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一句俗語說“無雞不成宴”,一只雞可以有過百種的烹飪方法。然而,大家可能忽視了另外一個小問題,不同部位的雞肉,都有著不同的營養價值以及其對健康產生不同的影響。
雖然中國菜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但无论是宴客,还是祭祖,总离不开鸡,即使在海鲜野味菜肴风靡的今天,鸡仍居于重要之位。從健康角度而言,雞肉相對於紅肉,脂肪含量更低,更健康,因此雞肉便成為了廣大消費者最普遍的桌上美食。
無論是雞肉,雞尾、雞脖、雞肝,還是雞心,全都可成令人垂涎的美食。不過雞雖鮮美,但近期台灣有研究指,其不同部位存在的食用風險差異頗大,故食用時宜慎加取捨,免增健康後患。
雞胸是最健康的選擇。因為雞胸肉脂肪含量低,能提供蛋白質、飽和及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及維他命B雜等多種營養。但吃雞肉也並非完全沒風險,因現今部分雞農會給雞隻餵飼抗生素,若停藥期不足,便會令食物鏈受污染。因此,我們日常應多吃不同肉類,也可選擇不同來源地購買,即使是雞肉愛好者也勿食用過量,注意均衡飲食。
雞屁股和雞脖都是淋巴集中地,淋巴作為生物過濾器,有許多白血球聚集,更會積存毒素、細菌和其他有害物質。若食用過量有機會擾亂人體自身的荷爾蒙分泌、感染病菌,故不適合食用。
坊間有一種說法,雞翅膀是注射藥物或激素的部位,若經常食用雞翅膀,恐會影響人體荷爾蒙,或令小孩出現性早熟,影響發育。加上雞翅膀皮厚脂肪多,而脂肪正是激素的主要來源,脂肪攝取量愈多,荷爾蒙也愈旺盛,故提防早熟或荷爾蒙變化者,不宜多吃雞翅膀。
此外,雞肝、雞心、雞腎、雞腸和雞胗(胃)也不宜食用。因為雞肝肩負代謝功能;雞腎負責排泄;雞胗則消化食物,三者都是重要的代謝器官,雖然理論上這些內臟不會存有太多有害物質,但內臟的膽固醇含量高,同樣不利於人體健康。
其實雞隻要食得安全,除了多吃肉少吃內臟外,還要徹底煮熟,骨與骨之間不該有血水殘留,肉身應不留半點透明。若因追求嫩滑口感而忽略食用安全,隨時病從口入,得不償失。
文章來源:MSN生活
(責任編輯: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