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3月06日訊】隨著時代變遷,種田插秧從早期的人工作業,到現在幾乎都被機器取代了。6日台灣屏東的客家文化園區舉行了一場插秧的體驗活動,吸引了150多人共同參與。不僅讓民眾親身體驗傳統的農耕方式,也感受粒粒皆辛苦的內涵。
150位民眾一字排開,體驗插秧苖的樂趣,走在泥濘冰涼的田裡,有人穿著塑膠鞋套,有人乾脆脫掉雨鞋,在20幾度的暖冬裡,大人小孩都玩的不亦樂乎,就是要來感受不一樣的客家插秧樂趣。
遊客:「很有趣。」
遊客:「黏黏稠稠的。」
遊客:「就跟那個一般生活,都市的都市生活就不一樣,完全體驗爺爺奶奶那個時候的那個農村生活。」
客委會文化中心主任何金樑:「說插秧就是後退,其實每一個腳步的過程,你只要穩穩地踏實地走,在相關的過程中就會發現每一步都是非常有成果的。」
早期秧苖,憑著畫格子的經驗,就能插的很平整,現在得使用輔助具,每一束秧苖要種的好,插入的深度與間距都得拿捏得宜,也讓人感受到粒粒皆辛苦的內涵。
遊客:「讓他們知道說,米是這樣來的就不要浪費。」
遊客:「體驗插秧的辛苦,他們比較會珍惜食材」
農場業者李恭祿:「拿到那個秧苗施3到5公分,施5到7株就可以了,把它插在紅點上,利用這個技巧就可以人工插秧,插的很平整。」
客委會文化中心主任何金樑:「我們用客家文化的感受就是敬天習作,讓每個人知道說,有做就是有成長。」
何金樑表示,這片剛種下的秧苖,得等4個月才能採收,採收之後將提供給育幼單位或社區老人享用,難得的插秧體驗活動,也讓民眾留下難忘的知性之旅。
新唐人亞太電視李金菊台灣屏東採訪報導
本文網址: https://www.ntdtv.com/b5/2021/03/06/a103068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