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時評:一篇千字短評為何引發軒然大波?

8月10日,人民日報第七版「思想縱橫」專欄下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題目是《辯證看待「人走茶涼」》,作者顧伯沖。這篇位置並不起眼的千字評論,卻引起了各大網站的格外關注,紛紛將其推上首頁,更有媒體甚至以大字通欄標題將其放到了頭條。這篇文章瞬間引發網絡熱議,外媒也在不斷解讀,大家集中的一個焦點問題是:這是在說誰呢?

我反覆讀了幾遍那篇文章,不得不佩服一些人的聯想和解讀能力。不透明的政治生態,將很多中國人培養成了時事解讀高手,絲毫的風吹草動都能明察秋毫。這篇文章被熱議,無外乎有這麼幾個原因:

1、發表在黨報上。《人民日報》作為一份報紙,恐怕早就沒多少人去看了,但是它作為一種聲音,卻千萬不能忽視;

2、作者顧伯沖是一名副師級軍旅作家,現供職總政,長期從事散文和雜文創作,多次獲得大獎。這個背景令人產生無限遐想;

3、文章發布的時間點。這篇話題並不新鮮的文章,如果在平時肯定無關痛癢。當下正是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等大老虎落馬和審判的關鍵時候,體制內外的反思也正在往縱深發展。在反腐處在膠著狀態的當下,《人民日報》發表這樣的文章,應該不會是即興之作;

4、最重要的,還是文章裡的一些內容,既含蓄又犀利,綿里藏針,最著名的就是這段被很多網站加粗處理的文字:也有的領導幹部不僅在位時安插「親信」,為日後發揮「余權」創造條件;而且退下多年後,對原單位的重大問題還是不願撒手。稍不遂願,就感嘆「人走茶涼」,指責他人「勢利眼」。這種現象不僅讓新領導左右為難,不便放開手腳大膽工作,而且導致一些單位庸俗風氣盛行,甚或拉幫結派、山頭林立,搞得人心渙散、正常工作難以開展,削弱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

這是在說誰呢?關心中國時政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說誰。其實,與其猜測這篇文章出台的背景,還不如認真思考一下,它為何引發老百姓關注和熱議?

在其位,謀其政,是一種責任和擔當;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是一種境界和胸懷;不在其位,而謀政,是權力的天性誘惑。不在其位,謀不成政,是一種制度和法治。不在位,不謀政,不能主要靠人的境界和胸懷,而更應該依靠法治和制度。做到了這些,即使想謀也謀不成,也就不存在人走茶涼不涼的事了。

一篇貌不驚人的短評,卻起到了石破驚天的效果,令人感嘆中國政治的微妙。這篇文章,令無數人又記起了中央反覆強調的那句擲地有聲的宣示:反腐不論職位多高,資歷多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老百姓相信這句話應該是要說到做到的。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