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慎坤:誰在跟李克強唱反調

10月8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強調:「衡量改革成效,不僅要看取消或下放的『數字』,更要看群眾實實在在的『切身感受』!」「能放甚麼、不能放甚麼都要說清楚,決不能『繞彎子』,再設置一些拐彎抹角的『條條框框』。」總理說,「一定要給群眾、給企業一個準確的信號,給市場一個明確的預期!」

幾乎是同一天,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公布了網約車新政,北京要求「京籍京牌」,上海要求「滬籍滬牌」,在車型上,更要求2700毫米以上軸距、2.0L或1.8T以上大排量,深圳還外加必須是兩年內的新車,廣州則是一年新車……至於在車身張貼網約車專用標識,安裝「計價器」等等,更是要把漂亮的私家車變身為醜陋的「計程車」。

真是叫人不可思議,這樣的政策是甚麼樣的腦子想出來的?各地不去根治計程車行業「份子錢」,不去約束計程車公司的貪婪行為,不去提高計程車司機的待遇,卻把精力放在扼殺網約專車上,豈不是公然挑釁李克強總理宣導的互聯網+?豈不是對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公然蔑視?豈不是完全無視群眾實實在在的切身感受?

「凜冬將至,有時幸福莫過於在寒冷的冬日街頭打到車,燈火明滅間,一路馳騁回到住處。」這是官媒對網約車徵求意見稿所發出的感慨!並且斷言:網約車帶給人們的便捷美好都將成為記憶,一度讓計程車驚慌的網約車或許只能開往越來越窄的死胡同。

@紙上建筑 甚至歸納為這是典型的中國式互聯網創業路徑,外國互聯網企業的目標是改變世界,中國互聯網創業的目標是壟斷中國。

網約車細則對企業、車輛、駕駛員設置各種門檻,連蕩寇功臣滴滴都當即拍案而起,官微發佈抗命檄文,稱各地細則大大抬高准入門檻,甚至遠高於巡遊計程車,必將造成「車輛供給驟減、司機大幅減少、車費直接翻倍、出行效率大幅降低」等四大嚴重後果,「打車難、打車貴」問題將重出江湖。

以上海為例,現存網約車符合新軸距標準的不足1/5,在41萬已啟動司機中本地戶籍不到1萬,新規落地意味著滅頂之災,數百萬網約車司機面臨失業,成為社會閑散人員,進而危及到社會穩定……滴滴激憤之下奮筆直書,連「穩定」大局都敢拿出來相要脅,也是拼了,要造反麼?晚了!——果然此犀利長文兩小時後即被主動刪除。

網約車本身是完全市場化行為,沒有要政府一分錢補貼,卻在為政府排憂解難,緩解人們「出行難」「打車難」「打車貴」等問題,同時也彌補了公共運力明顯的不足,這樣的新生事物,任何一個為民服務的政府都應該全力支持大開綠燈,只有那些靠壟斷掠奪的政府才會逆勢而行。

網約車為人們出行提供了便捷,也符合市場發展規律,還能對計程車形成直接競爭,本是一個多贏的模式,各地按理應該予以理解和扶持。然而就因為網約車沒有像計程車那樣交「份子錢」養活一堆蛀虫,從而成為政府職能部門抑或利益集團的「眼中釘」。

出租車身上附加的「份子錢」,說白了就是一種盤剝和壓榨,計程車市場長期的亂象,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政府職能部門抑或利益集團不肯放權讓利,讓這個市場的參與者都怨聲載道深惡痛絕!計程車司機的「份子錢」,是按甚麼標準定的?這種標準是否合理?平均每個公司的「份子錢」是多少?在司機總收入中佔多大比例?有多少變成了計程車公司的利潤抑或是貪腐成本?

我國計程車行業模糊不清、不倫不類的角色定位,使得計程車行業中各方關係從來沒有理順過。政府壟斷運營權,計程車公司通過各種交易拿到運營權,又憑藉運營權一本萬利躺著賺錢,從而對計程車司機形成絕對的利益壟斷。令人詬病的「份子錢」更是一種「壟斷租金」,計程車公司不是憑藉經營管理,而是憑藉壟斷獲取畸高的利潤。

如果政府認定計程車行業承擔著公共交通職能,應具有公益屬性,計程車也應該界定為公共產品,在管理模式上向公交行業看齊,在計程車准入、數量、運價上全面實行政府管制,並破除行業壟斷暴利,加大政府投入,為民眾提供質優價廉的計程車服務。

如果政府認為計程車服務不具有公共屬性,或政府無意提供這樣的公共服務,就應該完全放開管制,實行充分的市場化競爭,允許社會資本自由進入計程車行業,允許個體經營參與其中,以充分的市場競爭理順各方關係,促使計程車運價更趨於合理市場運行更趨於健康。

計程車行業長期以來面臨的「出行難」「打車難」「打車貴」等亂象,恰恰與大大小小的計程車公司和政府職能部門的壟斷掠奪有關,各地理該支持網約車這樣的新生事物,維護市場的公開公正公平原則,切斷壟斷特許源頭,不能再給一大批不勞而獲的蛀虫輸血。

網約車新政,群眾實實在在的切身感受很不好也很不爽!人們所要求的,並非讓計程車消失,而是希望選擇更為多樣化的出行方式。只是沒有想到,在新的互聯網時代,許多人依然還是舊思維,還沉浸在靠壟斷斂財的美夢中。(原標題:誰在跟總理唱反調?)

──轉自《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