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國務院領導權力大? 小處長惹李克強朱鎔基發怒

【新唐人2015年04月27日訊】(新唐人記者公孫覺綜合報導)近日,有關中共處長級官員對政令的影響問題,成為輿論界討論對象。據稱,有的小處長比國務院領導權力都大,使得中共兩任總理都受不了。中國經濟下行性壓力越來越突出,李克強政令能否暢通現在受到雙重阻礙,中共政局逾趨嚴峻。

4月25日,海外中文媒體發表署名王雅的評論文章,談及李克強15日、21日兩次中共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怒斥「處長治國」,認為李克強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逐漸增大的背景下,對於本屆政府倡導的「簡政放權」遇到「中梗阻」癥結,仍然是「政令不出中南海」表現,終於坐不住了。

李克強批評說,很多政策部長會議已經拍板,卻在處長那裡轉圈圈、等簽字。作者認為這種「處長掌權」、「處長治國」怪象,其實早在朱鎔基時代也曾被抨擊。

文章說,朱鎔基曾說,「有些部門,處長在那裡做主,地方的省長、市長來看他,他對人家連眼皮都不抬一下。」

朱鎔基舉例,中共國家計委就存在這種現象,地方有很強烈的反映。一個小姑娘坐在那裡,地方的工作人員跑到她跟前去彙報,不但不讓人家坐,而且連眼皮都不抬。朱鎔基為此發怒,說「變成『處長專政』那還得了?」

文章還談到,在中共發改委某部門某司的一個處長面前,全國各地跑項目的專家甚至是副省長連一句話都不敢辯;有一次開會,一位中共國務院領導開玩笑說,我們這裡處長最有權力了。

不過,作者認為中共官場這種「閻王好過,小鬼難纏」的處長治國現象有其深厚的政治現實背景。因為在中共權力金字塔的管理層級上,縣處級官員是最基層的政權單位,是中共這個政權管理國家的基礎。

在中共幹部序列中,他們承上啟下,離群眾最近,既明白「上頭」,又了解「下頭」;既要抓大政方針,又要管「芝麻綠豆」;從工作性質上,這是一個置身各種矛盾衝突前沿的群體,是自我描述為整天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的群體。

但2013年,四川大學教授羅中樞對「縣處級幹部」這個課題接受媒體採訪,指出大批的中共基層官員在縣級的停留時間過長,且不具有穩定性,導致「撈一把就走」、「現在不貪,過期作廢」的心態,同樣也因為無法放棄自己的既得利益,出現了所謂的「政令不出中南海」現象。

文章從另一方面指出,中共的現有體製造成基層官員考核多、檢查多、會議多,招商引資累、陪客喝酒累、處理關係累;他們處於兩個三角形的「上壓下頂」之中,困擾多、困惑大。

作者指出,對於中南海來說,如何能夠打破「處級幹部」對於政策下達的中梗塞情況,在制度上從處長手中「收權」,是政治制度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但過分的將簡政放權不到位的責任施加在「處長」身上,顯然是一種有失偏頗之舉,因為中共的體制還存在」「部長務虛」等弊病。

陸媒《南方都市報》4月22日報導,李克強為推進簡政放權改革,將中共國務院審議過的26部法律修正案,提請張德江為首的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但遭到抵制。中共全國人大委員以「審議時間倉促」、「一次性審議通過不嚴肅」、「關係到對代表審議資格的尊重」等理由予以拒絕。

有分析認為,李克強面臨的「政令不出中南海」困境,還不是單純的「中梗阻」問題,中共高層權鬥中敵對派勢力的掣肘「拆台」是更要命阻力。

署名滕朝陽的文章對此評論說,在一定的行政環境中,把處長張三換成李四,並不會使「處長現象」得到真正解決。處長成為人們詬病的一個「現象」,其實再一次提示了改革的著力點,那就是一方面要加快簡政放權,另一方面要對一切權力實施有效監督和制約。

海外評論人士普遍認為,拋棄中共病態體制才是解決中國政治問題的根本,因為中共的獨裁本性是不會接受真正意義上的監督的。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