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大開眼界 清後宮御用品南京亮相

【新唐人2009年3月27日訊】南京博物院近日舉辦《太后吉祥──代後宮御用品展》,展出清代后妃們御用的珠翠飾品、衣裙、旗鞋、荷包、玉器、瓷器以及封冊、字畫、工藝品等,從生活用品、陳列擺設到著裝服飾、首飾配件等近百件文物,向參觀者展現清代後宮生活。

展覽首次展出了一組朝同治帝的瑜貴妃由「嬪」到「妃」到「皇貴妃」到「皇太妃」的冊文,簡潔明瞭地揭示了清代後宮的等級制度。清代對妃嬪的冊封極為嚴格,有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8個等級。



現場,大量的珠寶玉器以及服裝配飾,非常引人注目。大量皇家圖案的運用,讓這些器物華美異常。雕工精美的白玉香熏、晶瑩剔透的翡翠瓜式洗……每一件都是無價之寶。而其中,在清宮中最受青睞的就是玉如意了。

袁榮介紹說,在宮廷內,無論是正殿的寶座旁,還是在寢宮的案頭幾上,都會擺上一個如意,以供帝后們玩賞。「除此之外,如意在宮中還是一種高貴的禮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慶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獻如意。另外,如意還作為一種信物,在皇帝選后妃時,皇帝執如意,授予看中的女子。」

除了玉如意,就是朝珠了。在清朝,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五品以上,都要戴翡翠朝珠上朝。而皇后佩戴的則是東珠。在展廳內展出的這串朝珠是畢沅墓中出土的,雖然上百年了,玉質依舊青翠,色澤溫潤。袁榮說,這串朝珠全器共有翠珠一百零八顆,珠大粒飽,勻稱純淨,中有四顆粉紅色碧璽「佛頭」間隔。「朝珠由佛念珠演化而來,是清代官服特有的珮飾。」



展廳正中是一件飛滿蝴蝶的「百蝶袍」,這件色彩華麗的袍子也吸引了現代時尚女孩們的眼球,大家都誇驚艶。南博陳列部助理研究員袁榮說,蝶和耄耋的耋是諧音,寓意長壽,慈禧本人就很喜歡蝴蝶。這件美麗的袍是不是當年慈禧太后穿過的?但她搖頭,表示無從考證。

據介紹說,后妃們穿的便裝叫氅衣,咸豐、同治期間,京城貴族婦女衣飾鑲滾花邊的道數越來越多,有「十八鑲」之稱。這種裝飾風尚,一直到民國期間仍流行。




此次還展出了兩雙旗鞋,稱「高底鞋」。據專家介紹,清宮的婦女不纏足,大多喜歡穿高跟木底鞋,時稱『高底鞋』。高跟起於鞋底中間腳心處,木跟高約10釐米,由於形似花盆,也有人稱為『盆底鞋』。有的像馬蹄,稱『馬蹄底鞋』。鞋跟都用白細布裱蒙,鞋面用刺綉、穿珠等工藝。這種鞋因流行於滿族貴族婦女中,又稱之為旗鞋。

慈禧太后穿的高底鞋比較特別,把鞋頭做成一個鳳頭形,嘴銜珠穗,稱為「鳳頭鞋」。



「大雅齋」是慈禧御用畫室的齋號,慈禧的畫如今在拍買市場上高達百萬,此次展出了兩幅慈禧的畫作,分別為《松鶴圖軸》和《花鳥圖軸》。據南博策展人袁榮女士介紹:「雖然畫上題著『皇太后禦筆』,但並不是慈禧所畫,而是出自她喜而是出自她喜愛的宮廷畫師屈兆麟和繆嘉惠之手。」







而妃嬪的名位不同,享用瓷器有不同的待遇。從展出的後宮用瓷可看出妃嬪的地位。裡外全黃色龍紋碗盤為皇帝、皇太后、皇后使用;裡白外黃為皇貴妃使用;黃地綠龍為貴妃、妃使用;綠地紫龍是貴人用……在高大的皇宮內,妃嬪們使用器具遵循著嚴格的等級制度。

12獸首嘴含著燈泡

袁榮指著一幅發黃的老照片,「這張儀鑾殿照片非常珍貴,1888年建成的儀鑾殿是慈禧養老的地方,1900年被八國聯軍燒燬,後來慈禧念舊重建該殿,改名佛照堂,慈禧駕崩於此。」另一幅老照片看似圓明園的西洋樓,叫「海宴堂」,是慈禧招待女賓的地方。「奇特的是樓前也有12尊獸首,但不是『水龍頭』,而是『路燈』,獸首嘴裡都含著一個燈泡。雖然海宴堂與圓明園西洋樓不可比,但也很壯觀,可惜在八十年代初被拆毀了。」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