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廣角鏡】第405期(2015/7/12)

【新唐人2015年07月12日訊】【社區廣角鏡】第405期(2015/7/12)

提要
北美最大龍舟賽 加國首都登場
牛仔節遊行天國樂團獲獎 部長讚譽
澳洲昆士蘭地區華文教師研習會圓滿成功
品茗憶風華 大溪老茶廠再現風采
牛蒡紅酒入味 七年級生研創麵包新口味

北美最大龍舟賽 加國首都登場

起源於中華傳統文化習俗的端午節龍舟賽,近年來,風靡西方社會,受到了主流人士的青睞。在剛剛過去的週末,加拿大首都渥太華舉辦了北美地區最大的龍舟比賽,數千名選手及近萬名現場觀眾雲集,體驗中華傳統文化,請看報導。

第22屆渥太華蒂姆•霍頓斯龍舟節(Tim Hortons Ottawa Dragon Boat Festival),週末在穆尼斯貝(Mooneys Bay Park)水上公園舉行。為期四天的節慶活動,集運動、競技、娛樂、音樂和藝術欣賞為一體。其中,以大型娛樂體育競技比賽 -龍舟大賽最負盛名。

今年的參賽團隊有200多個,選手數千人,來自加拿大各地及其他北美國家的政府機構、公司企業和大專院校。按照比賽的規格,每隻龍舟承載22名選手。其中包括,20名划槳手,一名鼓手和一名舵手。

活動組織者之一Emily Mountjoy:「渥太華龍舟節是北美最大的,很多人前來參加比賽,有些參賽者人是為了提高速度的檔級,而另一些只是為了參加藝術裝飾。所以,有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參與。」

由社區華人組成的咸氏龍舟隊(Shenglin Dragon Warriors),擁有8年的參賽經歷。獲得本屆比賽200米G組第二名。

咸氏龍舟隊領隊,IT工程師陳先生:「龍舟賽現在在渥太華,影響性和普及性越來越大。而且在華人圈裡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這幾年,越來越多的華人參與進來。」

社區華人劉先生今年是第一次參賽。

中餐館廚師-劉先生:「龍舟賽發源於中國,流傳到世界各地,體現了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作爲中國人來講,我感到非常自豪。」

龍舟大賽,不僅讓人們體驗到東方傳統文化的魅力,也給本地慈善事業的發展帶來了生機。

據主辦方介紹,迄今善款捐助總額已達340萬加元,使本地33家慈善機構獲益。

渥太華Dragon Dogs Boat Team2014和2015連續兩年慈善捐款額排名第一。

家庭醫生Wendy Hamilton:「這真讓人難以置信,當你作為龍舟隊的成員,參加比賽活動,帶給你身心的是巨大的歡喜和愉快,還會讓妳感受到更多的樂趣。」

家庭醫生Gail White:「從國際社會方面來說,實際上,龍大賽已成為連接世界的紐帶。」

各路選手們奮力拚搏、團結合作,共創佳績。在比賽結束後的頒獎晚會上,與各界來賓分享成功的喜悅。

新唐人記者安妮渥太華報導

加拿大國慶 華人融入加國社會

今天(7月1日)加拿大迎來了第148個國慶日。而加拿大華人也融入到盛大的慶祝活動,請看本臺記者來自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的報導。

從東海岸至西海岸,加拿大舉國歡慶。

雖然一天都在下雨,但國會山莊的露天慶典絲毫沒有受阻。幾十萬民眾湧入首都渥太華國會山莊和周圍的戰爭紀念碑附近,將渥太華變成喜慶的海洋,國旗的海洋。

中午時分,總督總理冒雨抵達國會山,同現場數萬民眾共同慶祝。

加拿大總理哈伯:「這個國家的偉大不是偶然的,它是建立在無可動搖的價值觀之上的。」

國會山附近成了展示加拿大多元文化的場所。法輪大法修煉者們每年作為唯一的華人團體受邀在國會山附近顯要的位置-麗都河橋頭演示功法,表演舞蹈展示中國文化。

渥太華法輪功學員戴工宇:「我們是在封路區的一個非常好的位子,已經是第十五年了。我們感到非常榮幸和高興,能融入加拿大主流,與加拿大人民共慶。」

歡慶的人群中還有眾多從中國來的新移民們。他們在國慶日感受加拿大的自由氣氛。

來自蒙特利爾的新移民張傑:「作為中國人,我覺得能和這裡的所有民族融合在一起覺得很高興。」

來自蒙特利爾的新移民韓新竹:「今天這裡就是很熱鬧,但是又很有秩序。第一次在加拿大看到這麽多人。自由,別人給你特別多的自由。」

新唐人記者周荔敏渥太華報導

牛仔節遊行天國樂團獲獎 部長讚譽

加拿大卡爾加里牛仔節大遊行7月3日上午拉開序幕,由當地法輪功學員組成的「天國樂團」參加了遊行,並獲獎。

今年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十五個軍樂團參加了牛仔節大遊行。加拿大天國樂團獲得了此次遊行成年軍樂團類別的第三名,並獲得組委會頒發的上千元獎金表示鼓勵。

牛仔節遊行組委會在評語中表示感謝天國樂團帶來的精彩表演,天國樂團演奏的專業水準每年都在不斷提升,天國樂團中的小號表現尤爲出色,並讚賞天國樂團的精神面貌和服飾讓人耳目一新。

遊行結束後,天國樂團在市中心步行街繼續表演。加拿大國防暨多元文化部長康尼特意前來觀看,並給予了高度讚譽。最後他用非常流利的中文領喊「法輪大法好!」「謝謝你們!」

新唐人記者蘭淇加拿大卡爾加里報導

澳洲昆士蘭地區華文教師研習會圓滿成功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每年都選派台灣具有華語教學經驗的學者,到澳紐地區巡迴教學,以加強推廣中文正體字,協助海外華文教師學習最新教學方法。

2015「澳紐地區海外華文教師研習會」於7月4日和5日,在昆士蘭台灣中心舉行,由昆士蘭華語文教師聯誼會主辦,共有六十餘人報名參加。

一對從台灣來探親渡假的老師也報名參加研習班,他們發現布里斯本有些街道已經有中文的名字。

新北市中和復興國小的退休教師王清芳老師:「那麼多的華人,所以我們的下一代,我們希望給他們多學一種華文,所以我來看看這個地方,依我來講,以後如果有機會來住這邊,我也希望做志工,把我們的華文推展起來。」

今年的兩位指導老師分別是新竹教育大學劉宜君教授與張憶如主任。

新竹教育大學劉宜君博士:「希望跟老師們之間做更多的互動,讓我更了解在澳洲這邊的教學有甚麼樣的情況,這樣子以後,可以讓我們整個師資培訓上面能夠更週全。」

新竹教育大學張憶如主任:「因為中文真的是世界四大難學語言之一,尤其他的字啊、語說啊等等,但是如何透過遊戲,如何透過活動,做一個有效的學習。」

昆士蘭台灣中心董幼文主任希望這次來參加的六十幾位僑校教師,都能夠有收穫。

昆士蘭台灣中心董幼文主任:「希望我們下一代的子弟、僑胞,能夠在這麼多的僑校、老師熱心的協助之下,讓我們的華語文,中文正體字,跟中華文化能在海外發揚光大。」

兩位指導老師為大家帶來精彩豐富且實務的課程。今年兩位教授的巡迴教學行程,除了布里斯本,還包括墨爾本、雪梨、柏斯,以及奧克蘭等地區。

新唐人記者倪爾森、琳達澳大利亞布里斯本報導

巴黎埃菲爾下世界馬術大賽

7月3號到5號,巴黎埃菲爾鐵塔下面,舉行了為期三天的浪琴巴黎馬術障礙賽﹔六場國際最高級別的五星級馬術障礙賽,匯聚了全球30多位頂尖的騎手和賽馬,競奪高達近100萬歐元的獎金,一起去看看這一馬術盛世。

馬術也一直是法國人引以爲豪的傳統,各項馬上的賽事也在歐州的皇室貴族中廣爲流行。我現在所在的埃菲爾鐵塔下面馬上就會有一場角逐世界排名的浪琴馬術障礙賽。

7月4號下午的浪琴5星級馬術障礙賽是國際馬聯最高級別的賽事,成績將計入世界排名。參加比賽的騎手包括世界排名第一的蘇格蘭選手Scott Brash,排名第二的德國選手Daniel Deusser,和被譽爲天才,排名世界第五的19歲愛爾蘭小將Bertram Allen。法國方面有曾獲得歐洲冠軍,世界排名第七的Kevin Staut,可謂是絕對的世界精英騎手大賽。

法國騎手Kevin Staut:「我特別喜歡馬,競技比賽是讓人很興奮的事,是激情與緊張的比賽相結合的多種感覺,十分美妙。正是騎手和馬的默契能作出超凡的事,達到騎手和馬最大程度的結合,要達到這點需要心有靈犀和關係親密,我認爲區別就在這兒。」

第二屆浪琴巴黎馬術障礙賽在位於埃菲爾鐵塔下的戰神廣場上舉行,免費向公衆開放。在過去的幾個世紀,戰神廣場曾經是賽馬場,如今這些駿馬重新回到這片曾屬於它們的土地,走進巴黎人的視線。5星級馬術障礙賽的障欄高度爲1米6,勝出者是以最快速度和準確度完成比賽的騎手。冠軍最終由愛爾蘭小將Bertram Allen獲得。

本次大賽的組織者是埃菲爾鐵塔設計師的曾孫女Virginie Coupérie Eiffel,她曾是2005年法國馬術障礙賽的冠軍。

巴黎埃菲爾馬術大賽主辦者Virginie Coupérie Eiffel:「我認爲馬可以讓人變得更好,它讓我們懂得尊重,傾聽和重新審視自己。我們和馬要用非常高貴和尊重的方式交流,馬讓我們懂得尊重和傾聽,馬不喜歡粗暴,不喜歡優柔寡斷,馬喜歡誠實真誠,它喜歡真實的你,如果你善待它,它也會善待你。」

馬術集體育、娛樂和表演爲一體,起源於法國軍隊,騎士與駿馬的融合再現了力量、優雅和輕盈,在法國,馬上運動是被人們廣泛喜愛的運動。

巴黎7區副市長Christophe Poisson:「這項運動應該和更多人分享,這個法國傳統在軍隊中流傳已久,會讓人想到拿破崙。正是法國傳統使它成爲神奇的運動,迷人的演出。我們試圖通過軍隊、民間、體育等方式讓它承傳下去。」

巴黎7區第一副市長Josiane Gaude:「我們十分高興能第二次在戰神廣場舉辦大賽,相比過去這項運動更加大衆化了,它曾是只有富人才能擁有的運動,而現在孩子們在學校就可以開始學騎下馬。」

爲期3天的馬術大賽不僅是世界頂級騎手的大賽,還有近百位馬術愛好者和小朋友也參加了比賽,共吸引了約7萬觀衆。法國馬術傳統和美食傳統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國名廚阿蘭·杜卡斯爲本次大賽嘉賓提供美食。

法國名廚Alain Ducasse:「這是法國文化中關於馬和美食基本價值的結合,是對法國文化的弘揚。是高雅、運動和人與動物的默契,愛馬的人也愛當代美食。」

浪琴錶是本次大賽的冠名合作夥伴,原因很簡單,因爲馬術的優雅。

浪琴副總裁兼國際市場總監Juan Carlos Capelli:「浪琴品牌的歷史總是圍繞著優雅。所有我們做的、想的都要符合優雅的戰略。因此我們選擇的體育運動中,無論是網球、馬術運動、高山滑雪、體操等都很優雅。」

新唐人記者仁靜、逸梅法國巴黎報導

品茗憶風華 大溪老茶廠再現風采

桃園大溪有一座將近百年歷史的老茶廠,來到這裡喝茶聊天,周圍有清幽的環境相伴,還可以欣賞許多的歷史文物,享受悠閒時光。

屋舍環繞著長型的水池,外圍儘是青山綠樹,這座佔地1千6百多坪的大溪老茶廠,雖然稱不上華麗,卻給人一種悠閒、靜謐的感覺,老式的建築風格中,包含著不同年代的歷史與異國文化。

製茶企業副總經理劉玲珠:「事實上它等於是一個英國式、台灣式、日本式,為甚麼呢,它最早的建築事實上是英國在印度大吉嶺那邊的茶廠,他們拷貝過來,那日本人在我們角板山這邊做茶,那等到日據時代過了以後就是政府接收。」

廠內的文物,記錄早年茶產業的鼎盛風光,但在民國45年的一場大火後,茶廠就此沒落。直到近年重新整修,對外開放,讓民眾能在這裡喝茶享受清幽,而當年的老古董製茶機器,如今都還能再度延續製茶的使命。

製茶企業副總經理劉玲珠:「我們在製做茶的時候,我們用到裡面的機器,都是歷史的機器,你喝到的這個茶裡,就是有老祖母這個機器運作的聲音,你可以聞到它這個香味,不是說只是茶的香味,是一個歷史的香味,對這個文化其實還有一個傳承的香味。」

經過整修的茶廠,保留了當年的建築原貌,沒有華麗裝潢,卻處處散發著懷舊、古樸的氣息。

茶廠課長洪毓翔:「因為過去主要是進行外銷,所以光一天的產量就已經是上噸,就是兩三噸以上,只是因為說台灣整個茶產業沒落,到現在我們轉型走向精緻化,所以我們現在是范姜復隆重質不重量。」

如今茶廠不再走量產路線,而是導向休閒觀光,讓愛喝茶的朋友能在這裡品茶享受悠閒,細細回顧當年的歷史風華。

新唐人亞太電視范姜復隆、廖淑美台灣桃園採訪報導

牛蒡紅酒入味 七年級生研創麵包新口味

一般來說,人們用牛蒡來煮湯,或是做涼拌菜﹔不過台灣屏東的一位麵包師傅,研發出牛蒡紅酒麵包,特殊的香氣和口感讓品嚐過的人都說讚。

麵粉、酵母及些許的糖和奶油,加上牛蒡榨的汁揉成麵團,發酵完成後的麵團,再包進攪碎的新鮮牛蒡及用紅酒醃製煮過的牛蒡餡,烘烤出的牛蒡紅酒麵包,香氣十足及Q軟的口感,讓人吃了還想再吃。

民眾陳先生:「牛蒡紅酒麵包,它有一個就是裡面會有酸酸甜甜的味道,再來就是吃起來不像外面的麵包那麼硬,它是愈吃愈香,它會保留在你的喉嚨裡面。」

麵包師父陳義恭:「汁是做它的外皮,纖維是包在裡面,這樣你去吃的時候,纖維吃到你的人體的時候,對你的人體會比較好,烘烤的過程中,它的香味就散發出來,稍微放涼或是放到隔天它的風味更佳。」

七年級生的陳義恭,國中畢業後就開始學做麵包,但都是玩票心態,直到當完兵回來,才認真思考做麵包的前途及重新調整做麵包的手藝及態度,在家人的鼓勵下,創作出屬於家鄉味的麵包。

麵包師父陳義恭:「用果汁機打一打就把它倒進去麵粉裡面,結果這樣是錯的,不知道說它裡面的纖維會破壞,我們麵粉裡面的蛋白質,會讓它沒有辦法成型,研發快一年多,試過很多種方法,也是淘汰的滿多的啦,堅持,太太也是跟我講說你要就要跟人家不一樣,不然你就不要做。」

牛蒡俗稱「牛大力」,臺語諧音為「吳母」,屏市歸來社區土壤礦物質含量高、排水性強,種植牛蒡的品質很好,陳義恭把家鄉的牛蒡製成麵包,不但創造好口碑,也為牛蒡增添不同的風味。

新唐人亞太電視葉子棻、李涓榕台灣屏東報導

田園餐廳客家料理 串連社區發展

在台灣苗栗後龍鎮的灣寶裡,客家媳婦李中瑜利用傳統大灶和在地食材開餐廳,還帶著遊客逛菜園,看古厝。希望藉此也帶動社區的發展,讓更多人認識灣寶裡這個純樸的小鄉村。

點燃柴火炊煙四起,利用傳統大灶蒸煮出的客家紅豆粄、芋頭糕,口感特別綿密卻不黏牙,李中瑜以柴燒方式製作客家糕點,希望傳統的方式能夠承傳下去。

餐廳負責人李中瑜:「我試著用柴燒的方式蒸年糕做粽子,然後發現說它的口感真的跟我小時候吃的年糕口味是一樣的。而且口感更提升,芋頭有芋頭的香味,紅豆有紅豆的香味,後來發現說其實滿多人都喜歡很傳統的料理,而且是越天然越自然的越好。」

顧客:「紅豆煮的不會死甜,然後跟花生粉很搭。」

顧客:「紅豆很綿密,整個吃起來,感覺不會很膩的感覺,很甜但是也不會膩。」

李中瑜的餐廳,就開在後龍的田野中。採用在地的土雞、木瓜、地瓜葉等作為料理食材,讓顧客吃到最新鮮天然的東西。

灣寶農民李大姊:「蘿蔔乾、瓜類這些,客人來她(李中瑜)都會來買放山雞去料理,她很行,很好,很認真在奮鬥。」

李中瑜:「我希望給外地人進來看說不只說你可以看到這裡吃的東西,你也可以看到這裡的農田景色其實是非常美,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很用心在經營,而且這裡的長者都七八十歲了,都還在種田。」

用餐後,李中瑜會帶著遊客逛逛農田,並參觀附近的古厝,恰逢社區的國樂社正在練習,大夥就在古厝前欣賞國樂表演,別有一番風情。

李中瑜:「像我們這個灣寶算是一個農村型的,它很多在地比較淳樸的人,還有一些在地的產物,其實都非常的好,如果說,讓大家來看這個農村,純欣賞,然後深入了解農村的一些型態,你會發現你會喜歡上這個地方。然後你慢慢的才會攜家帶眷,然後一起來欣賞這個地方,這個比較長遠,才可以給我們的下一代,再繼續一些傳承。」

後龍大小事版主陳彥云:「這樣子的創業,在我們的家鄉是很少的,尤其她非常投入在社區的活動,非常投入在互相幫忙,其實我們這一群好朋友,因為我們認為後龍需要的是共生共榮共好。中瑜她本身有這樣的特質,相對之下,她也就讓她的產業越來越好。」

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前,大夥來張開心的合照,李中瑜不只是把人潮帶進了農村,也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喜歡灣寶這個社區。

新唐人亞太電視賴弘鈞、江淳卉台灣苗栗採訪報導

苦楝樹伴小徑 苗栗也有「伯朗大道」

台灣苗栗縣西湖鄉有許多稻田,有個地方被遊客稱為「苗栗的伯朗大道」,因為美麗的田園風光,知名度漸漸打開,現在鄉公所發起路名票選活動,邀請民眾一起來決定屬於苗栗西湖的名字。

金黃色的稻田,伴隨蜿蜒的小徑,一棵苦楝樹佇立在路旁,如此的田園美景,被遊客稱為「苗栗的伯朗大道」,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取景,為了行銷西湖,鄉公所特別委請地方社團,在網路發起命名活動。

西湖鄉鄉長古木賢:「這邊是因為路程會比較遠,到這邊稍微乘涼一下,現在你看又一群自行車又來了。那我們也很感謝我們「愛西湖大小事」的好朋友,他們一直要求說,要辦一個命名活動,我說好。」

愛西湖鄉大小事管理員呂自家:「一直問我們說,你們這個地方有沒有地名,那我們就跟他講說,這個地方大家都叫它伯朗大道,但是客家話「伯朗」很不好,它不是很好的名字,所以地方的鄉民他們就說,要不要取一個新的名字,那鄉長剛好他就說,那我們就順便來辦個命名的活動。」

目前已挑出8個路名進入決賽,環鄉小徑、稻香大道、黃金一路,都是以路旁稻田為名,還有以附近景點命名的瑞湖大道,各有擁護及愛好者。

在地民眾呂先生:「我個人喜歡黃金一路,因為它這邊像這稻穗現在看起來都是黃金一整片這樣亮亮的,然後收成的時候,這些都是農民的黃金,它的收成非常的好,所以我覺得它是黃金一路,是最棒的命名。」

在地民眾郭小姐:「我比較喜歡環鄉小徑,因為第一個西湖是個很純樸的地方,你講到大道,第一個它並沒有雙線道,就是比較適合環鄉,真的是繞著鄉內西湖鄉一圈,然後沿途的景色真的很田園,也很悠閒。」

路名票選預計7月底截止,在地民眾希望遊客們來到西湖能放慢腳步,除了「伯朗大道」,還有「伯公樹」、「石虎大道」、「劉恩寬古宅」等地方,都很適合停留,帶著悠閒的心情,盡情暢遊西湖的田園風光。

新唐人亞太電視賴弘鈞、陳彥如台灣苗栗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