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從美體操名將退賽看中國選手境遇

大紀元專欄作家John Mac Ghlionn撰文/雲川編譯

7月28日,在體操史上拿過最多獎牌的體操運動員西蒙‧拜爾斯(Simone Biles)退出了本次東京奧運會。在這位24歲的選手宣布退出後不久,美國體操協會發表了一份聲明。聲明中說,「經過進一步的醫療評估之後,為了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西蒙‧拜爾斯決定退出東京奧運會的個人全能決賽。」體操協會「全心全意」支持她的決定,並稱讚「她把自己的健康放在首位的勇氣」。他們堅信,她的勇氣「再次表明,為什麼她能成為這麼多人的榜樣」。

無論你對拜爾斯的決定有什麼看法,這都是她自己做出的選擇。國家的榮譽擔負在肩,人們可以想像她的壓力。

心理健康是一個需要大家探討的重要問題。因此,說到這裡,我們關注一下參加東奧會的中國運動員。雖然有些運動員遭受過非人的待遇,但與拜爾斯不同,他們沒有權利退出比賽。他們比囚犯好不到哪去,經常受到殘酷和不同尋常的懲罰。

中共政權用虐待的方式「培養」體育人才。這種蘇聯模式的老派訓練方法,對贏得獎牌,更確切地說是贏得金牌,有一種狂熱的痴迷。

中共政權的眼中,拿銀牌和銅牌的都算失敗者。中共在國內不斷加強要當全球第一的概念,根本不考慮第二和第三的可能。在這種絕對主義哲學的思想統治下,只有贏家和輸家,沒有中間的角色。沒有什麼比奧運金牌更重要的——運動員個人的身體或精神健康不重要,當然更談不上他們的家庭成員的健康。

2012年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奧運跳水運動員吳敏霞的父母,因為擔心影響她的訓練,隱瞞了她母親長期患乳腺癌的事實。」當時26歲的吳敏霞「也被隱瞞了她祖父母去世的消息」。然而,當她「在倫敦贏得雙人和個人3米跳板金牌」時,她的教練和父母「對這種爭議不屑一顧」。今天,中共政權釋放的信息和2012年一樣明確:運動員不能被「小」問題分心,即使是親人得了重病和去世。

2015年7月25日,在俄羅斯喀山(Kazan)水立方舉行的第16屆國際泳聯世界錦標賽首日的女子跳水雙人3米跳板決賽中,中國選手施廷懋(左)和吳敏霞慶祝獲得金牌。(Adam Pretty/Getty Images)

2015年7月25日,在俄羅斯喀山(Kazan)水立方舉行的第16屆國際泳聯世界錦標賽首日的女子跳水雙人3米跳板決賽中,中國選手施廷懋(左)和吳敏霞慶祝獲得金牌。(Adam Pretty/Getty Images)

印第安納大學與普渡大學聯合分校(Indiana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的體育系教授約翰娜‧多克博士(Johannah Doecke),在路透社(Reuters)發表了一篇相當發人深省的文章。

她在文中說,「你想知道為什麼中國女性會如此成功?」這是因為她們「實際上是被她們的教練(其中大部分是男性)打得服服帖帖」。

多克博士本人也是一位跳水教練,而且是一名精英教練。她的履歷上說,她在2008—2009年指導了中國跳水運動員陳妮,幫助她成為聯合分校首位進入全美國第一陣容(First Team All-America)的運動員。多克博士強調說,如果(中國的)運動員拒絕按照教練的要求去做,他們會被「懲罰」和「搧耳光」。這是一個殘酷的訓練體系。

和多克博士一樣,我也親眼目睹了這個體系:她的描述絲毫不差。運動員們被當作農場裡的動物。每週訓練6天,每天訓練8至10小時,許多人和家人分開幾個月,有的甚至幾年也見不到親人。越來越多的運動員需要心理輔助,而這類輔助即使有也很少。身體受傷了也得不到很好的治療,有時甚至不治療。我有個同事看到一些嚴重腦震盪的運動員不是去看急診,而是繼續訓練。

正如多克博士警告的那樣,這個體系是殘酷的。運動員們被滴注類固醇和止痛藥;他們沒有什麼機會受教育。生活條件也很惡劣,五六名運動員擠在一個只能容納兩個人睡覺的房間並不少見。幾年來,這些運動員(其中一些年僅10歲)在傷病和循環往復的現實生活中掙扎。只有少數人可以奮鬥到參加頂級比賽;絕大多數人則像廉價塑料袋一樣被拋棄。他們回到了正常世界裡,沒有文化又帶著身體的長期傷痛。政府告訴他們要自食其力。但絕大多數人因為缺乏資源和財力,根本做不到養活自己。

這就是中共競技體育的本質:只有強者才能生存;其餘的就拋開不管了。這就是有中國特色的飢餓遊戲。

記者漢娜‧比奇(Hanna Beech)的一篇討論中國女舉重運動員的文章相當引人注目,她在文中談到了「一位前全國冠軍」,「在退役後生活非常貧困,不得不在公共澡堂裡幹活」。比奇說,由於「在她年輕時被迫服用興奮劑」,這個可憐的女子居然長出了鬍子。別忘了,這是一個在頂尖比賽中贏得獎牌的運動員。如果中共政權對待拿獎牌的運動員尚且如此,試想一下,那些沒拿獎牌的又是怎樣的情形呢。

讓我們回到拜爾斯身上。雖然她的心理健康可能很脆弱,但至少她有機會接受一流醫學專家的治療。我相信,拜爾斯會得到她需要的幫助。然而,對於中國運動員來說,能夠幫助他們的心理健康專家,他們永遠也等不來。

原文:Simone Biles, Olympics, and Abuse of Chinese Athlete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約翰‧馬克‧格利恩(John Mac Ghlionn)是一位研究員和散文家。他的作品已在《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悉尼先驅晨報》(Sydney Morning Herald)、《美國保守黨》(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公共話語》(The Public Discourse)等知名媒體發表。他還是Cointelegraph的專欄作家。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浩宇)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