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談判第2階段:關稅難去 美3新手段逼近關鍵戰場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1月04日訊】美中貿易談判達成的第一階段協議,預計將在本月中旬正式簽署。不過外界卻普遍認為,即使首階段協議順利簽署,中美兩國之間的核心分歧仍將長期存在,而且第二階段貿易談判將更加艱難。有媒體近日刊文指出,接下來的美中談判將以進出口控制、投資限制和制裁手段為特徵,而關稅更可能成為未來美中貿易的「永久特徵」。

美國《外交政策》12月27日刊發了新美國安全中心兼職高級研究員彼得•哈瑞爾(Peter. Harrell)撰寫的一篇文章。這位致力於研究經濟融合和國家安全的專家在文中坦言,由於美中之間地緣政治對抗,以及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模式與美國經濟體系之間的差異太大,即使中國(中共政府)能夠履行其在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的承諾,這份協議的簽署也並不意味著兩國之間更廣泛競爭的結束。而美中經濟第二階段的競爭,預計將以進出口控制、投資限制和制裁手段為特徵。

哈瑞爾在文章中指出,美國政府在過去兩年間,一直在秘密的為這場競爭建立法律和監管架構。例如,美國國會2018年通過立法,加強了對包括先進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出口控制,也加強了對外國在美國投資的審查;美國政府和國會採取措施阻止美國公司在美國使用華為等中國電信網絡公司生產的設備,以及限制聯邦僱員退休基金在中國的投資等作為,則是另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此外,中興、海能達、海康威視、浙江大華以及位元組跳動等中國科技公司,也在美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美國塔夫茨大學弗萊徹外交與法律學院助理教授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 在《外交政策》發表的文章卻強調,即便是兩國簽署初步協議,未來關稅也很有可能成為美中貿易關係的永久特徵。

文章解釋說,在下一個談判階段,如果北京方面不肯進一步開放市場,那麼美國政府就不可能進一步削減關稅。而已經忍受了貿易戰經濟損失的北京當局「並不願進一步屈服於川普」,所以指望習近平做出新的讓步是不明智的,尤其現在兩國的企業都已了解到,「雖然關稅是昂貴的,但並不影響生存」。

米勒認為,即使未來的美國總統不是川普,也不太可能取消關稅,因為在「懷疑中國的時代」,沒有贏得北京的讓步就取消關稅,將是很冒險的政治舉動。因此,關稅更有可能成為美中貿易關係的「永久特徵」。

據《美國之音》的報導,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中國項目資深研究員和網絡安全專家亞當•西格爾(Adam Segal)在2019年年底的一篇回顧文章中指出,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即使最終得以簽署,正在競爭全球影響力的中美兩國政府繼續相互限制科技交流的趨勢也不會受到影響。

該報導並引述美奇金投資諮詢有限公司(J Capital Research)共同創辦人楊思安(Anne Stevenson-Yang)指出,美中之間真正的「大戲」其實是在技術領域,無論是華為、中興、知識產權等等的較量都體現了這一點,而且楊思安認為,「現在還沒有進入這種貿易關係的真正戰場。」

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師廖群則進一步指出,除了科技戰之外,美中未來可能還會有金融戰和匯率戰。

此外,德國《商報》對於美中接下來的第二階段貿易談判也並不看好。該報今年1月2日發表的一篇題為《特朗普宣布本月同中國簽約》的文章中表示,川普當局為了給美中經濟關係奠定新的基礎,努力促成了第一階段的協議,但中美雙方爭執的焦點,比如歧視外國企業以及大規模國家補貼等問題,則有待第二階段的協議來解決。然而,對於中美雙方能否在2020年美國大選前達成原則性共識,經濟學家們普遍持懷疑態度。

該文引述德國Ifo經濟研究所所長福士特(Clemens Fuest)稱,「如此高的期望值實在很難得到滿足。」

福士特表示,雖然暫停新增關稅、中方購買美國農產品以及承諾保護知識產權,這些都是積極的信號,但這些讓步對中美兩國間的經濟和地緣政治競爭「完全沒有影響」。他說:「中美雙方的相互不信任非常嚴重,因此雙方經貿緊張關係得到長期緩和並簽署第二階段協議的可能性,我認為微乎其微。」

(記者黎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