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中美貿易高階談判重大「插曲」的背後

美東時間2月21日,最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華府開幕。而就在上午談判展開後,美國商務部公布了針對中製鋼輪的雙反(反補貼、反傾銷)調查的初裁結果。

據報導,美國商務部初裁認定,中國製12至16.5吋鋼輪,接受政府補貼,這意味著存在不平等的貿易條件,對美國企業造成損害,擬對中製鋼輪課徵反補貼稅。無獨有偶,21日有來自印度官方消息稱,由於中國大陸進口鋼鐵產品數量激增,印度政府將重新檢視目前的反傾銷規定。此前一週,歐盟官方消息亦稱,歐盟委員會已啟動對中製輪轂的反傾銷調查,是否以過低價格向歐盟拋售鋼鐵輪轂。據稱,原告歐洲車輪製造商協會(EUWA)提供的證據顯示,從中國進口的輪轂佔有的市場份額正在增加,這損害了歐洲的製造商的利益。而中製鋼鐵產品能以低價傾銷海外,也是因為補貼政策導致產能過剩。

在本輪中美部長級談判的首日,美國商務部此舉既是一個插曲也是談判主題,諒解備忘錄當中的非關稅壁壘這一項上要解開的「死結」──中共政府的產業補貼政策

中共對眾多重大產業的補貼政策,已造成全球貿易市場的長期扭曲,其導致的產能過剩和破壞性價格的問題,可以說害慘全世界。

就以鋼鐵產業為例,相關資料網上公開可查。2000年,中共政府宣布扶持鋼鐵產業。2005年,中國寶鋼、首鋼等大鋼廠開始不節制地生產,致中國的鋼鐵產量超過了其後的四大鋼鐵生產國的總和,中國也從單一的鋼鐵進口國變為鋼鐵出口大國。

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只好向全世界傾銷,全球市場紛紛受害。如美國洛磯山脈一代的所謂「藍帶鋼鐵業」被打垮,工人失業攀上200萬人大關。對岸的台灣鋼鐵業開始10年的慘淡經營,小型鋼廠紛紛倒閉。歐盟統計,2013年歐盟各國進口的中國鋼鐵產品總量為30萬噸,但2014年就迅速增長到70萬噸,而這期間歐盟鋼鐵價格下滑了40%左右。乃至印度鋼鐵業者怨聲載道,2018年3月前的12個月自中國進口的鋼鐵產品數量較前期激增8%。

報告指出,如果將中國置於真正的市場條件之下,它的鋼鐵產業將不會占到世界鋼鐵總產量的31%。如果沒有中共政府的扶持補貼和干預,這種生產和出口的爆發式增長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

報告指出,中共祭出各種補貼,從現金、融資、稅收、貼息,到能源和原材料、土地等優惠政策;還可以貨幣的操縱,利用匯差衍生兩種不同但卻互補的方式補貼;再從進口壁壘、外資壁壘,到其他壁壘如缺乏透明度、無法受到保護的知識產權、合同神聖性,無法被信賴的法律體系,以及官員腐敗等等。

中共的補貼政策,完全是損人不利己。除上述直接與間接的補貼之外,還存在更廣泛的政策問題,如不依法執行勞工法,廣大勞工權被侵犯,破壞環境製造各種汙染等等。

中共的補貼政策,是全球產能過剩危機的主要製造者,各國全面受害,大面積失業及工廠倒閉。

中共的補貼政策嚴重違反WTO規定與入世承諾,對許多WTO的會員國即其國內產業都帶來巨大傷害,而這樣的經濟傷害通常也是不可逆的。而補貼政策僅僅只是中共不公平貿易手段之一而已。

有些輿論指全球經濟被美國開打的中美貿易戰拖累,如果不是川普政府上來撥亂反正,那將會是中共繼續扭曲世界貿易,更多國家繼續承受巨大經濟成本。

——《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