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然而我敢斷言,官方發表的鄧小平92年南巡講話是被篡改過的。
不錯,鄧小平的南巡講話本來是口頭講話,官方發表的文本應是經過有關人員整理,而且也是得到鄧小平本人認可的,因此按理說,就算發表的文字和原來的口頭講話有出入,也應當以發表的文本為准,故而不存在篡改不篡改的問題。但問題是,假如該文本的某些句子存在著明顯的不通或自相矛盾,而按照我們對講話者以及講話背景的瞭解,這些不通或自相矛盾之處是不應該出現的,是不可能出現的,那麼我們就有理由認為該文本是被有意篡改過的。
眾所周知,鄧小平92年南巡講話之前,中共內部反改革開放的論調甚囂塵上。這派人提出,搞改革開放,一定要問一問姓社還是姓資。鄧小平南巡講話則針鋒相對地提出不問姓社姓資。
根據官方發表的文本,鄧小平這段話是這樣講的。鄧小平說:「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2頁)
這段話明顯不通。既然鄧小平主張不問姓社姓資,那他怎麼又會說「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呢」?兩句話都不嫌重複地加上「社會主義」的定語,這分明是要問姓社姓資,怎麼能說是不問姓社姓資呢?
按照這段話,所謂發展生產力,必須是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言下之意自然是不能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所謂增強綜合國力,也必須是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言下之意自然是不能增強資本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也就是說務必要區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務必要問姓社姓資。這豈不是和那些主張要問姓社姓資的人一個調子了嗎?
以1991年第16期《求是》上發表的文章《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為例。該文說:「我們劃清兩種改革開放觀的界限,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在事關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基本政策措施等重大原則問題上,看看是否有利於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通俗的說法,就是問一問姓社姓資。」
人家《求是》文章的意思很清楚:要問姓社姓資,就是看是否有利於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不管這話對不對,但意思是通的,合乎邏輯的。而鄧小平講話則是:不問姓社姓資,就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和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這明顯不通嘛,明顯是不合乎邏輯的嘛。既然鄧小平不厭其煩地要在生產力和綜合國力之前加上定語「社會主義」,怎麼又說是不問姓社姓資呢?
由此可見,上述鄧小平南巡講話的官方文本是篡改過的。需要提醒的是,1992年4月號《中國之春》雜誌轉載了一篇報導「鄧小平南巡時的講話」,其中談到判斷姓社姓資的標準的三個「有利」,前兩個「有利」也都是加了「社會主義」這一定語的。可見,從一開始,官方透露的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文本就是篡改過的,不是後來才篡改的。
關於鄧小平南巡講話,坊間也流傳過一些非正式的文本,有的看上去要比官方的正式文本更真實。例如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網站上有篇文章,題目是「鄧小平原汁原味的南方講話」,有關段落是這樣說的:鄧小平說:「對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誰能說清楚?對資本主義又有誰能說清楚?反正,我是不懂,我說不清楚。明明說不清楚,偏要去天天爭論?我看,發展才是硬道理。真得加上一條,不爭論!」「改革開放也不會一帆風順。現在的改革開放甩不開步子,不敢闖,要害是姓社還是姓資的問題。判斷姓社姓資的標準應該是三個有利,即是否有利於發展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生活水準。」
請注意:在這個非正式文本中,「三個有利」中的兩個--發展生產力和增強綜合國力--都沒有「社會主義」這一定語。
這就通了。這才通嘛。可見,這個非正式的文本確實比較原汁原味,更真實。那個正式的文本乃是被篡改過的。
不過深究起來可以發現,就連這個自稱原汁原味的文本也有可議之處。例如,「判斷姓社姓資的標準應該是三個有利……」這句話就有問題。因為前面鄧小平剛講了他自己搞不懂也說不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什麼是資本主義,怎麼這裡又提出判斷姓社姓資的三個標準,儼然是判斷姓社姓資的權威了呢?
再者,按照這裡提出的判斷姓社姓資的標準,哪個國家的經濟發達、國力強、生活水準高,哪個國家就是社會主義;而大家又都知道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最符合這些標準(尤其是在發表南巡講話的1992年),那豈不是說資本主義國家才最是社會主義嗎?太不通了,太自相矛盾了。我們知道,當年的鄧小平是承認美國經濟發達、國力強、生活水準高的,但他從來沒說過美國是社會主義。
可見,所謂判斷姓社姓資的標準是「三個有利」這句話也不一定是原汁原味,也可能是後來篡改過的。鄧小平的原話也許不是「判斷姓社姓資的標準應該是三個有利……」,其真正的原話很可能是「判斷我們方針政策的好壞對錯的標準應該是三個有利……」之類。
其實,鄧小平這段話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說,別管什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怎樣做有利於經濟發展就怎樣做。官方發佈的正式文本有篡改,把這層意思給沖淡了,顯得曖昧不清了。不過我相信在中共內部(尤其是上層)傳達的是另一個文本。這個內部文本應該是比較原汁原味的。我們都看到的事實是,在鄧南巡講話後,中國在引進資本主義方面再也沒有顧忌。這正是鄧南巡講話的重大意義。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既然鄧小平這一段講話原來並沒有「社會主義」這個定語,為什麼在正式發表時要畫蛇添足地加上「社會主義」這個定語呢?的確是畫蛇添足,給蛇添上腳,蛇就不是蛇了;給那段不問姓社姓資的話加上「社會主義」的定語,就不是不問姓社姓資了。
原因很簡單,如果共產黨都公開宣佈不問姓社姓資了,公開宣佈搞資本主義也可以了,也就是不再堅持社會主義了,那憑什麼還要堅持所謂無產階級專政呢?因為按定義,無產階級專政就是為了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反對資本主義復辟。如果資本主義是可以搞的,那無產階級專政就應該放棄了。還有「六四」,當年鎮壓的理由就是說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反對資本主義。如果資本主義是可以搞的,「六四鎮壓」就完全錯了,連同早先的暴力革命和暴力共產就都是錯了,幾十年的豐功偉業就都成了滔天罪孽,那麼,共產黨難道不該鞠躬下臺以謝天下,憑什麼還高坐臺上繼續一黨專政、不准批評、不准改選呢?等等等等。
這個結果當然是鄧小平們決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他們不敢把南巡講話的內容原汁原味地發佈出來而不得不對之加以篡改,硬是在本來沒有、在邏輯上也不應該有「社會主義」四個字的地方塞進「社會主義」這四個字,以至於搞得整個句子都不通了。
鄧南巡講話要傳達的資訊無非是:我們可以在實際中大幹資本主義,但我們必須在口頭上繼續大講社會主義,也就是說,我們要說一套做一套。這顯然違反起碼的道德準則。這種話是拿不上檯面的,是不能公開宣示的。認真觀察可以發現,政治話語總是含有道德的成分,凡是要在大庭廣眾下公開說出口的,就不能完全置道德於不顧。一個政府可以做出無恥的事,但不能公開說出無恥的話。在公開的政治話語中,誰要是公然否定道德,誰就是把自己置於徹底孤立的地位,無異於政治自殺。這就是為什麼在政治上有些事可做不可說;在非說不可的情況下,也不能直白地說而只能扭曲地說,不能明說只能暗示。鄧南巡講話之所以呈現出那麼彆扭、那麼不通的樣子,原因就在這裡。
當鄧南巡講話被中共當局心領神會,實而行之,那便意味著這個黨從本來就很低的道德層次往下狠狠地縱身一跳,觸底式墮落——此後的中共,不一定是最殘酷的,但無疑是最無恥的。
--原載《中國人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