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節氣「夏至」到 蟬始鳴 陰氣生

【新唐人2017年06月21日訊】夏至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四個節氣之一。《禮記》中記載:「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天地運作有序,萬物生長有時,人間循時利用萬物得以厚生。一年中聽到了大黑蟬開始鳴叫,表示夏至到了。

夏至」在北半球是一年中「白日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也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之一,在每年6月21日或22日,太陽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古人稱這天叫做「日北至」。

過了夏至,太陽在地球上的北至點逐漸南移,北半球白日就慢慢變短,黑夜慢慢增長。

夏至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民間也有很多夏至的節俗。

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而宋代百官更在夏至時放假三天,遼朝的婦女則在夏至進彩扇驅熱,以粉脂香囊相贈遺以驅蚊抑臭,可見古人對夏至的重視。

夏至時節可以開始割鹿角,有一種植物在夏季的中期,也就是夏至開始生長(夏季有六節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故而人們給取了「半夏」這個名,而木槿花到了夏至就逐漸繁盛開花了。

6月20日,在江蘇多地,已經出現了蟬鳴聲聲,蟬鳴在夏至節氣開始出現,或提前幾天或延後幾天,都是比較正常的現象。據說,蟬鳴跟溫度有關,當氣溫達到26℃以上時,蟬才能感受到溫暖度達到了,因此才會鳴唱。

「夏至」也是香蕉的採收、盛產期。像是豆類也在夏至時節盛產,俗諺歌謠吟:「清明高粱谷雨花(棉),芒種芝麻夏至豆。」;也有的地方說「立夏芝麻小滿黍」;夏至時節皓日當頭,汗滴禾下土,辛苦說不盡。

幾種夏至時節開的花添加福氣和風物詩情。馬齒莧又名「五行草」、「長命草」,俗稱半支蓮,「蕪史」中有記載,在夏至日插戴馬齒莧能益壽延年。

明朝時,向日葵在夏至就很普遍使用,向日葵圓臉般盛開的花隨太陽轉向,看到向日葵,誰能不想起盛夏來臨了呢!其它如繡球花、夾竹桃和「天中五瑞」,這些都是夏日之花的代表。

在中國傳統天地觀中,陰陽循環、陰陽消長與平衡是一個重要概念。夏至日開始陰氣漸漸生,同時夏至是農作物生長最快的時節,也是發生病虫害、水旱災害最頻繁的時期,因此各朝天子常在「夏至」之日祭地祀祖,祈求土產富饒、谷物豐收。

從周朝開始,就有天子率領群臣和神職人員舉行夏至祭典的傳統,參與祭典者必須在祭典前齋戒。天為乾、屬陽;地為坤、屬陰。夏至祭地之典在城外北郊舉行,因為南屬陽、北屬陰,古代又有天圓地方之說,所以祭地的祭壇筑成方形,稱為「方丘」又稱「方澤壇」。

坐落在北京安定門外的地壇,就是明清兩朝的皇帝舉行夏至祭典的地方。

(記者李文馨報導/責任編輯:寶來)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