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變清吉凶難料 推背圖預言「真龍出」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5月26日訊】黃河是中國的第二長河,因河水黃濁而得名。古有「一瓢河水半瓢沙」之說,也有「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之俗語,神奇的是如今黃河水突然變清了。而《推背圖》中預言,黃河水變清將有真命天子或聖人降世

黃河全長5464公里,發源於青海,流經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後,帶走大量泥沙,黃河由此而得名。

黃河的「黃」字用來描述河水的渾濁,這在古書中也有記載:戰國時期的《左傳·襄公八年》鄭國的子駟引《逸周詩》說「俟河之清,人壽幾何!」;《爾雅·釋水》記有「河出崑崙,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

故此民間有俗語「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一說。這條世界上輸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汛期含沙量高達50%。一條黃河就成了一鍋泥漿,每年黃河帶走的沙土有16億噸。

如果用這些沙土組成一條寬高各一米的長堤,其長度能夠繞地球32圈。每年黃河帶走的氮磷鉀肥4000萬噸,相當於中國每一畝耕地被沖走50斤肥料。因此有人說,黃河流走的不是泥土,而是中華民族血脈,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動脈出血。

然而,在幾千年前的周代,陝西的黃土高原有森林4.8億畝,黃河流域的森林覆蓋率高達53%,那時的黃河叫「河」,水清清的。

從山西壺口瀑布的黃河跌落出的河水,不再是黃浪滔天,而是浪花如雪。示意圖( STR/AFP via Getty Images)

最近,黃河周邊的民衆發現,從5月份開始位於河南鄭州的黃河大橋下面的水,出現了「一河清水」的奇觀。

自幼生活在黃河岸邊的山西永和縣農民賈長治近日對陸媒說,「黃河變清已經十多年了,有時候水甚至是綠的。現在的黃河沒威力了,以前浪有兩米多高,成天轟轟吼,外面來的人晚上都睡不著。」

過去在山西壺口瀑布的黃河,民間有「十里黃河十里雷」的說法。到2017年,從壺口跌落出的河水,不再是黃浪滔天,而是浪花如雪,有的白中泛綠。

陝西韓城黃河禹門口段,河水清且漣漪。在水流平緩的河灣處,兩岸高山倒影可見。

黃河變清的最早一次記載,是在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建武九年(公元33年),在現在的山東省平原縣黃河水變清了。

地質學史專家李鄂榮在《黃河下游地上懸河的形成》和《說說黃河的「黃」》的文章中提到,黃河有據可查的變清次數是43次,首次出現在公元165年,黃河變清,最長的一次發生在1727年,黃河澄清2,000餘裡,持續20多天。

從2000年以來,黃河就逐漸開始變清。等到了2017年5月下旬,黃河從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到河南鄭州桃花峪,1200多公里的黃河中游已是一河清水。

這意味著,連同基本是清水的上游,在非汛期黃河80%以上河段是清的。據潼關水文站數據顯示,2017年5月,黃河含沙量不超過0.8公斤/每立方米。

黃河的「黃」字用來描述河水的渾濁。(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專家認爲黃河正在死去

對於黃河逐漸變清。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聲稱,這是多年來治理的成果,近20年來在黃河兩岸「退耕還林」,不再種莊稼了,而是種樹種草。通過水土保持措施,平均每年攔減入黃河泥沙4.35億噸。

水歷史和水文化研究專家、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助理鄭曉雲則指,黃河清、泥沙減少難免對生態平衡造成破壞。

鄭曉雲說,黃河泥沙與大自然平衡,經過數以萬年計的時間,黃河沿途的地貌環境、植被、動物等已經建立了一套和泥沙相適應的生態環境。從自然的角度講,泥沙減少會破壞這種生態平衡。所以說,到底將來帶來什麼正負面影響,還有待觀察。

也有專家認爲,「黃河清」只是暫時的,從理論上講,黃河正在死去。

水資源保護專家、原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局長翁立達,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黃河清」肯定是暫時的,現在實際上把黃河的泥沙大多留在水庫裡,這不能算治理的成績。

相比黃河的顏色,「黃河斷流」被認為是更重大、影響更深遠的問題。

黃河斷流始於1972年,在1972~1996年的25年間,有19年出現河乾斷流。翁立達說,黃河斷流現象停止是人工調節的假象,黃河在理論上正在死去。

也有人說,造成黃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庫。黃河上有大型水庫26座,中型水庫170座。黃河如同長江和其他河流一樣,都是有生命的,水庫就好比攔腰斬斷了這個生命體,就跟人被攔腰斬斷一樣,只不過河流的死亡過程會比較長,也許需要幾十年、上百年。

黃河的「黃」字用來描述河水的渾濁。(STR/AFP/GettyImages)

《推背圖》:黃河水變清 聖人出

對於黃河變清,早在三國時期,魏朝的李康在他的著作《運命論》中提到:「夫黃河清而聖人生。」傳說黃河500年變清一次,甚至還有「千年難見黃河清」的說法。

明朝羅貫中在《平山冷燕》第八回寫道:「普天有道聖人生,大地山川盡效靈。塵濁想應淘汰盡,黃河萬里一時清。」

意思是說,聖人出現時,大地山川都會傳遞靈異,塵世中的污濁會被淘汰,萬里黃河變清就是徵兆。

唐朝著名的預言《推背圖》中預言黃河水變清澈,將有真命天子或聖人降世之說。

《推背圖》第五十四象中讖曰:「磊磊落落 殘棋一局,啄息苟安 雖笑亦哭。」

頌曰:「不分牛鼠與牛羊,去毛存砹尚稱強。寰中自有真龍出,九曲黃河水不黃。」

配圖為5個小牧童手拿小棒趕着一頭怪牛。在其它版本中的也是馬形牛角,個頭也小,也有點像羊。

《推背圖》第五十四象。(網絡圖片)

對此有分析稱,過去人們用十羊九牧來形容官員太多,人民不堪重負。現在用一牛五牧有比喻官僚體系龐大腐敗之象。

「磊磊落落,殘棋一局」指蘇聯東歐共產主義敗亡後,對於整個共產陣營而言,已經是一盤殘局了。「啄息苟安,雖笑亦哭」意思是這時中共也感到了極大的威脅,雖然還有幾個小兄弟如古巴、朝鮮等作伴,也只能是強作歡顏。

此時中共做的一切:發展經濟、外交文化交流、發展體育等都是為了維持自己的政權,都只是「苟安」的策略。

「不分牛鼠與牛羊,去毛存砹尚稱強」意思是到這時候中國沒有人相信共產主義,當權者只是強撐共產主義的皮毛,對於共產主義已經失敗,和自身對人民犯下大罪的事實死不認帳。

至於是非善惡,早已經不是他們關心的了,「去毛」是指「毛」澤東死「去」以後的事情。

圖中有一個牧童背對人,然而單獨在牛的一面。這就是一直沒有登「龍位」的鄧氏,他也一向不喜歡讓人照相。面對讀者的四人是執過政的華、胡、趙、江。

「寰中自有真龍出,九曲黃河水不黃」指否極泰來,寰宇將有真命天子或者說聖人出。黃河水黃,是因為裡邊含土沙,也就是含有出了頭的「田」,即「由」字,去了「由」,「黃」就是「共」了。

就是說,共黨執政的時候,聖人降世。

千百年來,不同民族的預言都提到,在一個特定的時刻,人類將經歷一場毀滅性的大災難。屆時,一位聖者將出現、拯救世人於危難,並指引人類回升的道路,開啟新的紀元。

從5月份開始位於河南鄭州的黃河大橋下面,出現了水變清的現象。( Getty Images)

「黃河清」預示預示大變局到來

除了有「聖人出,黃河清」的說法,還有一種說法是預示著大變局的到來。

台灣劉寶傑在視頻節目《關鍵時刻》中說,從歷史角度來看,黃河清的時候往往會發生大變局、大災難,人們才期待「聖人出」。

比如,公元1127年宋徽宗的靖康之難、1403年明成祖的靖難之變、1727年雍正四年的大屠殺,這些年份都出現過黃河清,但是百姓沒看到「聖人出」,相反卻看到災禍連連。

還有一種說法是「河當濁而反清,陰欲為陽」,將黃河清為一種叛亂不祥之兆。

據《後漢書·襄楷傳》載,漢桓帝劉志桓帝延熹八年、九年(公元165年-166年),黃河連續變清,當時朝廷上下皆以為瑞祥之兆。但東漢著名的方士襄楷卻認為:「河者,諸侯位也。清者屬陽,濁者屬陰,河當濁而反清者,陰欲為陽,諸侯欲為帝。」

據《水經注》卷五引《續漢書》記載:當時襄楷呈上奏疏說:「《春秋》的經文和傳文沒有河水變清的記載,但今天卻發生了這樣的事。《易干鑿度》曰:「上天將有吉兆下降,河水先變清。」《京房易傳》曰:「河水清,天下平。」

如今上天昭示反常的預兆,大地出現妖異,民間疫病流行,這三種情況同時出現,黃河水卻變清了。

《春秋》中「麟」原不該出現而出現,孔子把這當作災異記載下來。河是諸侯的象徵,清是光明的徵兆,黃河變清難道是諸侯襲擊京師的預兆嗎?次年漢桓帝駕崩,徵召解瀆侯來做漢室的後嗣,這就是漢靈帝。建寧四年(公元171年)二月,黃河又清了。

據明末學者顧炎武歸類整理的事例:桓帝九年河清,「明年,帝崩。靈帝以解瀆亭侯入繼」;北齊武成帝時河清,「後十餘歲,隋有天下」;隋煬帝時武陽、龍門數次河清,「唐受禪」。

金衛紹王時河清,「後四歲,宣宗立」;元順帝至正二十一年平陸以下黃河清五百餘里,「明太祖興至其後,尤驗」;明正德河清,「世宗以興王即位」;泰昌河清,「崇禎以信王即位」。

因此,無論如何解讀,黃河水變清的現象,對人們都是一個警示,預示著人世間將有大變局的到來。

(記者文馨報導/責任編輯:范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