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1億人的計劃提前完成 中國民生更艱難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0月11日訊】中國官媒10月8日報導稱,1億農業人口實現市民化提前完成。而中國的人口城鎮化計劃,使離開了土地的農民進城,就業、社會福利等各項民生問題更加突出。

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稱,「公安部最新數據顯示,1億人落戶任務提前完成,1億多農業轉移人口自願有序實現了市民化,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19年的44.38%。」

官媒報導顯示,東部地區普遍降低了落戶條件,部分大城市取消或降低了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的要求。南京、武漢、成都、鄭州、西安等特大城市放開了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留學歸國人員等群體落戶政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超大城市建立了積分落戶制度。

中國發展改革委員會(發改委)2019年4月8日在其網站發布《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其中,包括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取得決定性進展。

2014年,中國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要求「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而後在2016年宣布正式實施《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提出剛性目標:2016年-2020年期間,年均轉戶1,300萬人以上。

經濟學家馬光遠曾撰文認為,近40年來,農民進入城市,在城市裡工作、生活,但卻又無法享受城市居民在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務,無法真正實現農民的市民化,這種城鎮化本質上是一種假城鎮化、掠奪式的城鎮化,其本質上是維持以前城鄉二元結構下的等級區分,從而人為製造社會的割裂。

農民離開土地,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就業。

2014年3月,李克強答記者問時說,「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也難以增加社會財富。我在基層曾經訪問過一些‘零就業’家庭,一個家庭沒有一個人就業,真是毫無生氣,沒有希望。現在我們全國每年要新增城鎮勞動力就業1000萬人以上,還要給600—700萬新增的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留有一定的空間,所以要有合理的GDP增速。」

李克強在2013年10月21日做經濟形勢報告時稱,「經人社部和有關方面反覆測算,都認為要保證新增就業1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經濟增長」。

2020年5月,獨立智庫天鈞政經在《解密李克強工作報告中暗藏的信息》中分析指出,在武漢肺炎疫情仍肆虐的情況下,北京當局雖然沒有提出GDP增長目標,但是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2017-2019年新增城鎮就業目標是1,10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經濟增速與就業息息相關,經濟學界的研究表明,GDP增速每增長1個百分點,新增就業為200萬人,但如果GDP增速每下降1個百分點,則會減少就業400萬人。如果沒有一定速度的經濟增長,就業無從談起。那麼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所對應的GDP增長要超過4%。

2020年9月1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賀鏗對媒體表示,現在的情況和預期相比,三季度恢復的勢頭比二季度要緩慢一些。

賀鏗說:「主要的難點是就業的問題,中小企業的恢復情況不是很好。從這個季度來看,8月份小企業的PMI是47.7%,比7月份還下降了將近一個百分點。這就說明瞭小企業的情況不是那麼很好。小企業的情況不好的話,顯然就業就不好,因為80%以上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現在中型企業稍微恢復得好一點,小企業數量最大,PMI反而還有一點下降,說明這個問題比較嚴重的,需要重視。」

賀鏗認為,從今年一季度到現在就業的整個新增的城鎮就業是781萬,這比去年的同期少增了203萬,那就是說比去年少增了20%以上。今年需要就業的新增就業人員比去年更多,而實際新增的就業數781萬比去年又少了超過20%,那就說明城鎮就業的情況不是想像的那麼好。

賀鏗強調,從失業的情況來看,居民的收入增長肯定不是那麼樂觀。所以要四季度的消費恢復到去年的水平,那麼就業和居民收入應該恢復到去年的水平,如果這兩個達不到,要想四季度消費恢復到去年的水平就有難度。

(轉自看中國/轉載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