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多地舉行傳統婚禮 重現華夏禮儀

【新唐人2014年9月25日訊】(新唐人記者梁東綜合報導)中國傳統婚姻觀,認為婚姻為一生的約定,要拜天地神明,隆重其事。夫妻注重從一而終,所以都相當謹慎。儘管當今的中國,已鮮有人了解古時的傳統,讓人略為欣慰的是,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遵古訓行大婚之禮。真心希望這些新人不僅僅把傳統當作一種形式,而是能更深刻的了解傳統儀式背後的內涵。

山東煙台漢式集體婚禮

2014年9月20日,山東煙台舉辦漢式青年集體婚禮,新人們身著漢服,在贊禮官帶領下,拜堂、沃盥、對席、同牢、合卺、結髮、執手禮……演繹了一場回歸傳統的漢式婚禮禮儀。活動現場,新人們著漢家衣裳,重現炎黃華美之衣冠,通過參与漢式婚禮的全過程,弘揚中華典雅儀範,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貴州省貴陽市集體漢唐婚禮

同一天,在貴州省貴陽市,也有38對新人在當地的孔學堂完成了他們的集體婚禮。這裏的婚禮遵循的婚禮習俗,新人們身著傳統服飾,行傳統規矩后喜結連理。

河南洛陽市重渡溝集體傳統婚禮
2014年8月11日,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七夕」,河南洛陽市重渡溝舉行了一場別具特色的集體傳統婚禮。沒有路虎、勞斯萊斯的豪華婚車,有的只是30台大紅花轎、30頭高頭大馬,吸引了上萬民眾圍觀。

山東省菏澤市單縣集體傳統婚禮

2014年5月1日,山東省菏澤市單縣舉辦了首屆傳統文化集體婚禮。在傳統婚禮儀式上,新人們按照中國傳統婚禮的文化習俗,身著漢民族的傳統服飾,依次完成告上禮、親迎禮、拜堂禮等儀式程序,向現場觀看的市民們展示了傳統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集體傳統婚禮

2013年11月13日,素有狀元之鄉之稱的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為16對新人舉辦了別有特色的狀元青年集體婚禮。集體婚禮在弦歌湖畔隆重舉行,16對盛裝古典狀元服、鳳冠霞帔的才子佳人,以傳承狀元文化為主題,在當地民眾的祝福下步入婚姻的殿堂。

遼寧省撫順市集體滿族傳統婚禮

2012年7月12日,50位滿族「格格」在遼寧省撫順市的一場滿族傳統婚禮中集體出嫁,撫順市上萬名市民共同見證了這50對新人喜結良緣。。50對滿族新人身穿民族特色的宮廷服飾亮相。新郎對準新娘乘坐的轎簾連射三箭,弓箭射出,保佑平安,免受災難。隨後新娘走下花轎,新人共同跨過火盆、馬鞍,寓意生活紅紅火火、平平安安。50位「額駙」用秤桿挑下新娘的紅蓋頭,象徵「稱心如意,好合百年」。這50對新人多數是撫順籍的滿族人,也有在撫順工作的滿族後裔等。集體婚禮結束后,50對滿族新人回到滿清文化的發祥地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的赫圖阿拉老城拜祭先祖。

正統文化中的婚禮

据《解體黨文化》之七:生活中的黨文化(上) 一文所述,正統文化重視四大禮節:冠禮、婚禮、喪禮和祭禮。

「冠 禮」是指成人禮,按照儒家禮節,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以示成年,意味著真正承擔社會責任的開始。「喪禮」是在人過世之後的喪葬儀式,常請僧道追薦亡魂。「祭 禮」則是祭祖、祭神的禮節。中共奪取政權後,上面的三種禮儀都被廢棄,這與其中包含的敬天敬神,「慎終追遠」的因素有關。

然而「婚禮」畢竟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無論是中國古人還是西方人,婚姻為一生的約定,要拜天地神明,隆重其事。

《禮記》中專門有「昏義」一章(「昏」為通假字,同「婚」,因古人婚禮常在黃昏時分舉行),規定了「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六禮。其中「納 采」指提親;「問名」指詢問女方姓名,以便占卜吉凶;「納吉」指將占卜的好消息告訴女方;「納徵」指男方向女方送聘禮;「請期」則指男方通過占卜擇定婚禮 日期後請求女方的同意;「親迎」則指男方在婚期去迎娶女方。

儒家認為,婚禮是兩姓合好,上則行宗廟祭祀的職責,下則養育後代,因此婚禮是恭敬、謹慎、尊重婚姻的正禮。迎娶之日,男女要先拜天地,請天地作為婚姻的見證;拜高堂,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並請父母做婚姻的見證;夫妻對拜,以示相敬如賓。

西方的教徒結婚則要上教堂,請天主為見證,不信教的人也要念誓詞「從今以後,無論是順境或逆境,富足或貧窮,健康或疾病,我都將愛護你、珍惜你,直到天長地久。我承諾一生一世,對你忠心到底。」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