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開市後快速降溫 分析: 新瓶裝舊酒長期難看好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1月24日訊】北京證券交易所(簡稱北交所)於11月15日風光開市後,單日交易量接連幾天快速下滑,一週內降至開市首日的三分之一。有分析人士表示,北交所在本質上是「新瓶裝舊酒」,開市首日上市的81隻股票中,絕大多數是從死氣沉沉的「新三板」平移過來的,前景不被看好。

北交所於15日正式開市時,首日掛牌的81隻股票單日交易量達到95億元(人民幣 下同)。在首日沒有漲跌幅的限制下,部分個股的股價甚至暴漲達5倍。

然而好景不長,從第二天起,北交所的交易量就開始快速下滑,一天內就腰斬至45億元。到19日,單日交易量只剩下20億元。到23日,該所交易量才回升到30億元上下的水平。

針對北交所單日交易量急速下滑的現象,美國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謝田對美國之音表示,北交所實際上是「新瓶裝舊酒」,該所現行81隻上市的股票中,只有10隻是新股,其它都是從之前死氣沉沉的「新三板」平移過來的,了無新意。

「新三板」的正式名稱是「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該系統於2012年設立,主要負責安排未上市公司股份的公開轉讓、融資和併購等相關服務。

《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近日報導說,「新三板」約有7000家公司上市,但交易量薄弱,只有大約1000家公司的股價有交易量能。

在中共官媒的宣傳中,北交所被賦予了盤活「新三板」的使命,官媒還宣稱北交所將被打造成「中國版納斯達克」等等。

謝田對此表示,北京市很擁擠又是政治中心,缺乏金融和電腦等新科技人才,中共當局在這裡開設證券交易所「不符經濟規律,也沒有商業價值」,其背後政治操作和權鬥的可能性較高。北京當局選擇在北京開交易所,其目的可能是從江澤民、曾慶紅等權貴家族在金融界的勢力範圍中去「分一杯羹」。

一位因議題敏感而不願透露姓名的北京大學金融系副教授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則表達了更加悲觀的看法。這位專門研究金融的學者認為,北交所根本是「舊瓶裝舊酒」。他質疑,「在『新三板』死了多少年的股票」現在還來北交所進行交易,「怎麼盤活得起來」。

該學者表示,在各板交易的中小企業的業績越來越差,本來就不受銀行信貸的青睞,就算在資本市場間接募資,沒有業績支撐,股價也不可能活躍,對股市投資人來說,風險其實非常大。

他直言,中國證券交易市場的定價機制本來就偏向融資方,容易讓投資人陷入一個「被割韭菜的機制」,而且大多數投資人都是投機型的,願意堅持價值投資的人可能很少。

(責任編輯:何雅婷)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