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經濟回顧:川普和拜登的比較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6月23日訊】美國大選將近,川拜再次對決,比較倆人的經濟政策;普京訪問平壤,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英偉達市值超越微軟,成為世界頭號企業;英國通脹達標,但是英國央行不降息。

開場白﹕川普拜登的比較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一週經濟回顧節目,我是東方。

美國大選在即,雙方的角力已經開始,今年大選,經濟是重要話題,特別是關乎民生的通貨膨脹。拜登團隊一度把通脹的罪名安到企業身上,因為企業的貪婪造成通脹,不過美國選民不接受這種說法,現在他們開始改變策略,把通脹矛頭指向川普,說川普要當選的話,將使通脹惡化。

這一點從左派媒體的報道可見一斑,比如,Axios 的大標題是﹕川普的通脹炸彈:他的第二任期可能使通脹惡化。《大西洋月刊》警告說,川普計劃加劇通脹﹔而《紐約時報》則斷言﹕川普承諾降低物价,但他的一些政策可能會抬高物价。這些報道背後的邏輯是,川普要驅逐非法移民、減稅、提高關稅。有沒有道理呢?有的,這還真不是無稽之談。

驅逐非法移民會讓本來就緊繃的就業市場更加緊繃,勞動力供應減少,尤其是在建筑業和農業。勞動力短缺會推高工資和价格,還可能減少一些商品和服務的供應,供不應求就會漲價。提高關稅,進口商品成本增加,物價上漲。川普當選的話,會給美國經濟帶來一定程度的風險。

但兩害相權取其輕,拜登連任的話,經濟風險是不是更大呢?其實,不管誰獲勝,對美國經濟最大的威脅就是政策失誤,造成經濟衰退。

川普要驅逐非法移民,要執行起來並不容易,聯邦政府資源有限,再加上有諸多的左派庇護城市,說不定那個法庭一紙判決不得執行,所以說,川普上台可能減少南部邊境非法移民的數量,但是不是會傷害美國經濟存在疑問。

移民之所以現在成為重要話題,因為這波移民潮太大了,是川普第一屆任期時候的六倍,這麼大的移民潮不可持續。去年,16歲以上的外籍人口增加了150万,但外籍就業人數只增加了不到64万,最近的大部分非法移民沒有工作,倒是增加了各級政府的負擔。而僅僅在兩年前,幾乎所有的美國新增移民都在工作。

反對者更是批評川普的減稅政策,川普提出要延續2017年的減稅政策,還提出進一步削減稅收,反對者認為,減稅會造成政府赤字擴大,減稅更有利于富人,相當于劫貧濟富。按照進步派的意思,最好的刺激不是減稅,是給老百姓發錢,就像在疫情當中那樣。發錢的確讓老百姓有更多的錢可以花,但可供應的商品和服務卻減少了,供不應求可不就引發通脹了嗎?

相比之下,廣泛的減稅措施會增加儲蓄,會提振工作和投資的積極性,更有利于經濟。從表面上計算,減稅當然會減少政府財政收入,增加赤字,但有沒有考慮到減稅的激勵措施對經濟行為的影象呢?增加了稅收的基礎了呢?

當然了,拜登也主張減稅,給中等收入和低收入者減稅,同時增加企業、資本的稅收增加富人的稅收,同時增加政府開支,用富人身上收來的更多的錢,增加政府開支。拜登的措施會減弱美國總體儲蓄和投資的動力,抑制經濟發展,結果會導致失業,縮減稅收基礎。

拜登是在競選連任,選民知道他連任後,會繼續第一任的政策,而川普是爭取從新回到白宮,他的經濟政策有更多的不確定性,他本人性格也是不可捉摸。當經濟不好的時候,人們更傾向於求變,這對拜登不利。這是今天的開場白。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