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延安日記(173)

【新唐人2013年2月23日訊】【編者的話】延安日記》作者彼得•巴菲諾維奇•弗拉基米洛夫,蘇聯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產國際駐延安聯絡員兼塔斯社記者身分,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記形式,根據他的觀點,記述了延安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各方面的問題。全書以抗日戰爭時期中共與蘇共的關系為背景,記述了中共的整風運動、中共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中共與當時駐延安的美國軍事觀察組織的接觸以及中共與國民黨的關系等問題,均有評述。

延安日記

1945年4月26日-2

正因為如此,黨提出保證,保證不會再對黨的幹部橫加打擊了,不會再重複過去那一套了。

否則,就很難保持對新區的控制。毛要使當他幹部相信,他看重他們所作的貢獻,他們無需擔心。他想以此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在人事方面,正如同在理論和實踐方面一樣,毛似乎決心採取這樣的政策:使不協調的東西協調起來,不一致的地方一致起來。他既想保持整風的精神,又想使黨恢復活力,使同志之間再度融洽無間,使大家對未來充滿信心。人們心中不由得產生一個問題:毛究竟相信不相信自己所說的話呢?

毛畫餅充飢,作出些樂觀計劃,但並不操心去使這些計劃與實際聯繫起來。這個報告誇誇其談,拼湊得很巧妙,並隨心所欲地避開了所有會引起爭論的問題。

他關於聯共黨、關於蘇聯和蘇聯領導人的高談闊論,只不過是策略而已,與他過去的行徑不符。我聽起來是一堆空話。

對抗日統一戰線的目的、任務和歷史,對與此有關的國共合作,都作了主觀的、帶有偏見的論述。

誰都不敢對報告的內容表示懷疑或提出批評。人們把這篇報告當作一個詳盡的指示、一道命令。不難想像,要討論這個報告,也不外乎是對報告解說一通而已。

黨的高級官員和普通黨員之間的關係也獨具一格。黨內同志間的那種正常關係完全不存在。民主徒有其表,實際上有只是軍隊中下級對下級的態度。代表們奴才氣十足,喪失了為人的尊嚴。這都是整風幹的好事。

要正確理解毛澤東的講話,必須充分了解他的政策,以及他的拐彎抹角、模稜兩可的術語。

所謂“動員民眾”就是準備奪取國民黨的更多的地盤,和準備發動內戰,換句話說,這是一種與抗日毫不相干的動員。

所謂“1941-1945年軍隊發展”,就是游擊戰,一種小規模戰鬥的戰術,即縮減對日作戰的規模,為將來同國民黨發生衝突而積蓄力量。

所謂“我們正確地提出了必要的改革方針”,就是說,毛澤東及其支持者繼續玩弄花招,為解決國共分歧提出一些對方難以接受的要求。這是藉口對事情要進行階級分析來使中國政治上的分裂合法化。據毛澤東本人說,這種破壞抗日戰線的策略,可追溯到1938年。

報告充滿這種模稜兩可的、也可以說是不誠懇的話。(待續)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