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0年最大的中國「灰犀牛」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12月11日訊】年末已至,回顧今年的中國經濟,若選用三個關鍵詞來描述的話,莫過於中美貿易戰、經濟下行和金融風險。與捷報頻傳的美國經濟截然相反,中共最近發布的各種數據和報告,不但沒帶來任何能穩住經濟信心的好消息,反而釋放出不祥的訊號,揭示出一頭頭的「灰犀牛」正衝撞而來。

下文盤點下,誰會是2020年中國最大的「灰犀牛」。

中國「灰犀牛」越來越多

12月8日中共海關總署公布數據,11月份中國出口同比減少1.1%(美元計價)。這已是出口連續四個月同比負增長,且前11個月中有7個月是負增長。

中國出口持續下跌,並不出乎各界預料,因為中美貿易戰正是公認的、中國「灰犀牛」之一。

經濟學家常用「黑天鵝」比喻小概率而影響巨大的事件,而用「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後者要麼常被忽視,要麼就是決策者對其束手無策。

例如,貿易戰重創了中國經濟,殃及了從沿海外貿公司到內地工廠的無數企業和員工。但中共為了維持其對外掠奪式貿易、對內壓榨民營企業的經濟體制,在中美談判中一再毀諾,推延貿易協議的達成,甚至試圖以此影響美國大選。

今年5月初,中共在談判幾近達成協議之際,突然毀諾,顛覆了談判進程。11月,在中美雙方調低預期、試圖達成一期階段性協議之時,中共又提高要價、要求美方先撤關稅,此舉迫使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在12月3日表態「大選後(簽協議)會更好」。

不過,中共誤判貿易戰這頭「灰犀牛」,後果是其無法承受之重,因為中國的「灰犀牛」遠不止這一頭,而灰犀牛的勢頭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在中美貿易開戰之前,2017年大陸經濟學家劉勝軍認為,當時中國經濟最大的三個「灰犀牛」分別是房地產泡沫、貨幣貶值或資本外流,以及銀行不良資產。

2019年初,大陸經濟學家許小年則強調需抗擊三頭「灰犀牛」,他認為除了貿易戰之外,經濟增長放慢或企業經營變難,以及債務危機是兩隻更大的灰犀牛。

而在今年2月的一個經濟論壇上,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曉晶直指「傳統體制是最大灰犀牛」,他所說的傳統體制是指中共的經濟體制。

當然,中國經濟還有許多其它的灰犀牛,例如國企和地方政府債務等等。

政治局會議洩露 2020年中共最擔心的灰犀牛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最新的2020經濟工作會議中,將「三大攻堅戰」定調為明年的要務。

三大攻堅戰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目標,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在今次的政治局會議中,「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已被明確為「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系統性金融風險,簡單點說就是個別金融機構破產或遭受重大損失,從而導致整個金融系統崩潰的風險。其特點是,風險既可能從實體經濟領域蔓延而來,同時亦可能傳染至實體經濟,令整個經濟崩盤。

回顧今年,從P2P爆雷到企業債、地方債爆雷;從人民幣匯率大跌和資本外逃,到中小銀行爆發擠兌潮;從糧食危機到豬肉危機;從企業倒閉潮到房市泡沫開始破裂,這些橫衝直撞的灰犀牛,所積蓄的風險最後都會通過貸款或負債,匯集於金融系統。任意一頭都可能撞破中國經濟的金融底線,引爆系統性金融風險。而這正是中共最害怕的事。

2020年最大的中國「灰犀牛」?

在諸多或明或暗的危機中,哪個會是2020年最大的「灰犀牛」?中共日前的詭異表態,或已露出端倪。

中共在12月6日的政治局會議公告中,絕口不提房地產。這種姿態與1月份中共將房市危機提升為「國家安全」的做派相比,反差極大。

考慮到中共素有諱疾忌醫的慣例,房市泡沫應是中共目前最大的心病之一。

實際上,從房東到租客,從剛需購房到投資炒房,房市幾乎牽動著每個中國人的心。

房價飛漲是中國房市20年來的寫照,亦成為億萬中國民眾的夢魘。在中國住房商品化的20多年中,中國各地的房價上漲了10倍到數十倍不等。房價之高遠遠超出了中國人的負擔能力。

根據中共央行數據,中國人的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在過去10年中增長了8倍多,而同期的可支配收入總額僅增長了2倍。房貸負擔(房貸收入比),更是從2008年的23%增長至2018年的66%。房子已成為多數中國人最沉重的負擔。

但同時,房子也是多數中國家庭最值錢的財富。據瑞信研究院數據,中國家庭的財富中,非金融資產(主要是房產)占比約為62%,這意味著絕大多數中國家庭的主要財富就是房子。

房價漲跌,直接影響著中國人的身家財富,決定了無數中國家庭是富翁、還是負翁。

房地產,對銀行業而言也是重中之重,牽動著中國銀行業的根基。

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銀行業房地產貸款餘額在金融業總貸款餘額中占比近三成;上半年房地產貸款增量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三分之一。這代表著房市出現任何風吹草動,銀行業都可能傷風感冒,甚至傷筋動骨。

而如今,中國的房市泡沫要破了。

一方面,截至今年10月,全國新房價格依然上漲中。11月份,主流50家房企銷售額同比激增37%。另一方面,今年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多數二手房價格出現環比下跌。

新房和二手房市場的背向波動,並不代表中國房市走向不確定,而恰恰說明了,即便中共手段百出,也無法阻擋房市步入下滑的拐點。

因為中共的房市調控措施,從來都不是為了抑制房價;即便是限價限購政策,也是為了維持房價穩定的飆升、避免失控,而從未真的阻止房價上漲。各地一旦出現房價下跌的趨勢,政府調控立刻轉變為開放限購和限制價格下調。所以中國房市是越調控越漲價。

在中國房市中,新房價格被中共把持(主要取決於政府的土地定價和各種稅費),並不代表市場的走向,真正反映市場風向的,是二手房價格。所以,70個大中城市中,多數二手房價格環比下跌,就是房市下行的標誌。

然而,中共無法承受房市轉冷、房價大跌的後果。

一方面,中共需要維持高房價,從火熱的房市中收割各種稅費來維持政權(土地財政),同時用房地產投資來刺激經濟增長。

一旦房市轉冷,甚至房價大跌,不但中共的土地財政會破產,家庭、房企、銀行的資產都會暴露在風險中,甚至會引爆明斯基時刻:房價(資產價格)大跌,資金掙扎外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最終經濟崩盤。

事實上,中共的土地財政已出現危機徵兆。2019年前三季度,土地出讓收入同比增長5.8%,相較於去年同期25%的增速,和前年40.7%的增幅,已是斷崖式下跌。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中國房市已經開始下行。

另一方面,中共即使想要再度炒熱房市,也是難以為繼。因為中國企業和家庭的槓桿率已經被中共推高至崩裂臨界,中共即使重新通過銀行「放水」,太多的負債只會更快地壓垮房市。

這在客觀上,迫使中共的房地產政策只能是「走鋼絲」。中共既不敢「大放水」炒熱房市,更不敢任其下跌。中共的「三穩」(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房市政策,主要就是為了穩住房價不大跌。

但問題是,2020年中共穩得住房市嗎?

中共對中國房市,其實已經是黔驢技窮。無論是行政調控還是貨幣放水,都越來越不好使。

中共的房市政策,早已透支了中國人的消費力。如今的調控措施,能夠凍住新房價格不下跌,但變不出更多的需求。而凋零的新房市場是托不起下墜的樓市的。

家庭和企業過高的槓桿率,又極大程度抵消了貨幣放水的刺激效果。

更重要的是,多數城市的二手房價開始環比下跌,這反映出一個關鍵點,即中國人的房價「剛性上漲信仰」,已經被中共自己給打破了。換句話說,中國民眾已經對房市失去了信心,其實就是對中共的政策和中國經濟喪失了信心。

按照大陸部分經濟學家的估算,中國房地產總市值在2018年高峰時達到450萬億元人民幣,是2018年中國GDP的五倍。北京市的二手房價,目前已比2017年高峰時下跌10%。如果中國房價整體下跌10%,按照中國房地產的規模以及投資炒房的比例來分析,炒房客、房企和銀行的損失,足以激發金融危機。

中國的房市泡沫,正在破裂中,系統性金融風險隨時會被引爆。

地方債:藏在陰影中的「灰犀牛」

地方政府的債務,早就膨脹為足以碾壓中共財政的巨無霸「灰犀牛」。

據中共財政部數據,10月末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1.38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6.2%,幾乎占到去年全國GDP的四分之一,比中央和地方的財政收入總和還要多。

但這筆債務,只是被中共通過准許地方政府發行債券而予以認可的、帳面上的負債,也叫顯性債務。

地方政府欠下的更大的負債,是未能通過發行債券「洗白」,只能隱藏在各種融資平台背後的隱形債務。

據各國機構及專家保守估算,中共地方隱形債約30到50萬億元。而大陸財經人士依據中共內部統計估測,地方政府隱形債務規模至少是顯性債務的4倍。

實際上,中共絕大多數地方政府,連債務利息都還不起,所以每年只能借新債還舊債,或者乾脆就賴帳。據中共法院消息,今年前十個月已有831個地方政府債務違約。

要推演地方債的前景,可能需先查清它的來源。

表面上,地方債是因為中共自1994年施行分稅制後,各地政府為彌補財政收入不足,而不得不自行籌資,包括開辦地方融資平台來舉債。

深層原因,應歸咎於中共用債務刺激經濟的「中共模式」,以及依賴經營土地獲取財政收入的土地財政。

但地方債的根源,卻是中共自身。中共並非現代意義上的政黨,而是附著在中國經濟肌體上的吸血螞蝗,它用腐敗治黨治國,不受任何約束,絕對權力絕對腐敗,必然會催生出無限膨脹的地方債泡沫。

正因如此,中國的地方債危機無論有多大,都會被中共隱藏在陰影中,通過城投公司負債、土地市場、銀行壞帳、通貨膨脹等各種形式,轉嫁到民營企業和中國民眾頭上。

地方債與中共的這種共生特性,雖然令其不太可能成為最先被踩爆的金融地雷,但卻點燃了中國金融危機的導火線。

企業債:替中共揹黑鍋的「灰犀牛」

據中國社科院和國際清算銀行(BIS)今年的最新測算,中國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率(負債/GDP)高達152~157%,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的美國(70%)要高出一倍多。

中共近年來為降低債務風險,而強行推進「去槓桿」。但在實踐中,國企債務繼續攀升;對GDP貢獻不足30%的國企,近年來負債在企業部門整體債務中的比重,從較低點的57%上升到2018年的67%。

國企債務降不下來,去槓桿的政治任務就只能落在民企身上,結果就是銀行收緊民企信貸,民企資金鍊緊張、甚至斷裂,頻頻出現債務違約,或破產倒閉。

中共央行在今年的《金融穩定報告》中預警,今年底中國企業信用債券到期規模約6.3萬億元人民幣,民企還債壓力較大。

據彭博社統計,今年中國境內發生的企業違約事件超過140例,違約金額至少有1204億人民幣,其中80%是民企,20%為國企。

解析企業債這頭灰犀牛,可以看出,除了經濟下行、市場環境惡化等因素外,信貸緊張是企業債的重要推手。而銀行向國企政策傾斜,必然導致收緊信貸的壓力主要都落在民企頭上。

企業債,成為替國企和中共揹黑鍋的「灰犀牛」。

其實,還有企業倒閉潮、失業潮、銀行信用危機等許多灰犀牛,都會對中國經濟構成極大挑戰。而捋一捋這些灰犀牛的跟腳,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中國「灰犀牛」都是中共放出來的。

簡言之,中共才是中國最大的灰犀牛。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