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8月16日訊】【社區廣角鏡】第410期(2015/08/16)
提要
出租車司機叫苦 只因Uber搶生意
紐約年耗50億膠袋 填滿3個足球場
平和力量動人心 紀錄片三獲國際獎
楊口肚臍慶典與快樂相約
旭海抓浪花蟹 體驗在地生態旅遊趣
出租車司機叫苦 只因Uber搶生意
自從Uber這類「新型」打車方式出現後,傳統的計程車行業受到很大衝擊﹔紐約市府還在商討相關方案,但在出臺明確的解決辦法之前,雙方的爭端也在所難免。
數百出租車司機週三(8月12日)聚集在市政廳前,說出他們的苦惱。
出租車司機Eric Kyeremateng:「太糟糕了。」
出租車司機Ravinder Sharme:「Uber拿走了我們的一切。」
出租車司機Sergey Babayev:「我們哪裏在掙錢,我們在賠錢。」
出租車司機Eric Kyeremateng:「現在司機都跑去開Uber了。」
出租車司機Henry:「我們沒生意了。」
移民來美27年的緬甸華僑曹先生,11年前他貸款買到價格不菲的出租車牌照。
華裔出租車司機曹耀均:「五十萬買的,拿到車牌勛章勳章」
但現在面對Uber的衝擊加上還牌照貸款的壓力,生活壓力劇增。
華裔出租車司機曹耀均:「大概少了百分之三十以上。我們跟銀行借了很多錢,現在沒有生意怎麼去還債。」
黃色出租車的牌照,價格十分昂貴,幾年前一度飆升到100萬以上,又因為黃色出租車在紐約市限制最少,市府又把數量控制在13000輛左右,因此出租車司機的收入一直不錯。但自從新式打車行業Uber出現後,傳統出租車的生意迅速下降,大大影響了幾乎形成壟斷的出租車行業。
根據昆尼派克做出的民調顯示,42%的市民不希望Uber受限,多於希望限制Uber的15%。對於市府是否應該限制Uber的發展,紐約市民看法不一。
紐約市民George Hu:「管理不一定就是限制,限制沒有用的。」
紐約市民Million Kyle:「我覺得Uber的主意不錯,黃色出租車沒有優勢了。」
紐約市民George Hu:「我們得適應Uber,必須進行管理,看怎麼把它們平衡好。」
有人認為面對新興行業的興起,傳統出租車行業也應該坦然樂觀的應對挑戰。
紐約市民Million Kyle:「他們出租車得發展,得眼光長遠。」
紐約市民Isaac Lubow:「我覺得最終還是民眾能決定行業得成功與否。」
紐約市長白思豪在本週一簽署法案,要求交通部門研究出租車、電召車和Uber的使用效率和對交通的影響,在做出決定之前,不會限制Uber數量。
新唐人記者韓瑞、奧利弗紐約報導
紐約年耗50億膠袋 填滿3個足球場
根據環保組織的統計,紐約市一年消耗50億個塑料袋,多個市議員希望通過法案,每個塑料袋徵費1毛錢,以減少塑料袋的消耗,請看報導。
根據環保組織的Bag It NYC的統計,每年紐約人消耗50億個塑料袋,這10萬噸垃圾量,可以填滿3個標準足球場。
每個市民一年平均使用624個塑料袋。
華埠共同發展機構行政總監陳作舟:「有七個大島變成垃圾島,塑料袋組成的,大的像德州那麼大的,有一個在夏威夷的北邊。」
紐約市環保委員會主席康斯坦丁、蘭德,社區人士等,在市政廳外向路人派發環保袋,呼籲市民以環保袋取代塑料袋。
紐約市議員蘭德:「每週你去購物,你拿5個、10個塑料袋,我認為大家都知道不用拿那麼多,雖然一開始要拿環保袋有點難,但養成習慣後,就好了。」
市議員陳倩雯在2014年首次提出塑料袋徵費法案,主要針對超市、商鋪等。每年,市政府處置塑料袋垃圾的支出約1千萬美元。
紐約市環境保護委員會主席康斯坦丁:「人們可能嫌塑料袋收費要花錢。但是市府處理塑料袋垃圾更要花錢,成百上千萬。」
很多市民排隊拿環保袋,那麼他們習慣用環保袋嗎?
紐約市民:「膠袋經常用,但現在買菜、去旅行都可以用這個環保袋,不然不行的。」
紐約市民:「背這個環保袋去,就少用一些塑料袋。」
美國一些城市,像是:華盛頓特區,洛杉磯,舊金山等,通過塑料袋徵費的立法,已經減少了60-95%的塑料袋使用。
新唐人記者柯婷婷、韓瑞紐約報導
雙機同發 三星強勢攻佔電子市場
隨著智能通訊產品的速食化更新換代,各大科技公司也越來越頻繁地推出新款商品,來滿足人們的需求,今天,三星公司又有新動作。一起來先睹為快。
從今年年初發佈的S6和S6 Edge來看,三星似乎一掃上代S5不太給力的尷尬局面。雙面玻璃加金屬中框,一舉摘掉了三星手機多年被詬病的「大塑料」的帽子。6Edge Plus,聽起來似乎就是6Edge的加大版,5.7英吋更大屏幕,但三星努力將其主要功能及邊緣設計變得更加實用。
三星電子市場營銷副總裁Alanna Cotton:「一個新功能是可以自定義,通過滑動邊緣,獲取偏好應用和聯絡人。讓觸屏設計更易操控。」
而同樣作為平板手機的「鼻祖」,相信大家也對Note系列新產品,有著更多期待,此前在網絡上瘋傳的各種懸念,今天也逐一得到解答。
三星電子產品戰略營銷副總裁Justin Denison:「消費者有時不得不在屏幕尺寸和便於攜帶之間被迫做出選擇。但是三星的產品可以避免這樣的困擾,我們的設計理念是用更小的機身主宰大顯示屏。」
Note 5外形設計元素,同樣是以雙玻璃+金屬中框為主。大體上可以把它當做是S6的放大版本。細節上在手機底部,能夠清晰看到Note系列最標緻的S-Pen手寫筆。初步體驗來看,Note 5在手感方面,也會有不錯的表現。
除此之外,Note5採用5.7英吋2K屏幕,擁有500萬象素前置鏡頭,以及1600萬象素主鏡頭,還搭載了安卓 5.1.1系統。
據悉兩款新產品將於本月21號同步上市,明天在紐約Soho的三星Studio,將對公眾開放體驗。
新唐人記者楚玉、宋升樺紐約報導
平和力量動人心 紀錄片三獲國際獎
由波士頓華裔導演美蕾製作的《我們在此相遇》,今年夏天在第10屆國際女性電影節(Women’s International Film and Arts Festival,簡稱WIFF)上獲得最佳記錄片獎。這已經是這部影片在國際電影節上第三次獲獎。電影節規劃總監稱這是一部改變世界的電影。導演美蕾與我們分享了拍攝感受,以及幕後的故事。
留學生:「高中時我就想講這個故事,但是在中國太危險了。」
史蒂夫:「長城上有很多人,有警察也有軍人。」
碧云:「因為有水啊,這樣一壓,喘不過氣來了。」史蒂夫:「我聽到身後警察步話機的聲音,五個便衣圍住了我。」
畢業於波士頓愛默生學院的美蕾,從一個留學生的視角,講述了歷經生死的中國女性碧雲,人生被徹底改變的美國人史蒂夫,以及自己的家人,在中共對法輪功殘酷的迫害中走過的歷程。
影片導演美蕾:「如果這件事情沒有發生在我家人(身上),我可能真的沒有意識到,我們所信任的政府會欺騙一群善良的人,去打壓這樣一批善良的人。對我當時在沒有形成世界觀的同時,有很深厚的影響。讓我真正通過自己家人的經歷,介入到了這麼一個歷史的背景中。」
《我們在此相遇》是她的第一部專題片。國際女性電影節規劃總監埃斯特雷拉-依桂諾(Estrella Eguino)的評價是,「這是一部改變世界的影片。」
影片導演美蕾:「她就是說,我知道六.四,但是我不知道為甚麼那麼多人去,為了發聲去參與到這個運動中。她說她看到我的片子之後,她覺得真的理解了,為甚麼有這麼多的人有勇氣能夠站出來說一句真話。她說,我的片子讓她看到了一群平和的人內心中不平凡的勇氣。」
史蒂夫:「我爬上烽火臺,看著外面的山野,心想:法輪功完全改變了我,給了我新的力量。我,一個波士頓的普通人,能夠前往中國為人權發聲。」
留學生:「看到經過展板的中國人,我都會想,我親愛的同胞,你了解真相嗎?」
影片導演美蕾:「我的片子是中文的嘛。我當時就想找一些能懂中文的人參與到我片子的製片工作中。當時就有一個美國同學,他說行啊,我可以幫你找一個中國人,我們班就有一個中國人。他就去給那個中國人說。我甚麼都沒有告訴他。我說,行,那你去說吧。這個美國人回來說,『我真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竟然是這麼敏感的問題。我去找那個中國同學,告訴他你能不能幫助MAY做這個片子的製片。他就告訴我,不行啊,我還要回國啊。我還要為我家裏考慮等等。這件事讓這個美國人從第三人稱的角度知道了,啊,這件事原來serious。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原來有多麼嚴重啊。但是我想說的是,在我最後的專題畢業作品展映中,我們專業所有的中國同學全部來了。所以當時讓我覺得有一種非常微妙的感動。」
影片導演美蕾:「實際上當我們面對同樣一個故事,面對同樣的人,在做出同樣的選擇的時候,我們都是站在一個平面的。所以當這個故事真正打動了他們,他們自然而然就很支持我。」
《我們在此相遇》還獲得休士頓國際電影節(WorldFest Housto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Silver Remi Award)銀獎和加拿大國際電影節(Canad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yal Reel Award)的皇家影片獎。美蕾表示明年會投入發行。
新唐人記者蘭青、邱豹紐約報導
沙灘排球聯賽 曼哈頓灘精彩開戰
2015年美國職業沙灘排球公開賽一共七站,第四站8月13號在加州的曼哈頓海灘拉開序幕,到8月16號結束,共有來自各地的278名選手參與。本站賽事獎金共20萬美元,整個賽季的巡迴賽獎金,總額高達115萬美金。
加州、陽光、海灘、排球,組成了一幅優美的風景畫,曼哈頓海灘迎來了美國第56屆年度職業沙灘排球巡迴賽第四站。第一天是預選賽,明天男子、女子分別有32隊將進入正式比賽。
Brener Zwikel協會客戶經理Greg Ball:「我們這週末會吸引四萬人來觀賽,每個人來這裡過週末,很多精彩的比賽會上演,週日會進行男子和女子沙灘排球冠軍爭奪戰。」
參賽選手年齡從13歲到56歲,身高從1米65到2米13。有的選手身經百戰、有的初出茅廬。
參賽選手Landen Tusieseina:「我六歲就開始學習打沙灘排球和衝浪,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巡迴賽,通過今天的資格賽才能參加主賽。」
一般排球每隊六人,比賽採取五局三勝制,但沙灘排球難度相當高,因為沙地軟起跳、轉身都非常困難。
裁判員John King:「每隊各一邊只有兩個選手,而一般排球每隊六個人,他們得打很多位置,在沙灘上打排球非常難,而曼哈頓海灘的沙灘是全國最具挑戰性的地點之一。」
曼哈頓海灘碼頭的星光大道始於1960年,每年沙灘排球冠軍的名字就被會永久的鑲嵌在此地的碼頭上。去年的分組冠軍中有三人也參加了本屆巡迴賽。如果你喜歡陽光、海灘和排球,這個週末曼哈頓海灘不要錯過。
新唐人記者于艷、薛文洛杉磯採訪報導
好萊塢錄音大師星光大道摘星
製作過很多張熱銷唱片,贏得超過23座格萊美獎,好萊塢錄音大師史密特,終於在星光大道上摘得星星。
我現在在好萊塢的星光大道,好萊塢知名錄音師Al Schmitt,今天成為星光大道上第2557顆星。
在家人好友的的陪伴下,Al Schmitt開心摘星。
好萊塢錄音大師Al Schmitt:「今天太棒了,很開心驕傲的拿到了自己的星星。」
他在圈內人緣極佳,同業好友前來特地來祝賀。
音樂人Dusty Wakeman:「他製作的音樂被錄音師拿來當作標準,非常經典能傳承許多代。」
音樂人Eveanna Manley:「他是此領域的頂級錄音師,我們都尊重他也很愛他。」
他曾為芭芭拉•史翠珊等知名歌手製作音樂,曾獲得超過二十座格萊美獎,打造了無數知名唱片。
好萊塢錄音大師Al Schmitt:「我就是如此熱愛音樂,無論是哪種音樂,我就是盡我所能去抓住精髓,讓所有人能聽到其真實展現。」
好萊塢今天也命名為Al Schmitt日,一同歡慶這位好萊塢錄音大師在星光大道留名。
新唐人記者蘇湘嵐、楊陽洛杉磯採訪報導
楊口肚臍慶典與快樂相約
現在正是人們渡假的好時節,我們向大家介紹韓國江原道楊口郡;無論是渡假休閑,還是觀景養生,這裡都是一個全家出行的好去處。
江原道楊口郡位於韓國國土正中央,猶如人的肚臍部位,為了展現這一特點每年都會舉行肚臍慶典。適逢休假旺季,全國各地的遊客聚集於此。
韓國楊口郡守全昌範:「楊口是韓國最乾淨的生態地區,位於韓國正中央,流淌著丹田精華之氣的地方,自然生態又是正中央,因此本次的慶典以誕生為主題,獨特的慶典通過多樣的體驗活動,讓遊客們度過清涼的夏季。」
木質水桶緩緩傾斜,裏面的水順著水梯滑落下來,灑向小朋友的身上,在炎熱的夏季,即能參加慶典活動又能體驗水上樂趣,給遊客們帶來不少的驚喜。
韓國遊客:「有孩子可以嬉戲的水上樂園,又是慶典期間還有山,感覺很好 就來了。」
韓國遊客:「水上樂園、水族館,可以觀看很多東西,還有慶典,而且這些都是免費的更讓我吃驚。」
韓國遊客李在永:「人很多,還有很多好吃的,還有很多活動,一家人玩的很開心。」
破虜湖上的濕地生態公園平和的風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讓遊客們領略到與遊樂場完全不同的樂趣。楊口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旅遊資源,讓遊客們體驗青春的氣息。
新唐人記者金燕韓國楊口報導
大洋洲美食廚藝巡迴布市首站收穫滿滿
為了宣揚台灣美食,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每年都會派選名廚,到各地舉辦講座。今年大洋洲地區的台灣美食廚藝講座,巡迴首站在澳大利亞的布里斯本,參與的民眾品嚐到美食,同時也學會了做美食的技巧,有不少的收穫。
2015年大洋洲地區台灣美食巡迴廚藝講座,9日下午在昆士蘭Calamvale中學舉辦首場廚藝教學,由台商會許柏亭會長與駐布里斯本辦事處賴維中處長,簡短介紹兩位主廚後隨即開始。
第一道由許加建老師教授「麴汁燜子排」,接著鐘坤賜老師傳授「創意蕃茄牛肉麵」的作法,以及果菜雕刻手藝,大家都很專心的學習,收穫滿滿。
學員張靜芳女士:「平常我們家裏都有在煮飯都有在操作,其實還是有些小撇步,做出來味道還是會差一點點,我聽說今天有冠軍的牛肉麵,所以特地來學牛肉麵。」
福容飯店鍾坤賜主廚:「今天僑胞來到這個現場,他需要的是傳統的家鄉口味,所以我今天試著去把台灣道地的牛肉麵的味道,帶過來這邊,然後用這邊當地現有的台灣調味料去做調味,把台灣牛肉麵的味道調出來。」
世界多元文化藝術協會於蘭芝榮譽會長,很高興能學到這麼多料理技巧:「牛肉麵的湯頭真是不得了,很有層次感,既不會太辣也不會太膩。」
第二場台灣美食廚藝示範,於10日晚間在台灣中心舉辦,兩位主廚現場示範了福菜蒜頭去骨雞、客家炆爌肉、琥珀核桃,並請每位僑胞品嚐道地的牛肉麵與琥珀核桃,大家吃得頻頻點頭,直稱「讚」。
許加建主廚希望盡量把這些台灣名菜巡迴發揚到各地:「把家鄉的台灣美食風味帶給各個僑胞,也希望對他們有所幫助。」
兩位主廚接著將繼續前往雪梨、墨爾本、紐西蘭三大城市巡迴廚藝講座。
新唐人記者倪爾森、琳達澳大利亞布里斯本報導
游禮海木雕師 精湛手藝刻出人生智慧
台灣大溪83歲高齡的國寶級彫刻家游禮海,被譽為是「大溪瑰寶」﹔游老先生將自己的人生體悟和智慧融入到作品中,創作出許多內涵豐富的木雕藝術品。他說,遇到困難的時候,堅持那份初心、最初的願望,是非常重要的。
專注的神情,手上的雕刻刀依舊沉穩,83歲的木雕藝術家游禮海,從事木雕已超過一甲子的時間,年輕時專做木製傢俱,後來也投入木藝創作。
他的精湛手藝,雕出許多不平凡的作品,最特別的是他將自己的人生智慧融入創作,在這些木雕藝術品中,充滿許多發人省思的深刻內涵,這是游老師的第一件藝術創作,取名為「初心」。
木雕藝術家游禮海:「因為我當初要做這件的時候,做的很累,因為第一件要用的工具、甚麼器材都不知道,在這邊一直研究要怎麼做要怎麼做。」
憑著自己的毅力決心,游老師完成了他的第一個創作。
游禮海:「(這個作品)要鼓勵人,我們做一件東西(事情)的時候,一開始要做的那種初心,都是想要做的如何如何,但遇到困難時就一直退一直退,退到最後完全沒路了,所以我們要堅持那一份的初心,是最重要的。」
這座名為「光陰」的創作,是要鼓勵大家時間的寶貴。
游禮海:「做這個船;這個水;水在流,這就代表時間,那這個代表時間的痕跡,時間一直過去,這就鼓勵一個年輕人趕緊來努力,因為時間非常的快,一直過去、一直過去。」
還有這座「立志」,雛鳥認真的學習等到變成雄鷹後,抓著書本展翅高飛。
游禮海:「我們不懂的時候認真來讀書,等到有智慧時我們要出來社會做事,所以我們的條件、我們的配備都有了,自然這條路就不會遇到坎坷,就會走的很順。」
自幼家境艱困,卻在困苦的環境中努力不懈學有所成,如今已堪稱台灣國寶級木雕師游禮海,儘管已經八旬高齡,仍不放下手中的雕刻刀。
游禮海:「把你在工作當作是修行,這是在修行,用這樣的理念去做事情,就會覺得做的很快樂,有的年輕人認為工作很辛苦,我認為工作是一種享受。」
用雕刻寫人生故事,創作展露的不只是精湛的手藝,留下的是更多寶貴的人生智慧。
新唐人亞太電視陳良翰、張年潔台灣桃園採訪報導
旭海抓浪花蟹 體驗在地生態旅遊趣
您聽說過「浪花蟹」嗎?它的學名叫「橢圓蟬蟹」。在台灣屏東最南端的旭海部落,還保存一項傳統又有趣的捕浪花蟹的生態旅遊體驗,我們去海邊,捕捉浪花蟹。
在旭海牡丹灣沙灘上,當浪花退去的時候,把串上小卷的竹竿或鐵絲插在浪花打上沙灘的交界處,5分鐘後,拿著簍子向下斜插入誘餌後方的沙灘中,用雙手將誘餌四周的砂石盡量撥入簍子中,在海水中洗淨後,這個老一輩稱為牠「倒退嚕」的浪花蟹(橢圓蟬蟹),就抓到了。
民眾孫紹琦:「很刺激的感覺,然後當你捕到這個的時候,你心裡面會很快樂很高興。」
民眾黃鈺娟:「一定要來玩,要親身體驗甚麼叫刺激,那個浪打來個感覺,然後快被沖走了,可是你只要站穩在原地不要動,你就不會被沖走。」
這個長的像小圓石的浪花蟹,是屬於在東部海岸相當常見的一種蟬蟹,它在海洋生態系中是屬於有機碎屑食物鏈中的一員。可以將大型的食物經由攝食作用後變成較小塊的碎屑,利於下一個分解者食用。因為它大多隱藏在碎浪區的沙中,所以就把牠叫浪花蟹,但是為甚麼叫它「倒退嚕」呢?
旭海村長潘呈清:「牠只能行走之間,只能用倒退方式去行走,早期在這個海岸上面,因為沒有一些甲殼素像蟹類可以吃,小朋友都會成群在海岸上去捕捉這浪花蟹,那是很早以前,那現在已經轉型成部落,一個生態旅遊的一個體驗。」
旭海部落的牡丹灣,早期漁村民眾因食物短缺捕捉當食物的行為已不存在,如今成為特色生態旅遊的體驗,不僅讓遊客了解當地的人文生態,也為部落傳承老一輩人的捕蟹技藝。
新唐人亞太電視李涓榕、葉子棻台灣屏東報導
青年返鄉經營餐廳 為部落推動文化觀光
為保存並推動部落的文化和觀光,部落青年潘佳昌辭去了令人稱羨的教職工作,返鄉開餐廳、做部落生態文化導覽,他希望通過腳踏實地的努力,延續部落文化。
剛從廚房煮好菜,就馬上到餐桌為遊客介紹菜的特色的潘佳昌,在學校學的是餐飲,但早在學生時代就在三地門原住民文化園區,做文化表演的工作。
廚師潘佳昌:「赤蔥玉米雞,我們這邊就是一樣放山的土雞,土雞我們是用只餵食玉米粒,沒有用其他飼料,我們去做一般的鹽水雞的方式去烹調,我們還是用原住民最主要的香料赤蔥,赤蔥下去醃製再去悶煮。」
廚師潘佳昌:「麵包果湯,在整個海岸線的組群,對我們來說營養來源最重要的植物,主要是提供我們鈣質跟蛋白質還有高纖維,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作物。」
畢業後也曾在北部教原住民展演文化,是甚麼動力讓他回鄉開餐廳呢。
廚師潘佳昌:「我就想轉個方向,就是做餐飲可以跟社區去做結合,這是最快可以在部落,可以生存跟經營的方式,剛好社區也有在做遊程,小規模的觀光遊程,還有配合餐飲或者是文化導覽。」
廚師父親潘進茂:「他想找一個環境,自由空間,自由發展的地方,那我就說那你就回來吧,反正現在部落就缺少我們這種年輕的人才,我們風味餐也是一樣,或者是舞蹈啊唱歌啊,老人家都沒有了,我們原來的舞步,只有他一人在推動。」
旭海部落總人口數約為500人,日常居住在部落的人數僅有300多人,以老人居多,家人的支持和自己身為頭目家族的使命,潘佳昌表示,自己會慢慢努力,希望部落可以朝觀光和文化永續的發展下去。
新唐人亞太電視李涓榕、葉子棻台灣屏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