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陽:也來說「美劇」的「先審後播」

說起「美劇」,是一個令筆者「又愛又恨」的東西,因為美劇的製作與播出方式,一部電視劇無論好壞,一年才播出幾集,而且說不準來年還是否能繼續看到下一季,曾經苦追過幾部連續劇無果而終,弄得人唏噓不已。而最近,「紅朝」的廣電總局又伸手了,對「美劇」也要「先審後播」,想來以後想要和美國人民同步娛樂的好日子,要越來越少了。

雖然沒看到廣電總局的「紅頭文件」內容如何,更無法領會其精深的內涵,但卻是在網上看過了《環球時報》的評論文章,對監管部門向美劇的揮刀的政策,解釋為,一方面因美劇暴力、血腥等劇情而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著想;另一方面是給予國內外電視劇同等的審核播出標準,進而保護國內依舊羸弱的影視工業。類似的話聽了幾十年,還是沒能磨出好耐性,還是忍不住想要評說幾句。

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若論述其存在的作用與意義,任何人都能說出幾句自己的觀點來,而這些觀點更可能是千差萬別的,所以電影、電視劇才會有名種各樣的分類方法。現如今國外影視作品,當真是天馬行空般的廣思妙想,每一部影視作品都恨不得能獨闢蹊徑,只有想不到,沒有拍不來的。

然而,在奇特的「紅朝」監管部門眼裡,電影、電視劇的分類,恐怕僅有兩類,有教育意義的和沒有教育意義的,所以「紅朝」的影視作品,要麼是以「主旋律」收尾,要麼是從頭到尾的「純娛樂」。也因此,才有一些知名的導演才嘆息,在國內環境下還能堅持拍影視作品,是國外同行無可想象的艱難。在這樣的情形下,又如何能編寫出更多類型的劇本、拍出更多類型的影視作品呢?當然也不需要什麼影視分級了,省事的是「手握審核權的公僕」,苦的是影視從業者和我輩觀眾。

與此截然相反,好萊塢的編導們,恐怕是毫無限制,只要你敢寫、只要你有錢拍,好象連所謂的影視評級,亦是由民間協會制定標準。好萊塢的作品唯一的「主旋律」恐怕就是諷刺甚至是攻擊政府,哪部影視作品要不涉及到「政府黑幕」好象對不起觀眾一樣,所以有人說,美國影視作品靠「給政府抹黑掙票房」,而「紅朝」影視作品是靠「給政府抹粉才能開拍」。

那麼在這樣的情形下,回頭看此次「先審後播」式的外劇引進改革,究竟在保護什麼呢?

其一,說是在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還是以「美劇」為例,且不說人家美國青少年天天看美劇,整體身心健康程度好象也沒下降,反而是精英輩出。當然,人家是有個影視分級制度,血腥、暴力等影視作品是不對青少年播放或者要求有成人陪同觀看的,這裏且不知美國青少年是否都不去想辦法偷著看,但畢竟人家是從制度上想辦法解決這些矛盾問題,那為何「紅朝」不去引進這個「分級制」而是堅守「審核制」呢?是否因為「分級制」是將拍攝完成的影視作品定級,不如「審核制」般可控制你是否可以拍、可以放,這是一個服務與許可權的區別,那麼再引申下去,就是服務的無償與許可權帶來的收益,兩者間的區別造成的呢?在國內網路上,亦曾看過一些導演講述,為爭取到劇本開拍不得不向審核部門「公關」的各類例子,這在「審核制」下又怎能避免呢?所以還是實在點說,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是假,保護手中的許可權才是真。

其二,說是保護國內依舊羸弱的影視工業。按照「紅朝」的標準,一切有違「主旋律」的影視作品,別說開拍,劇本階段就被禁掉了。2014年初全國政協會上,文藝界小組討論的「影視劇的審查」一度成為網路熱門議題,謂:情感劇「小三」不能幸福收場、未婚生育是違背國策、鬼魂是宣揚封建迷信等等,都在「紅朝」《電視劇內容管理規定》的禁令之中。當時有人開玩笑說,即使是《哈姆雷特》在中國拍,老哈姆雷特也只能以變身「狐狸精」而不能以「鬼魂」出現。2003年,台灣偶像劇《流星花園》在大陸播出收視率影響巨大,但諸多媒體發表評論稱該作品鼓吹「拜金主義」、「校園暴力」等,被認為「容易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最終在大陸被禁播。改編自《流星花園》的《一起去看流星雨》同樣講述校園戀情,就把原本的高中校園換成了國內教育序列中並不存在的「預備學校」,從而規避審查,其中的校園暴力情節也被弱化為搞笑情節。試想,在如此搞笑的「審核標準」之下,即使是好萊塢的編導、演員全體搬到這邊來,又能拍出什麼作品呢?與其說國內的影視工業羸弱,莫不如說「中共」的「執政神經」太羸弱。

影視作品于普通民眾而言,主要的功用不過是娛樂而已。可從針對影視作品的不同態度卻如此天差地別,那一邊是「分級規範」基礎上,隨便你「胡編亂拍」,這一邊卻是在「全程審核」基礎上的,強制「主旋律滲入」,若說通過這能看出一個政府的執政信心與民眾基礎,當不為過。所以這個「先審后播」制度,無論找多少借口來粉飾,見不得光的東西,無論如何也是見不得光,最終也只能淪為笑談罷了。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