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每天都有公佈確診、死亡、治癒等數字,但數字的真確與否,一直備受質疑,尤其是「武漢肺炎」的死亡率,日前該委員會更突然改變確診數字的計算方法,令到確診數字突然加大不少,被質疑是否有刻意降低武漢肺炎「死亡率」之嫌!
根據2月12日《肺炎疫情:新型冠狀病毒真面目 BBC梳理六大關鍵問題》一文的報道,因為「死亡率」很難準確計算,所以武漢肺炎的「死亡率」可以非常不可靠。該文再補充道:「現階段,拿死亡人數除以確診人數得出死亡率,這種做法過於簡單,成千上萬的患者仍然在接受救治,結果未知!」其次,登記和跟蹤患者和死亡人數的準確程度、中國政府的信息透明度等因素,都有可能影響死亡率的計算。
官方公佈的「死亡率」數字,一直維持在2%左右,即是什麼意思呢?即是在五萬名確診患者中,有一千人死亡,但並不代表其餘的四萬九千名仍在治療中的患者中,不會再有人死亡,尤其是公佈已經病重的八九千人,他們最終病死的機會仍然很大;因此,最終的死亡率可能會是20%左右,是現時公佈(2%)的十倍!。
疫情初期,香港大學推算全中國的累計確診人數為七萬五千人,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應該不只;如果確診人數達到十萬人,就算「死亡率」只有10%,也有一萬人死亡,不可以說是不嚴重!
筆者認為現階段,「治癒率」和「死亡率」同樣重要,但正如BBC一文所述,直接把「治癒人數」和「死亡人數」除以「確診人數」,不但過於簡單,而且容易被中共隨時改變「確診」的定義,以「搬龍門」等方式來操控,既不可靠,又冇參考價值!因此,筆者建議一個新的計算方法,既可反映「治癒率」,亦可令「死亡率」更有參考價值,不受確診人數的影響。
新方法跟舊方法同樣以「累計死亡人數」作為分子,但分母就不再是「累計確診人數」,而是以「累計死亡人數與累計治癒人數之和」作為分母,這個新方法定名為「失救死亡率」,即是成千上萬結果未知的、仍然在接受救治中的確診患者,不計算在內,只計算因為「已證實治癒」和因為「已證實失救」而「終止治療」的確診患者,治療一日未終止的確診患者,都不計算在內。現時官方每天公佈的「死亡率」都把治療尚未終止的確診患者計算在內,其實只是「確診死亡率」,並非「失救死亡率」。值得注意的是,將來,到了有朝一日,疫情結束時,所有確診患者都終止治療時,「失救死亡率」和「確診死亡率」始終都是會相同和一樣的,但以目前疫情尚未進入高峰期的情況下計算,「失救死亡率」的參考價值就較高。新方法還有一個優點,舊方法假設仍然在接受救治的確診患者中,不會再有人死亡,並不合理;新方法則假設「將會死亡和治癒的比例」跟「已經死亡和治癒的比例」相約,故新方法合理得多!
因為現時官方每天公佈的仍然是「確診死亡率」,所以筆者建議大家自行計算「失救死亡率」,以便對疫情有更準確的理解。例如:
2月9日 2月12日 2月13日 2月14日
累計死亡人數: 811 1113 1380 1523
累計治癒人數: 2800 4740 6723 8096
死亡治癒總和: 3611 5853 8103 9619
失救死亡率: 22.5% 19% 17% 16%
雖然「失救死亡率」由2月9日的22.5%逐步回落至16%,但跟官方聲稱的2%死亡率,仍有很大距離,很難保證到了疫情結束時,最終的死亡率會是低過10%,低至2%的機會就更微!切勿被官方對疫情的低估而誤導!
日前,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公共衛生學院講座教授梁卓偉醫生,在接受英國《衛報》專訪時指出,內地武漢肺炎疫情持續,並蔓延全球,多個國家或地區都出現確診個案,若疫情未能受控,全球將有60%人口受感染,即使死亡率只得1%,都有很多人死亡。
筆者認為,縱使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雖然厲害,疫情雖然較想像中嚴重,但香港市民既毋須、亦不應盲目恐慌,只需要提高防範的意識便可以。病毒不等人,香港人,係時候大家團結起來,一起逆境自強。行動吧!香港人,加油!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作者提供/責任編輯: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