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2月12日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以信神敬神為根基,以修煉返回天國為歸宿,所以人民一直敬仰天地眾神,所敬拜的神,除了普及全國的佛道二教中的主要神佛外。很多地區還有本地區經常敬拜的神靈,例如「保生大帝」、「媽祖」就是閩南地區群眾經常敬拜的神靈。媽祖的故事,大家都有所了解,而關於保生大帝知道的人就不多了,現為大家簡單介紹一點。
保生大帝又被稱為「大道公」、「吳真君」,是北宋時期福建修道人,同時也是當地名醫的吳夲(tāo)(西元979-1036年)。隨著歷史的演化,漸漸成為福建閩南和台灣閩南籍民眾和廣東潮汕地區群眾普遍供奉的神明。其生平與事跡,在許多地方志等史料中都有明確記錄,現摘錄如下。
《同安志》云:「吳真人名夲,由貢舉授御史。仁宗時,醫帝後愈,煉丹救世。」清同治十年《福建通志》卷二百六十三云:「吳夲,生於福建泉州府同安明盛鄉積善裡白礁村(今福建漳州龍海角美白礁),世所稱吳真君也。少超悟,長得道術。不茹葷,不授(受)室。」「以醫名天下,以濟人救物為念,而義不取人一錢」, 「業醫活人,按病與藥,如矢破的。或吸氣噓水以飲病者,雖沉痼奇怪叵曉之狀,亦就痊癒。於是病人交午於門,無貴賤悉為視療。景祐年蛻化於同安之白礁。鄉人肖像祀之。水旱疾疫,款謁如響。」《台南市宗教志》所記更詳細。曰:「(吳)夲,泉州同安縣白礁村人。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生。幼習醫術,曾遇異人,授與神方濟世,兼授驅魔逐邪等術,遂成神醫。曾中進士,任御史,以治癒仁宗皇后痼疾,著稱於世。尋退隱行醫,時有神異,為時人所欽服。後收同安令江仙官、主簿張聖者為左右侍從,借上帝公侍衛康、趙二將軍為左右護衛,黃醫官、程真人、鄞仙姑等為門徒。四出行醫除妖,著醫書內外科十三冊。仁宗景祐三年(西元1036)五月初二日,與父、母、妹、妹夫、仙官、聖者、書僮等,一齊騎白鶴飛升。時年五十八。世人感其恩德,建祠祀之,敕封為慈濟宮。飛升後,神跡屢現,降魔解厄,逐寇安邦,醫疾療傷,受庇佑沐恩者難以計數。宋高宗時,封大道真人號,寧宗時封忠顯侯。明太祖時,敕封為昊天御史醫靈真君。」
據北宋人孫瑀在北宋元佑二年(西元1087年)撰寫的《西宮檀越記》,文中追憶了其祖父孫天錫生前與吳夲相往來的情況。其後,在十三世紀初葉,進士、廣州別駕楊志與漳州守莊夏,分別撰寫了《慈濟宮碑》,對吳夲的事跡介紹更加詳盡。綜合各方面記載,吳夲生平大致如下:
吳夲,字華基,號雲沖,先祖世代都是勤修功德,樂善好施的好人。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西元979年),吳夲出生。出生前,她的母親恍惚看見太白金星護送一位仙童下來,太白金星還說:這是上界星君,前來投胎降世的。
吳夲生來品行性格都和常人不同,幼小的時候,身體特大而且很聰明,長大後博覽群書,無論什麼書籍,凡是讀過一遍,都可以背念;不但天文地理,就是禮樂刑政的書也無所不通,尤其是對歧黃醫術,他特別下功夫潛心研究,在製藥方面,特別精研有方,留有醫學著作《吳夲本草》。
十七歲的時候,吳夲遍游各地名山。有一天,來到江邊,偶然遇見一位面貌與世俗不同的異人,在江上劃舟,他忽然把舟搖過來,邀請吳夲登舟一同游賞。他也不推卸,登舟同往,頃刻之間,只見前面有一座高山巍然峙立,四周的風景非常好。他問那個異人:未知前面的高山是什麼山呢?異人說那是崑崙山,並請吳夲登山,吳夲束起衣裳跟他爬上山去,好不容易才登上這座山的最高峰。來到一座洞府,那異人便請他入洞,參見天神,於是吳夲留在崑崙山過了七天,學習道法、道術和仙方妙藥。學完後,不一會兒他便用法術回到了家鄉,自思既然得了仙法,應立志修道、研究醫術濟世利人。
吳夲平素孝敬雙親,和睦鄰居,守信約,淡金錢,重義氣,戒殺持齋,不娶妻室,二十四歲歲中舉人,朝廷授予御史,他為國家效勞數年,即辭官回歸鄉裡,退隱於泉州府白礁鄉文圃山龍池岩煉丹製藥,救助病患。
有一次,吳夲上山採藥煉丹,經過樹林,看見一堆人的枯骨,他拾起來一看,只見那堆骨已經失了一支左腿骨,於是取了一枝柳枝代替那左腿骨,即時畫符念咒施法術,說也奇怪,那堆枯骨即刻變成人形,原來是一個童子。那童子站立起來,啼啼哭哭,說要尋找主人。吳夲問他什麼原因?童子答說:「我伴主人要去同安接任知縣,行到林中,突被老虎衝散,老虎把我咬死(枯骨欠左腿骨,就是被老虎吞食),現在不知我主人的下落。」吳夲勸他不必啼哭,我可以收你為書童。於是命他背藥同行,找到他的主人同安縣知縣,此人姓江名少,又名仙官。江知縣一見那個書童很驚喜,問他:你與我同往同安縣赴任途中,突遇老虎,你被老虎咬死,為何現在還活在世間?大帝便將起死回生之事從頭到尾說了一遍。江知縣半信半疑,問道:你既然有起死回生之法,是否能轉生為死?吳夲點點頭,即時施符念咒作法,那書童隨即又變成一堆枯骨。
江知縣有幸目睹如此的法力,知道吳夲不是凡人,醒悟人生在世,爭名奪利終究無用,便要求他收自己為徒弟。吳夲即時允許,將他收為門徒,並再次施法,將枯骨再次化成書童。事後,江知縣返回衙門,將遇見吳夲,收為弟子的事告訴張師爺,並表明願意棄官隱居修道,並將官印交給他。張師爺得此仙機,也深悟爵祿榮華終是一無所有,天下既有此異人,豈能錯過,所以他也棄官同行。
吳夲帶著新收的弟子們同歸白礁,蓋結草廬,隱居修真,行醫助人。天聖九年(西元1031年)宋仁宗的母后患疾,朝裡所有太醫多次診治,百藥無效,病情反而沉重,危在旦夕,只好張貼皇榜廣徵良醫。有一天,到開封雲遊的吳夲看了皇榜,伸手揭了下來。
揭榜後,他被帶進宮中,宋仁宗親自召見,只見他道貌平凡,布襪草鞋,風塵僕僕,說話聲如洪鐘,上朝不拘禮節。宋仁宗心想,這分明是個鄉下醫生,豈能治好母后的病,既然敢揭黃榜,且讓他試看看。
吳夲被帶到後宮,太后躺在房裡床上,太監從房裡接出一條紅絲線,讓他在絲線上把脈,吳夲三個指頭輕輕地按在絲線上,認真診斷一會兒,沉沉地嘆了一氣道:「沒治了,沒治了,脈搏已經停了」。說罷站起來,就要往外走。宋仁宗和眾人大吃一驚,果然「海水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這個鄉下醫生看起來還有點真本事。原來,剛才故意叫宮女將紅絲線系在床杆上,被他診出沒脈搏,實非平庸之輩。眾人見大夫要走,忙上前勸阻道:「大夫留步,請再為太后把一次脈。」 吳夲只好回身重坐案前,又伸出三個指頭輕輕按在絲線上,聚精會神把脈,低頭沉思片刻又道:「沒治了,沒治了,太后的脈搏和貓一樣急。」原來這次是以貓試他,又被他識破了,因此趕快上前挽留他再次把一次脈。
吳夲再次伸出三個指頭按在紅絲線上,專心致意的辨認一番道:「不妨事,不妨事。」他為太后隔幔灸艾柱,鋼針刺背脊,又用丹藥內服,經過一番調治,太后的病終於藥到病除。太后和仁宗喜出望外,十分感激,宋仁宗要賜封御史太醫,他起身辭謝,表示要回故裡道:吾志在修行,利益眾生;榮華富貴,非我所願。
宋仁宗見他堅持,嘉獎他的美德,賜他可在故裡白礁擇地修建宮觀,方便修道和行醫。宋仁宗明道二年(西元1033年),漳州、泉州兩地瘟疫蔓延,民眾相繼而死,吳夲帶領徒弟們奔波於漳泉疫區,施醫送藥,拯救災民無數,平息瘟疫。景祐三年(西元1036年)吳夲乘白鶴帶著父、母、妹、妹夫和幾位徒弟一起白日飛升。
白日飛升後,世人「爭肖像而敬事之」,建廟宇祠堂供奉不斷,多次顯現各種神跡,朝廷封賜不斷。據統計,從宋至明,吳夲竟二十八次受朝廷直接褒封。明代永樂年間,明成祖封吳夲為「靈妙惠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從此民間便用「保生大帝」稱呼吳夲了。
據記錄,保生大帝吳夲最近的一次大規模顯現神跡事件,是在日據時期的台灣,1945年黃曆三月十一日,麻園莊莊民恭迎保生大帝神像繞境,巡境後隨香的善男信女雲集大帝行宮。突然間,美機飛來空襲(當時的台灣被日本占據),機槍掃射攻擊,子彈像大雨打下,在宮殿前投下500公斤大型炸彈,一場浩劫勢難避免,此時竟出現奇蹟,炸彈不爆炸,掃射那麼多槍彈,善信男女卻無一人受傷。大家深感大帝顯化庇佑,恩惠浩蕩,永世不忘,家家戶戶叩謝不停。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