,珠大粒饱,匀称纯净,中有四颗粉红色碧玺“佛头”间隔。“朝珠由佛念珠演化而来,是清代官服特有的珮饰。”
展厅正中是一件飞满蝴蝶的“百蝶袍”,这件色彩华丽的袍子也吸引了现代时尚女孩们的眼球,大家都夸惊艶。南博陈列部助理研究员袁荣说,蝶和耄耋的耋是谐音,寓意长寿,慈禧本人就很喜欢蝴蝶。这件美丽的袍是不是当年慈禧太后穿过的?但她摇头,表示无从考证。
据介绍说,后妃们穿的便装叫氅衣,咸丰、同治期间,京城贵族妇女衣饰镶滚花边的道数越来越多,有“十八镶”之称。这种装饰风尚,一直到民国期间仍流行。
此次还展出了两双旗鞋,称“高底鞋”。据专家介绍,清宫的妇女不缠足,大多喜欢穿高跟木底鞋,时称‘高底鞋’。高跟起于鞋底中间脚心处,木跟高约10釐米,由于形似花盆,也有人称为‘盆底鞋’。有的像马蹄,称‘马蹄底鞋’。鞋跟都用白细布裱蒙,鞋面用刺绣、穿珠等工艺。这种鞋因流行于满族贵族妇女中,又称之为旗鞋。
慈禧太后穿的高底鞋比较特别,把鞋头做成一个凤头形,嘴衔珠穗,称为“凤头鞋”。
“大雅斋”是慈禧御用画室的斋号,慈禧的画如今在拍买市场上高达百万,此次展出了两幅慈禧的画作,分别为《松鹤图轴》和《花鸟图轴》。据南博策展人袁荣女士介绍:“虽然画上题着‘皇太后御笔’,但并不是慈禧所画,而是出自她喜而是出自她喜爱的宫廷画师屈兆麟和缪嘉惠之手。”
而妃嫔的名位不同,享用瓷器有不同的待遇。从展出的后宫用瓷可看出妃嫔的地位。里外全黄色龙纹碗盘为皇帝、皇太后、皇后使用;里白外黄为皇贵妃使用;黄地绿龙为贵妃、妃使用;绿地紫龙是贵人用……在高大的皇宫内,妃嫔们使用器具遵循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12兽首嘴含着灯泡
袁荣指着一幅发黄的老照片,“这张仪銮殿照片非常珍贵,1888年建成的仪銮殿是慈禧养老的地方,1900年被八国联军烧毁,后来慈禧念旧重建该殿,改名佛照堂,慈禧驾崩于此。”另一幅老照片看似圆明园的西洋楼,叫“海宴堂”,是慈禧招待女宾的地方。“奇特的是楼前也有12尊兽首,但不是‘水龙头’,而是‘路灯’,兽首嘴里都含着一个灯泡。虽然海宴堂与圆明园西洋楼不可比,但也很壮观,可惜在八十年代初被拆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