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蔡英文通電話 各界關注討論 中共秒刪文

【新唐人2016年12月03日訊】美國候任總統川普今天與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通電話,為自1979年台美斷交以來的首次,消息一出引起各界關注及媒體討論,唯一例外的是中共,中共官媒一片靜默,連網路媒體所發新聞都遭刪除。

自由時報報導,川普(Donald Trump)與蔡英文通話震撼國際,「Taiwan」這詞在網路搜索熱度直接飆升,不僅台灣媒體關注,國外各大媒體也紛紛以頭條方式報導,效應延伸到網路世界,;反觀中國無論是《央視》、《環球時報》、《新華社》、《騰訊網》等大型媒體皆無相關報導,部分網路媒體所發的新聞也瞬間秒刪。

中國網路媒體《觀察者網》早上8點半發出一則〈川普與蔡英文通電話系1979年以來美台領導人首次〉新聞,並附上川普推特截圖,最後提到「目前中方對此並無回應」。但沒多久,新聞隨即遭到刪除,有中國網友諷刺地說:「寫太快了,通稿還沒下來」。

●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認為,川普與蔡英文通電話是重大發展。技術上,川普並未打破華府與台北的非正式關係,因為他還沒有入主白宮。

●曾在川普競選陣營擔任中國顧問的中國問題專家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認為,各界對此過度反應,這通電話就如同川普在選舉之後所接聽或撥出的許多電話一般。

白邦瑞表示,不該視這通電話為違背常態的作法,美國應和台灣密切聯繫,但這不表示要與北京保持距離。台灣過去幾年與大陸關係也不錯,美國也可以與兩岸友好,零和心態是老舊的思考方式。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則表示,這通電話會讓中國憂心,但未必代表北京無法和川普新政府建立有效的關係。他相信,北京私下可能會向川普團隊傳遞較為尖銳的訊息。

●「中國美國商會」則發布聲明說:「這位總統當選人尚未上任,仍在一系列議題上訂定立場,因此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會太重視任何特定行動或評論。」
美國聯邦參議員柯頓(Tom Cotton)讚許兩人的通話,再度確定美國對中華土地上,唯一民主國度的承諾。

●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邵建隆(MattSalmon)讚許說,美國長期推動民主自由價值,對於川普向全球展示對民主價值的支持,給予掌聲。

●與眾議員邵建隆等,就總統當選人川普與總統蔡英文通電話發表聲明,表示讚許,認為這是向全球展示美國對民主價值的支持。

●聯邦眾議員梅多斯(Mark Meadows)表示,川普知道和國際領袖互動是有效外交政策的重要部分,那不是「政策」,只是一通電話。

●眾院共和黨政策委員會主席麥塞(Luke Messer)認為,台灣是美國的重要友人,川普讓全世界見到他與蔡英文對話不是錯誤,有些人稱讚歐巴馬總統和古巴殘酷的共產政權接觸,現在卻批評川普認可台灣,實在很諷刺。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羅曼(Walter Lohman)表示,美台兩位領袖的一通應景電話或某些政策轉變,不代表現狀將改變。

他說,美國的「一中政策」有必要調整,但不必放棄一中,一中是美中關係自1972年來穩定的基礎,美中關係穩定為區域帶來和平繁榮,美方也獲得實質利益。川普執政首年應派遣部長級官員訪台,以證明他沒有做錯。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史考克羅國際安全中心(Brent Scowcroft Center 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主任巴威爾(Barry Pavel)說:「此舉可能有害,再等幾小時看看中國反應如何,我不預期會有好的反應。」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指出,可能讓中國大陸憂慮,但不見得會讓北京認為無法跟川普政府維持工作關係。

●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洪恩(Emily Horne):「我們針對台灣海峽兩岸議題行之已久的政策沒有改變。」他說,「基於3個聯合公報和台灣關係法,我們仍然堅定承諾『一個中國』政策。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符合我們的基本利益。」

●紐約時報(NYT)報導,北京政府雖尚未立即回應,但對北京是很大的挑釁。

●路透社報導,自1979年雙方斷交,華府和北京建立外交關係以來,首次歷史性接觸。

●法新社報導,冒著和北京產生嚴重嫌隙的風險。

●彭博社報導,這通電話是否預示美國長久以來反對承認台灣的主權,反對雙方領導人直接溝通的政策出現轉變。

●「時代雜誌」認為,川普打破美國數十年來外交慣例與台灣的領導人通電話,恐使中國十分惱火。

●「洛杉磯時報」(LA Times)報導,此舉恐牽動美國與中國當局之間的維妙關係與敏感神經。另發出一則評論文章說,川普和他的幕僚犯了菜鳥的錯誤,並說中國大陸恐怕不會善罷干休。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表示,可能使中國大陸怨恨難消。

●而中共外長王毅則表示,「這只是台灣方面搞的一個小動作」,不會改變美國政府多年來堅持的一個中國政策。

(責任編輯:許惠安)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