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9月14日訊】最近在台灣,跟前不久在中國大陸一樣,關於人民幸福指標的問題引起討論,我想,關鍵問題之一,就是到底什麼是幸福。今天很多評估機構的幸福指標,其實還是用經濟發展的數字來衡量,但是,經濟發展真的就是幸福嗎?我們且不用正面闡述,讓我們來看一個反面的例子。那就是所謂「中國模式」。
有一年我在英國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發表演講,其中有學生問「中國為什麼需要民主?餵飽13億人並不容易,若我選了你,你能保證我的父母有能力支付我來這裡讀書的學費嗎?」當時我回應說:「人除了吃飯以外還要有尊嚴,民主就像讓你到超市購物可以有選擇,我認為中國人配得上選擇。」結果不久之後,香港的《文匯報》發表了一篇反駁我的文章,提出的一些看法令人不禁震驚而且極為不恥。眾所周知,香港的《文匯報》代表的是北京政府的立場,在這上面發表的言論,至少也可以看做是被政府所欣賞所支持的立場。那麼我們就看看他們是怎麼反駁我的。在這裡,我們姑且把民主作為人民幸福的應有指標之一,來看看「中國模式」的思路:
針對我說民主就包括要讓人民有尊嚴,《文匯報》的評論說:「當然,吃飯和尊嚴都是每個人想擁有的,不過,如果兩者只能選擇其一的時候,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以「吃飯」為第一選擇,所以,古人也有「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之說,可見,在缺乏生存所必要的條件的基礙上談民主,只是「何不食肉糜」的風涼話。」
這種反駁的荒謬之處在於:今天的中國,難道已經到了吃飯與尊嚴「兩者只能選擇其一」的時候了嗎?中共一方面吹噓自己已經是世界強國,誇耀如何帶領人民實現了小康,怎麼一談到民主,又說中國的現實是「缺乏生存所必要的條件」了呢?如果中共統治了60年,人民還只能在吃飯和尊嚴之間選擇其一的話,這樣的政府還好意思統治下去嗎?相反,如果中國已經實現了小康,那麼還有什麼理由說談論民主是奢談呢?這樣明顯的自相矛盾,作者還在那麼侃侃而談,看來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更加令人不恥的是這樣一段話:「民主也不如他所說的到超市購物那麼簡單,因為,這個超市的東西並非免費的,而且可以選擇的貨品也不多,那等於是人人發一張購物券,然後在爛橙和爛蘋果中任選一項,這種選擇還不如排隊領救濟,就算尊嚴有損,也能填飽肚子,總好過以高昂的代價購買一些名不符實、物無所用的西方劣貨。」民主是不是就是選擇的問題可以另外討論,但是在當局眼裡,竟然覺得中國人民只要填飽肚子,就可以不要尊嚴,這是拿中國人當什麼了?這段話再明顯不過地表明,中共認為他們只是在救濟中國人民,而人民必須付出尊嚴的代價。這是什麼邏輯?
按照這樣的思路,幸福就是人民不愁吃穿,幸福就是經濟數字的增長。這樣的幸福觀,難怪有很多的人面對「你幸福嗎」的提問,只好說「不,我姓陳」,「我姓趙」,「我姓李」。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