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十字路口】透視共產黨:危機來不停 中共如何脫身 香港自治法 川普來硬的?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6月27日訊】透視共產黨 危機來不停 中共如何脫身 香港自治法 川普來硬的?

大家好,我是唐浩,今天都好嗎?

最近有不少朋友問我說,網絡上的誰誰誰,是不是中共的大外宣?不好意思,對於這類問題,請恕我們不直接回答,我們不想針對哪個個人去評論。

但是,相信大家如果常看我們的節目,漸漸明白了共產黨常用的外宣伎倆和思維邏輯,就會知道怎麼樣去判斷。

舉個簡單例子,比方說哪個人平時老是批評中共,但卻總是在關鍵大事上,跟著中共口徑走、幫中共說話辯護,那這就可能是所謂的「小罵大幫忙」的外宣或者輿論引導員。

今天我們要跟大家來聊聊兩個話題:

話題一:香港自治法出爐 川普會強硬或放軟?

話題二:透視共產黨:中共危機處理四部曲

不過,先帶您來看一個政治消息。

美國大選即將在今年11月登場,共和黨的川普與代表民主黨的前副總統拜登都已經積極展開競選活動,不過他們也都遭遇龐大的壓力。

川普不但一如往常地遭到美國媒體的猛烈砲轟,他的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也出書批評川普,引發外界關注。

至於拜登,雖然媒體攻擊的砲火遠遠少於川普,但是拜登最近似乎相當疲累,說話經常掉鏈子。

美國前副總統 拜登:

「他說,那個是總統(想不起名字),我的老闆,那是他的錯。」

從畫面中可以看到,拜登似乎忘了他的前老闆的大名。沒錯,他的老闆叫做奧巴馬,不是川普。不僅如此,拜登日前接受媒體專訪,談到美國疫情時,也口出驚人之語。

美國前副總統 拜登:

「現在我們有超過1.2億人死於武漢肺炎。」

不過,事實上,美國目前的感染人數是244萬人,死亡人數是12萬人。

拜登的口誤,也讓飽受媒體攻擊的川普,忍不住跳出來說,如果是他犯了這種錯誤,「那些假新聞媒體就會追過來找我報復」。

好,我們可以看到,這場選戰雖然才剛要開始,但兩位參選人顯然都面臨著龐大壓力,所以大家以後如果沒事,可能不要輕易出來參選總統。

好,來看今天第一個重點話題。

話題一:香港自治法出爐 川普會強硬或放軟? 

中共推出的《港區國安法》,有可能會在這個週末或下個星期審議通過,引發國際社會積極關注。甚至還有多位聯合國前官員,擔心國安法通過後,會出現「人道主義悲劇」,因此呼籲聯合國派特使到香港,監察人權狀況。

與此同時,美國國會參議院也緊急在6月25日,以全票通過《香港自治法》,來反制《港區國安法》對香港人的威脅。

《香港自治法》的重點內容包括:

‧美國國務卿要在法案通過後90天內,以及未來每年,都要提交涉嫌破壞香港高度自治與人權的人員名單。

‧授權美國總統,可以通過凍結資產和拒發簽證等措施,制裁涉案的中共官員或企業。

‧針對與涉案者往來的外國金融機構,美國總統也可以制裁,包括禁止美國當地銀行向該機構提供貸款、禁止美國公民投資該機構等等。

接下來,《香港自治法》只要再通過眾議院的審議表決,就會送交給川普簽署生效。

中共駐美大使館也對《香港自治法》做出回應,聲稱「中方將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但並沒有說是什麼措施。

不過,隔天26日,美國國務院也隨即宣布,對於涉及破壞香港高度自治與人權的中共官員們,實施簽證限制。

美方強調,香港的高度自治是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所保障的,美方呼籲中方履行《中英聯合聲明》的承諾。

接下來,不論是中共現任官員或前官員,只要涉及破壞香港的高度自治與人權,就可能被美方實施簽證限制,而這些官員的家人們也可能同樣會被限制。

換句話說,如果這些中共官員與家人,就可能無法入境美國,他們的海外資產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川普可能怎麼做?

好,我們可以看到美中雙方為了香港,已經展開密集的法律攻防戰。美國去年11月已經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今年5月底,川普也正式宣布,將要終止香港的特殊關稅區地位,取消各項優惠,藉此反制中共對香港的打壓。

至於美方何時會公布對香港的進一步應對舉措與時程表,我們還不清楚。不過,現在美國國會還沒通過《香港自治法》,但國務院就已經開始對中共官員祭出簽證限制,這意味著什麼呢?

第一,這意味著,美方向中方與港府宣示,美方對《港區國安法》的反制是玩真的,而且會快速應對。

第二,這意味著,美方接下來對中共與港府官員的反制行動,很可能會以《香港自治法》為現階段武器,也就是對涉案者拒絕入境,同時切斷美國金融機構與涉案者的往來,也同時凍結涉案者的在美資產。

第三,這也意味著,美方可能考慮到,如果現在就全面終止對香港的各項優惠政策,可能會對在港的美國企業、金融業衝擊太大,因此這一步可能會慢慢推行,需要和美國企業、華爾街進行溝通,或者給他們多一點時間做撤離。

所以,川普政府接下來的反制策略,應該會以制裁中方的特定官員、企業單位為主,包括拒絕入境、凍結資產、切斷美國資金提供等等。這樣,可以對中方實施精準打擊與威嚇,同時也可以避免對在港美企與華爾街帶來太大衝擊。

不過,有一點我們必須了解到,目前川普還是可能想和中方達成貿易協議,畢竟他必須考慮到美國經濟與選舉連任。所以,日前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提到美中貿易協議「結束了」,川普隨即跳出來澄清,貿易協議依然完整如初。

不過,現在博爾頓的新書出來攻擊川普對中方放軟,川普的民調數據也不太好看,再加上中方對貿易協議遲遲不肯落實,只是想要以拖待變、矇混過去。那麼,接下來隨著投票日期的靠近,很可能會促使川普轉而更強硬地應對中共、反擊中共。

因為,只有強硬地反制中共,才能維護美國的國家長期利益,也能有助於他的連任。

話題二:透視共產黨:中共危機處理四部曲

我們知道,中共目前同時遇上了多項危機或挑戰,包括疫情復發、經濟衰退、失業嚴重、南方洪水、香港抗爭等等,但是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到,中共在處理這些危機或問題時,大致上有一個套路,我們姑且叫做「危機處理四部曲」。

步驟一:封鎖消息,全盤否認

中共遇到大型危機或問題,往往第一個反射動作就是封鎖消息、一概否認。

比方說武漢肺炎疫情,最晚在去年12月底,中共內部就已經知道疫情爆發的消息,而且武漢醫院已經完成病例的基因測序,但湖北省衛健委卻在1月1日下令銷毀樣本,而且不得對外透露相關消息。

而且北京當局最晚在1月14日就知道疫情會人傳人,但卻對外說「未見明顯人傳人」、「疫情可防可控」。一直要拖到1月20日,才由鍾南山出面承認,病毒會人傳人,也因此耽誤了各國的防疫工作。

步驟二:高壓維穩,造假信息

嚴審網絡言論,動用公安與法律力量打壓敢說真話的民間言論,是中共輿論維穩的第二步。

例如最著名的吹哨者李文亮醫生,當他在網絡群組裡發出對疫情的警告,立即被公安打成「造謠者」,被找去喝茶、訓誡。

李文亮的同事艾芬,接受媒體專訪,披露當地醫院的疫情發生經過真相,這篇叫做〈發哨子的人〉的報導,也立即被當局全面屏蔽刪除。

也因為中共的全面輿論維穩,讓外界一直無法得知中國疫情的真相與傷亡人數,而且官方還不斷對外造假疫情數字來欺瞞海內外。我們也曾經在2月的節目裡分析過,中共官方的疫情數據,藏著相當整齊的人工規律。

即便是近日的北京疫情復發也是一樣。北京當局再次下令「嚴厲打擊謠言病毒」,對民間言論進行嚴厲封鎖與屏蔽,藉此讓網絡上、媒體上的疫情言論都符合官方的口徑,「與黨保持一致」。

就連北京媒體《新京報》旗下的微博,也因為發布的疫情信息與官方立場不一致,而被封殺噤聲。

所以,高壓維穩、製造假數據或假信息,是中共的危機處理第二步。

步驟三:製造敵人,轉移焦點

對外製造敵人,轉移各界焦點,分散人民視線,釋放政治壓力,是共產黨長年來慣用的自保伎倆。

比方說,當疫情造成中國境內嚴重傷亡,並且逐漸擴散海外各地,鍾南山便率先拋出「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但不一定發源在中國」的說法,開啟了一場前所未見的病毒大甩鍋宣傳戰。

外交部趙戰狼也跟著在推特上大放厥詞,沒有證據就宣稱病毒是來自美軍,最後他的發言還被推特做了特別標記,意思是「言論不實」。

後來,當中共面臨被國際社會追究疫情責任,130多國同意對疫情進行調查評估後,中共為了轉移壓力,就開始加大力度對香港施壓,強推《港區國安法》。

這一切舉措,都是中共用來「製造敵人、轉移焦點」的自保之計。

步驟四:老調重彈,反覆洗腦

在轉移焦點、分散視線之後,中共就再祭出慣用的「老調重彈」手法,想讓「謊言說了一千遍就變成真理」。

4月初,黨媒新華社就大張旗鼓地推出一篇《中國發布疫情信息、推進國際合作》文章,不斷宣稱中方在疫情處理上是「公開、透明、負責任」。

5月,北京領導人也反覆在國際場合上,說中國疫情「公開、透明、負責」。

6月初,中共當局再推出「疫情白皮書」,宣稱中共積極抗擊疫情,「中方始終堅持公開、透明、負責任原則及時向國際社會公佈疫情信息」等等。

看到了嗎?中共不斷用同樣的詞彙,像念咒一樣地日夜唸誦「公開、透明、負責」,目的就是要用鋪天蓋地的大量信息流,不斷沖洗人們的腦海,不斷地清洗,洗掉那些不利於黨的言論與記憶。

同時,日以繼夜灌入黨的說詞,注入黨的思想,讓人們逐漸忘記了事實的真相,只記得黨說的那些「咒語」,從而讓黨的說法變成唯一的「真理」。

這套老調重彈、灌輸洗腦的意識形態戰略,對中共來說,是抽換人民集體記憶、控制人民思想的核心基本功。

好,最後我們再重複一次,中共的「危機處理四部曲」:

步驟一:封鎖消息,全盤否認

步驟二:高壓維穩,造假信息

步驟三:製造敵人,轉移焦點

步驟四:老調重彈,反覆洗腦

好,今天就先聊到這裡,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請記得訂閱、留言、按讚,跟你的親朋好友分享。訂閱之後,請記得打開旁邊的小鈴鐺,這樣您就有可能收到我們的新節目通知了。

我們下次再會。

紅朝頹

赤盜禍國殘百秋

江山血霾溢悲流

四海驚醒妖氣盡

千顏憤起暮京休

唐浩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