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昌海:誰是中國的崛起?

中紀委監察部網站3月16日刊發文章稱,由於各部門措施得力、工作到位,中央國家機關落實八項規定精神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中央各機關公務接待經費同比減少50.11%,會議費同比減少52.59%,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的培訓費同比也減少21.57%,差旅費同比減少27.35%,因公出國(境)經費同比減少39.14%,公務用車購置費同比減少9.62%。

這些數字看上去很是令人欣慰,以為黨政部門真的會響應習總倡導的「八項規定」,大幅度壓縮「三公經費」用於民主社保等等,但從北京市公開的「三公經費」預算來看,現實並不像中紀委監察部想像的那麼樂觀,抑或說「三公經費」並沒有縮減多少,各級黨政部門依然在毫無節制的揮霍民脂民膏。

3月18日,北京市98個部門公佈了今年的「三公經費」總額,比上年僅減少4900萬元。在7.54億元「三公經費」預算中,強勢部門北京市公安局的「三公經費」就高達1.48億元。

從公佈的數據看,「三公經費」排名前三是市公安局、交管局、市教委,分別達到1.48億元;1.17億元;8806萬元。佔了北京市「三公經費」的一半以上。和往年相比,北京市公安局的「三公經費」僅減少277萬元,而多達11個部門的「三公經費」還有所增加,其中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增加最多,在原有1639萬元的基礎上,增加到2994萬元,增加了1355萬元。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由原來的1292萬元,增加到2010萬元,增加了718萬元,北京市城管綜合行政執法局由389萬元,增加到616萬元,增加了227萬元;北京市統計局由466萬元,增加到594萬元,增加了128萬元。從具體數額看,和往年一樣,公車支出依然佔了大頭。在這7.54億元能公開的「三公經費」中,公車支出達到5.7億元,佔「三公經費」總額的76%。而從具體部門看,有34個單位公車支出,超出三公總額的七成。有的單位甚至高達95%以上。具體來看,北京市公安局公車支出佔三公總額的93.50%;北京市交管局達到97.5%;北京市統計局達到94%;北京市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佔96%;北京市農村改水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佔98%;北京市農村建設辦公室也達到98%。在霧霾籠罩北京和公車改革的大背景下,北京市能公開的「三公經費」大多用於購車養車,的確有點諷刺意味。

數據顯示:北京市98個部門的公車油錢要花2.36億,佔公車支出總額的4成多,公車預算總體壓縮約1000萬元。北京曬出的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顯示,今年公車預算費總體壓縮約1000萬元,76個部門不打算新購公車。同時今年首次具體曬出了公車燃油、維修、保險和其他支出4項公車具體費用,而油錢預算費是開銷最大的一筆,在已公佈經費的部門中,公車油錢預算數高達2.36億元,佔公車支出總額4成多。其中,有63個部門的公車油錢,都超過了其公車總支出的一半以上。

在98個部門公佈的「三公經費」預算中,公務接待費2014年預算總計約5300萬元,比去年公佈的預算數減少約1400萬元。2014年公務接待費比2013年減少金額最大的三個部門中,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從去年的1349.06萬元下降到今年的1079.24萬元,減少269.82萬元;北京市公安局從去年的800.61萬元下降到今年的635.98萬元,減少164.64萬元;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從去年的251.53萬元下降到今年的165.83萬元,減少85.7萬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財務處)是2014年公務接待費預算最多的三個部門,分別是1079.24萬元、635.98萬元、321.84萬元。

熟稔中國財政體系的人大概都知道,這些公開的數字不過是冰山之一角,龐大的「三公經費」都隱藏在其他預算的名目之下。實際上,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行政單位的「三公經費」,往往佔整個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一,2014年北京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692.8億元,三分之一是近900億!

著名主持人楊錦麟透露,2012年我國「三公經費」高達3.9萬億!「三公經費」的數字背後,是財政支出存在的巨大腐敗黑洞,許多財政資金改頭換面悄悄流入了不該去的地方。僅以政府採購公車為例,公開採購的公車很少有價格昂貴的豪車,而北京街頭,豪車公車到處可見,難道是個人掏錢貼補公車嗎?絕非如此,更多的「三公經費」都是擠佔了其他預算,特別是涉及民生的預算,因為「主人」們並不清楚民生投入投到了什麼地方。實際上各種財政撥款的背後,隱藏著各種骯髒的腐敗交易,這也就是中國財政收入年年猛增仍然餵不飽貪官的原因。

前幾年,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陸續公佈的「三公經費」,媒體以「地震局預測經費不足公車1/13 」、「國稅總局公車費超13億」、「質檢總局近7成三公支出系公車消費」等醒目標題揭示三公經費不合理支出的觸目驚心。其實,人們對出現這種結果一點也不奇怪,因為財政合理支出的前提是財政合理預算,中央一再強調,要推進財政預算公開,讓「主人」們清清楚楚地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錢、辦了什麼事,能夠有效監督政府。可是,看到政府披露的財政預算才發現,這玩意兒」主人」們根本看不懂。更讓人生氣的是,個別專家還振振有詞地說,」主人」們看不懂是正常的。不敢相信,中國的財政民主竟然在黑暗中摸索了這麼久。

1951年頒佈的《保守國家機密暫行條例》規定,「國家財政計劃,國家概算、預算、決算及各種財務機密事項」屬於保密內容,是國家機密。1997年,國家保密局和財政部制定的《經濟工作中國家秘密及其密級具體範圍的規定》指出,財政年度預、決算草案及其收支款項的年度執行情況、歷年財政明細統計資料等屬於國家秘密,不得向社會公開。2000年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代表們看到的部門預算資料上面都印著「秘密、會後收回」的字樣。直到2007年,國務院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將「財政預算、決算報告」和「財政收支、各類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列為公開的政府信息。這是第一個涉及預算公開的制度文本,但是各地政府並沒有執行。

2009年的時候,廣州市財政局將廣州市2009年本級114個部門的部門預算全部都公開並放到了「廣州財政網」上。雖然「三公」消費還是沒有被單獨列出來,有些項目「主人」們還是看不懂,但至少已經非常具體了,絕大部分是能看得懂。比如教育局的支出,預算細緻到每一所學校的各種支出。社保局的預算,1個行政單位以及15個事業單位的收入支出都一一列出了。這是全中國第一個把財政預算公開出來的地方政府。雖然「主人」們對其中一些支出提出了質疑,但大部分人對這種做法是持肯定態度的。之後,在離廣州公開財政預算不到3個月的時間,財政部就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預算信息公開工作的指導意見》。在這個指導意見中,政府所有的支出被切成了23類,以前的114個部門被綜合到這23類裡面,地方政府要公開只能做填空題。這意味著之前在廣州市2009年公佈的114個部門預算裡面,「主人」們能清楚地查到每個學校本年度撥了多少錢,改成了教育總支出後,「主人」們再也沒有辦法知道這些錢到底是怎麼花的了。更讓人搞不懂的是,這23類裡專門有一項叫「其他支出」,其他22項裡面細分支出有12項都包含「其他支出」。在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門的財政預算裡,「其他支出」竟然能佔總支出的40%,這樣的預算案「主人」們怎麼可能看得懂?

那麼「其他支出」到底都包括什麼?據2011年4月14日的報導:在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審計局的審計中發現,「其他支出」中有扶貧慰問、捐款贊助,但更多的是支付獎金補助、吃喝招待、參觀學習等。而在2009年被調查的湖南省瀏陽市廣電局原局長的奢侈消費清單中,在足浴中心、餐廳包廂、西餐廳、水療中心等的消費都是通過「其他支出」列出的。可以肯定地講,這樣的財政預算,很多人大代表也看不懂,可是為什麼到最後都投票通過了呢?為什麼中國從來沒有出現過像美國那樣,因財政預算不被批准而差點讓聯邦政府關門的狀況呢?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因為中國本質上是沒有預算的。

中國現在的預算機制其實和1910年前後的美國差不多。當時,美國的財政預算中「其他支出」也非常多,名目也是五花八門,比如1908年的紐約預算,除了「三公」消費,還有800萬美元的「特殊稅收債券」,佔總預算的6%。什麼是「特殊稅收債權」?說白了,就是上一年胡亂花錢留下的窟窿。除此之外,還有突擊消費,就是說該預算期間快要結束了,還有很多錢沒花完,於是政府會在下一個預算期間到來之前把這些錢迅速花掉。紐約市當時政府僱員的月工資為417美元,到了12月份預算內的錢沒有花完,工資一下子就發了1583美元。中國和當時的紐約非常類似,年終突擊花錢現象非常嚴重。有數據表明自2006年開始,每年第12個月的財政支出都佔全年財政支出的25%以上。

美國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呢?192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會計與預算法》,把預算的權力交給行政首腦,總統專門成立一個預算辦公室,每年向國會提交預算。美國的州和地方政府也一樣,由州長和市長提出預算,並對此負責,同一級別的議會成立一個撥款委員會負責審核和執行預算撥款,同時由獨立的審計機構監督,各司其職,非常清楚。1974年國會又通過了《國會預算和扣押控制法案》。這樣,國會也有了提出預算的權利,如果反對黨控制了國會,就能自己提出預算案。而且,美國政府還意識到,要監督政府,就要讓主人們真正參與進來。

如何讓主人們自願參與進來呢?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讓主人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繳了多少稅,主人們心疼自己的錢,就會關心這些錢會被如何花掉。當然,有人會以國情的理由反對,堅持所謂「中國特色」。說到底,這種堅持不過是為了腐敗而尋找藉口。在中國的崛起中,其實只有中國的官僚及其附庸們的崛起。「公僕」崛起了,「主人」們卻被大山壓得喘不過氣來。

在人類發展史上,本來就有很多經歷是可供參考和依據的,這就叫「普世價值」,並無主義或國情之分。中國偏偏要將之區分,只能說明這些人別有用心,自私自利。這些,其實「主人」們早就心知肚明。但願官僚們能真的響應習總倡導的「八項規定」,大幅度壓縮「三公經費」用於民主;同時,希望中國的財政民主,迎來清朗的光輝,不要再在黑暗中摸索了。

眾所周知,官富不是國富,民強才是國強,官權來自民權。僅僅官僚及其附庸們的崛起,並不是中國的崛起。中國只有所有老百姓都崛起了,中國才算是真正的崛起。也就是說,只有民權崛起了,才是中國的崛起。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