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與西洋搏擊的區別

風兒

傳統武術西洋搏擊目地不同,因此表現不同。

在最表層的實戰上,中國傳統武術如果僅僅練出人間這一層的本事一般是打不過西洋搏擊(比如拳擊+泰拳+空手道+柔道)高手的,這是因為中國傳統武術不是為了爭鬥而創立的,它是從最低層起點、往上而行的修煉之路。而西洋搏擊完全是表層的搏擊術,它們在人間這個時空場的擊打速度、反應速度、和力度都是人間這一層的頂峰。

中國傳統武術是一種自下而上的修煉之路,它能一直走到傳統文化的頂點,與神接上軌,它著重點是修煉的機制,不是搏擊的機制,所以如果用於搏擊,是有劣勢的。由於習練中國傳統武術的人有的純粹是為了搏擊,所以他們最高只能練到傳統武術在人間這一層上的技術能力,但是這一層能力是比不過西洋搏擊的,因為西洋搏擊純粹是為搏擊而設計,中國傳統武術是為了修煉而設計,道不同,造成著重點不同。傳統武師對打傳統武師,因為都是拳架子對打,也就差別不大。但是對打西洋搏擊,只練出空架子、卻沒有練出真功夫的傳統武師就很難打的過了,連拳架子都沒有機會用上了,因為對比拳擊等的高速,這些空架子慢而僵硬,只有挨打的份兒,這就是搏擊中看不到傳統武術架子的原因。

中國傳統武術在人間這一層的上邊緣有金剛腿、羅漢腳、鐵砂掌、硃砂掌等硬氣功等功夫,這種功夫能夠抗衡西洋拳術的最高點,但是綜合實力卻不如西洋搏擊術,因為西洋搏擊的反應速度更快,而且頂尖高手也能練出類似的能力,只是他們沒有這些名詞而已。

中國傳統武術再往上練下去,就走出了人間這一層次,就有大量功能出現了,比如金鐘罩、鐵布衫、特異功能搏擊,這樣一來,西洋拳擊等搏擊術就只能甘拜下風了。但是這類傳統武師,在現代是很難看的見的——他們不出來。而在世上爭鬥的武師都沒有這種本事。

西洋搏擊最大的優勢是擊打速度快,反應速度快,力度大。它在拳術架子上就是這麼布局的。比如雙手抱頭、手臂和肘護住上半身,弓腰曲膝蓄勢出擊,對比中國傳統武術的馬步抱拳,誰的擊拳、踢腿、移動位置的速度快呢?馬步抱拳是趕不上的。李小龍的截拳道是否定傳統武術對陣的架子的,原因就是速度慢,防守空洞、力度小。這是李小龍站在人間最表層來論述的,他也不懂得傳統武術是一條修煉之路,不是純粹為了搏擊、在武術的更高層上是無敵的。

李小龍的功夫主體主要是西洋搏擊術,他雖然學過詠春拳等傳統武術,但是融於西洋搏擊術中了,他在與西洋搏擊高手的對抗中,傳統拳架子多數使用不上,因為速度趕不上。他的電影為了吸引人就加了一些多餘的動作。詠春拳有很多防守動作,但西洋搏擊的高速對打中,一個頂尖的拳師都不知道怎麼防,因為攻擊速度太快了。就肌肉而言,每塊肌肉的反應速度是不一樣的,出拳的肌肉反應速度在生理上就比招架的反應速度快。這在最表層的對抗中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而在更高層,出現了高層打低層的現象,因此就不同了。這些理論在傳統武術中是不講的,因為傳統武術目地不同。

中國傳統武術必須打出架子,也就是我們常見的這些美觀、威武、瀟洒的拳術動作,這些架子動作是修煉的機制,因為符合天道,所以它們看起來美觀、大方、神逸。這種拳架子機制能練出對應的力道,每一個傳統武術的拳架子都是一種不同的力道,不用對應的拳架子來招架是化解不了的,這種情況下,西洋搏擊就不行了,它甚至不清楚這種力道的擊打方式。

如果能練出這種力道,就很類似武俠小說中的武功對打了,比如金庸武俠劇中所謂的降龍十八掌、打狗棒、乾坤大挪移,雖然是杜撰的,但是卻蒙對了力道這種形式,只是拍的太誇張了,也有多餘動作。遺憾的是,現代中國公開參賽的傳統武師都沒有練出來這種力道,所以他們打不出瀟洒的拳架子。練不出來的主要原因是,現代傳統武師的思想不是《傳統思想》,古代練武要重德、修心、調息、靜心,平時思想行為都符合天道、人倫,這就做到了天人合一,所以才練出真武功了,現代人心繁雜騷動,誰能做到呢?一刻都靜不下來啊,也做不到重德修善。

太極祖師張三丰能以一敵百,他拳招走的是另外的空間,所以拳招看起來慢悠悠,卻能比對手先到,這是西洋拳擊完全做不到的,因為西洋拳擊出拳走的是人類這個空間。在人類這個空間中,西洋拳擊的出拳速度達到了人類肉體肌肉所能達到的頂峰。中國大陸公開參賽的內家拳武師都沒有這種走另外空間的本事,這種本事需要修煉才能練出的。

拳招走的這個另外空間只比人類的空間稍高,還在人肉眼的視覺之內,這個空間也是神足通的空間,神足通是什麼表現呢?看到他走得很慢,但是空間距離卻跨越很大。比如他步行慢慢走,可是後面人開車都追不上他。如果傳統武術練到這一步,西洋搏擊就不是對手了,但是練到這一步的人就不願再涉足人類的爭鬥了,人們也很難知道他們的存在了。

搏擊是什麼呢?——人打人,可是人啊都是珍貴的生命,都應該互相尊敬、互相幫助,怎麼能打呢?怎麼能暴力相向呢?因此搏擊的出身就是惡毒的,這不是正常生命該有的東西。實際上在宇宙中是不存在這種人迫害人的思想行為,只有在人間出現了這種暴力傾向與實踐,這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我們要向善,不要向惡。向善可以回歸美好,而向惡會導致世界惡劣,且會得到應有的惡報。人們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天理、規律使然。

願眾生都學真善忍,世界從此美好。

——轉自《正見網》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李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