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週六」放鬆一下 充電再出發

李敏楠編譯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6月04日訊】工作連軸轉耗損精力,多希望五天的工作日中能有個小休憩舒緩壓力。尤其當下疫情放緩的地區,很多上班族仍希望保持一定的時間在家辦公,畢竟勞逸結合效率更高。

很多上班族都有類似的體會,有時絞盡腦汁都理不清的事,通過休息,換換腦子後反倒解決了。學會放鬆休息和調節心情當然是門學問,否則憂鬱症不會在2020年的全球疾病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在造成失能(Disability)的疾病中,憂鬱症更是排名第一。

緩解壓力可以是幾分鐘的喝茶休息,站在茶水間的大玻璃窗前遠眺,讓眼睛放鬆,關注點不再是電腦屏幕上的那點事;也可以是和同事的簡短閒聊(Small talk),友善的態度往往能在不經意間幫到對方。但壓力常常會積累,從週一「扛」到週五,結果是累得週六起不了床,還沒緩過來,週末又匆匆過完了。週一早晨,茶水間聽到感慨最多的就是:「是,週末挺好的,就是短了點。」(Yes, nice weekend, just too short.)

即便在工作日,雖說是要把工作留在辦公室,但回家後,未處理完的工作卻總是在腦中浮現,惦記著明天的會議或是要交的報告。好想鬆綁一下呀!沒錯,和你想法一樣的是大有人在。如北美地區有稱週三為「Hump day」(駝峰日)的說法。週三辦公室一見面,先來句「Happy hump day!」打趣。為什麼呢?

週一剛結束週末,進入工作狀態,多少感覺有點束縛,要不人稱週一為Blue Monday (憂鬱的星期一)。週二,老闆又給佈置了新的工作任務,「唉,離週末還有好幾天呀⋯⋯」。週三如爬坡到山頂,到「駝峰」了,終於可以開始走點下坡路,不用太緊張了。週四開始盼週末,感覺是指日可待了。週五有點「精神抖擻」,辦公室不用穿正裝了,按耐著心情等待著下班後的聚會。

描述起來有點像是看美劇,但週而復始如此的生活,辛苦也都在其中。不妨在週三晚放鬆一下,舒緩壓力,讓心態保持平和,淡定地把這週的工作做完、做好。

與美國相距甚遠的瑞典,近期的流行詞「Lillördag」和「Hump day」有異曲同工之處。「Lillördag」指北歐國家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有在週三晚放鬆一下的傳統,俗稱「小週六」。

「小週六」和真週六的區別是「小放鬆」。

什麼是「小放鬆」呢?能外出吃飯或在家好好做頓料理,但不適合「暢飲」;能看場電影,也能靠沙發多煲會兒電話粥,但還是要按平時工作日就寢時間洗漱休息。若是真週末,沒有第二天的工作安排,自然可隨意些。

也可換一種休息方式,把手機和電腦放一邊,看看想看而沒時間看的書;聽聽舒緩的古典音樂,讓疲憊心緒得以安撫,沈浸其中,感受寧靜與快樂;把浴缸放上溫水,點幾滴有舒壓功效的精油,好好泡個澡,讓身體和心情都放鬆下來。

說是「小放鬆」,起的作用可不小,就像給快繃緊的彈簧鬆綁,否則拉太緊就崩斷了。

工作需要專注,也要勞逸結合。學習北歐人的「小週六」,試試下班後的「小放鬆」,讓「Hump day」成為你的工作加油站。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