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無雨一冬晴」 冬季第一個節氣至關重要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1月03日訊】隨著天氣日漸轉冷,立冬節氣即將到來,這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至關重要,俗語說:「立冬無雨一冬晴,立冬有雨一冬陰。」

立冬無雨一冬晴,立冬有雨一冬陰」

今年11月7日是立冬,此時太陽在黃道上運行至225度。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農作物已經收藏入庫,動物也藏起來準備冬眠。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天寒地凍從此時開始,氣溫降至零下,水開始結冰,低溫維持之後便出現地凍的現象,林中的野雞不見蹤影,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顏色相似的大蛤。

有俗語說,「立冬無雨一冬晴,立冬有雨一冬陰。」如果立冬這一天天氣晴朗,預示今年整個冬季晴天會比較多。如果立冬時下雨,那麼今年冬天的雨雪就會多一些。

賀冬

古時,立冬有賀冬的習俗,亦稱「拜冬」。東漢崔定《四民月令》記載:「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

祭祖祭天

立冬也是重要的祭祀節日,這一天要舉行祭祖祭天的儀式。人們再忙也會在家休息一天,準備時令佳品,祭祀祖先,祭祀蒼天,感謝上天恩賜的豐年,祭祀的酒食也可讓辛勞了一年的人們好好犒賞一下自己。

現在台灣還有「立冬之後打大醮」傳統,人們會舉行盛大的儀式,擺設豐盛的貢品,酬謝上天的庇祐,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立冬不起菜,必定要受害」

古人講究「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民諺說「立冬不起菜,必定要受害」。立冬已至,就要開始釀酒、醃菜、舂米,否則整個冬日將會過得十分艱難。

立冬補嘴空

經歷了一年的勞累,到了冬季,人們需要進補,滋養身體,恢復元氣,以抵禦寒冷。民間有「立冬補冬,補嘴空」的說法。

台灣人補冬,通常會吃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或者是四物、八珍、十全湯等藥膳進補。

傳統的「四物湯」,裡面有當歸、熟地、川芎、白芍4味中藥。「八珍湯」又添加了茯苓、白朮、人參、炙甘草等4味中藥,而「十全大補湯」則是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又額外添加了黃耆、肉桂2味藥材。冬季喝一些藥膳湯,既暖和身體,又能補充體能。

北方有立冬吃餃子的習俗,取季節交替,「交子之時」的諧音。民間還有說法,立冬吃餃子,可以保護耳朵在寒冬不會凍傷。俗語說「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南方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民間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上火,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又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

冬釀

紹興人在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因為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

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祈求福祉。

(責任編輯:唐穎)

推薦閱讀

「早霜降凍死牛」 今年霜降有三大不祥之兆

寒露習俗:吃三寶,做一事,忌二事

「晚上秋分,凍死老牛」今年冬天不好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