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將主導國務院大部制改革 重振團派旗鼓

【新唐人2013年2月12日訊】(新唐人記者王逍奇報導)胡錦濤當政十年,曾兩次進行了政府機構改革,並調派團派親信汪洋主政廣東,試點包括大部制在內的行政體制改革5年多。專家指出,今年3月兩會完成政府換屆後,新一輪大部制改革或者行政體制改革即將從中央到地方緊鑼密鼓地展開,成為新一屆政府工作重點。據港媒近日消息,即將出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政治局委員汪洋,將主導國務院醞釀已久的大部制改革。

經濟困境迫使中共推動行政體制改革

大部制即為大部門體制,通過整合職能交叉的繁多政府機構,使政府權力得以規範,回歸公共服務,降低各部門協調困難,提高行政效能。與治標性反腐不同的是,大部制改革試圖切斷各政府部門與權貴階層、利益集團錯綜複雜的勾結紐帶,這也是大部制改革難度所在。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近日表示,「大部制改革應該突出三大目標,首先是要轉變政府職能;其次是降低行政成本;再次是向社會分權,實現社會的共同管理。」他指出,大部制改革需理清政府的權力界限,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社會的歸社會。

2008年兩會公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啟動首輪大部制改革,新整合組建了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環境保護部等5大部,涉及調整變動的國務院機構共15個,正部級機構減少了4個。但這次改革被認為是蜻蜓點水,部長、副部長一個都沒有減少,由國辦主管的中國行政管理雜誌刊文歸咎於缺乏系統整體安排、政策支撐和法制保障以及部門利益作祟。

首輪大部制改革由胡錦濤團派親信李克強負責實施,這場改革沒有達到預期目地的主因,一是遭遇權貴利益集團很大阻力,例如鐵道部曾計劃並入交通運輸部,但遭到時任鐵道部部長劉志軍的強力反對而保留,劉志軍的背後是江澤民派系腐敗集團。二是當時李克強剛上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缺乏足夠的權威,同時受到其他江派副總理和常委高層掣肘。

香港《新維月刊》2013年2月號預測新一屆國務院組成名單,李克強出任總理一職,副總理分別由張高麗(常務副總理)、劉延東、汪洋和馬凱擔任。報導獲悉,汪洋將主導新一輪大部制改革。

據稱,為推動大部制改革,國務院將成立一個類似於八十年代「體改委」一樣的機構,主抓體制改革,而這個機構將由汪洋負責。北京消息人士透露,這次改革的一個方向是行政部門的整合之外,還有重要一點就是要把國家發改委的權力下放。

中共十八大後,路透社獨家披露,江澤民、李鵬等保守派元老們在十八大之前最後一刻非正式投票中,阻撓兩名主張改革的候選人汪洋、李源潮進入政治局常委會,說明在中共高層進行有限改革的難度。香港《開放》雜誌2013年2月號獲權威消息人士透露,也佐證了這一點,這一人事大翻盤發生在去年10月22日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迫使胡錦濤決定全退。

而新一屆中共領導班子正面臨「腐敗亡黨」的危機。在中共一黨專政體制下,長期以來政府機構龐雜、職能不清、政出多門,不僅導致行政效能低下、經濟資源浪費,更重要的是,影響到履行宏觀經濟調控、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等職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警告,過去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中國經濟社會矛盾幾乎到了臨界點。

時政評論員、專欄作家鄭公燮接受新唐人記者採訪時說:「經濟困境、債務危機和經濟體制改革滯緩,迫使中共推動行政體制改革。改革先鋒汪洋已在廣東試點行政體制改革5年多,是主導大部制改革的不二人選。但中共保守派既擔憂汪洋成為戈爾巴喬夫式人物,又擔憂利益受到損害,不給他足夠的權力,這等於自捆手腳,大大增加了大部制改革的難度。」

近日也有政治分析人士認為,在溫家寶力挺下,國家副主席將大概率由汪洋出任;而李源潮擔任人大副委員長合理。中共或將出現汪洋身為副總理又兼任副主席的罕見局面。由於汪洋沒能進入政治局常委,第一副總理這個實際而關鍵的重要職位幾乎沒可能。分析稱,汪洋有可能被補償在國家副主席「榮譽」位置上,有了這個位置,汪洋可以放膽開炮。



胡溫肯定汪洋的行政體制改革大膽探索

2月1日最新一期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雜誌,刊登了溫家寶1月23日在國務院第8次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主題是包括大部制在內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結了胡溫十年在此方面的工作。

他指出了當前存在的不少問題:一是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管了一些不該管的事情,一些該管的事情卻沒管好,權力部門化、利益化的問題還在強化。二是政府各類機構仍然偏多,該精簡的部門精簡不了,職能交叉、人浮於事的問題比較突出。三是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機制不完善,權力過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約的問題,依然是滋生腐敗的根源。

溫家寶在講話中特別提到,「一些地方在機構整合和實行大部門體制方面大膽探索,取得明顯成效。」這是胡溫政府在結束任期前對汪洋在廣東試行大部制改革的肯定。

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隨後調派汪洋主政廣東。汪洋2008年將順德、深圳、珠海、廣州等市列入行政體制改革試點,以構建「小政府、大社會」為總體目標,推動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核心的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

2009年9月,順德啟動被稱為「最大膽」的大部制改革,將黨政機構由原有的41個精簡到16個,縮減近2/3,政府部門減少到只有10個,黨委機構減到6個,並減少了行政層級,許多部門一把手變成了副手,外界驚呼「石破天驚」。深圳將46個政府部門縮減為31個,精簡近1/3。而且,深圳和順德還在機構設置方面初步探索了行政權力間的相互制約和監督。

汪洋隨後向廣東全省推廣「順德樣本」,從副省級城市一直推進到地級市。2010年,廣東又將「順德樣本」推廣至29個區縣;到2012年底,廣東縣級政府實行大部門體制的總數達到60%。

在推廣大部制改革精簡機構和編製的同時,汪洋提出「該放權的放權,該鬆綁的鬆綁」,向下級和社會放權。2009年,汪洋批示佛山與東莞試點簡政強鎮事權改革,兩市的部分鎮和街道被下放縣級的管理權限。按照「宏觀決策權上移、微觀管理權下移」的原則,「十二五」期間廣東縣級權限鎮數量要達到100個以上,地級權限縣達到10個以上。

另一途徑是向社會放權,到去年8月,順德已向社會組織轉移了22項政府職能,並將再轉移118項。2010年順德成立公共決策諮詢委員會,聘請48位社會傑出人士和省外專家學者擔任委員,參與政府決策諮詢。目前,這項改革已推廣到全省各級地方政府。2011年,汪洋提出放寬民間組織登記;廣東從2012年7月起除特別外,社會組織可直接向民政部門申請成立。

自2008年汪洋改革以來,廣東省共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570項。2012年8月,國務院批准廣東省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試。同年7月,廣東全省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透露:「中央很多領導認為,廣東大部門體制改革試點做了中央政府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

當汪洋遭遇從中央到地方利益集團的阻力,胡錦濤曾在兩年內三次「南巡」廣東,力挺汪洋的改革。汪洋則喊出了「改革首先要從黨和政府頭上開刀」、「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氣,堅決打破利益格局」、「一個好的制度比一個好的領導更重要」、「破除人民幸福是黨和政府恩賜的錯誤認識」、「以『殺出一條血路』的氣魄闖出一條新路」等驚人言論。



大部制改革最終方案取決於高層各方較量

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把「深化行政體制改革」作為「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章節的一部分,要求「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習近平上任中共總書記後首次出巡選擇深圳、順德、珠海、廣州,都是汪洋推行大部制等各項行政體制改革的首批試點地。隨後,汪洋卸任廣東省委書記,為出任國務院副總理做準備,著手制定新一輪大部制改革方案。

鄭公燮說:「從習李班子上任以來重申改革、反腐、轉作風,到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0年關注三農,基本上都是胡溫時期政策的延續,只是突出和具體化某些方面。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以汪洋的行政體制改革等作為成功樣板,預計兩會將寫入憲法。胡雖然在十八大佈局失利,但汪洋主導大部制改革,將成為新一屆政府工作重點,重振團派旗鼓。」

黨刊《半月談》2013年第1期引述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的話說,大部制改革即將從中央到地方緊鑼密鼓地展開。「在今年3月國務院完成換屆後,可能會宣布有關方案。」他指出,按照此前幾次行政體制改革的規律,均在政府換屆期間宣布,然後交全國人大審議通過,部委改革試點才展開。汪玉凱此前曾參與設計200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去年十八大前,網上流傳一份「十八大後大部制改革方案(討論稿)」指出,十八大後,國務院的大部制改革勢將必行。而大部制的改革也要配合事業單位的改革進行,事業單位根據職能一部分轉變為企業或民間團體,一部分則轉變為行政機關,並入政府組成部門。

國務院組成部門的調整方案包括:對國家發改委進一步收權,徹底取消發改委對微觀管理實務和具體審批事項的職權,將其職能轉變為宏觀規劃的制定和研究;撤銷科技部,將教育部改為教育科學部;將國土資源部的資源管理職能並入環保部,組建環境資源部;將水利部與農業部合併,組建大農業部;將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衛生部合併,組建人口與衛生部;將審計署與監察部合併為檢查審計部;人社部和民政部合併為社會工作部。

為保證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人民銀行不再屬於國務院組成部門,而是獨立的國家機構,與最高檢、最高法平級。國家安全部降格為國務院直屬機構,改為國家安全總局。將民委、宗教事務局與僑辦、港澳辦、台辦合併,組建港澳台僑和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等等。

國務院直屬機構的調整方案包括:將國家稅務總局並入財政部,取消地方稅務局;將工商總局、質監總局、安監總局與發改委下屬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合併,組建國家市場秩序監督管理總局;將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體育總局並入文化部;統計局並入發改委;林業局並入農業部;知識產權局並入科學教育部;旅遊局並入文化部,等等。

國務院管理的國家局、直屬事業單位調整包括:法制辦並入司法部;國新辦、國家檔案局並入國務院辦公廳;新華社實行企業制度改革;中科院、工程院和社科院不再作為事業機構,轉制為官辦科研機構;合併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組建國家金融業監督管理總局;撤銷電監會、國家能源局,成立國家能源監督管理總局;將社保基金會和自然基金會進行企業化轉制;將國家糧食局劃歸農業部管理;將國家信訪局劃歸司法部管理,等等。

按照這個大部制改革方案,國務院各部委及直屬機構將由44個減為24個。由此,隸屬國務院的27個部門將縮減為18個;17個直屬機構則將縮減為6個。如果這個方案確定執行,部長級職位將一口氣減少13個。而接下來的兩年,計劃讓240多個正部級官員「下崗」。

鄭公燮指出:「汪洋主導的大部制改革勢必會引起權貴利益集團反彈,最終的改革方案取決於高層各方利益和權力的較量。中共政權將面臨選擇:是自欺欺人做改革表面文章,坐等革命到來;還是主動進行大刀闊斧的體制改革,以圖和平轉型。但無論如何改革,中共的本質不會改變,靠大規模突發事件從外部倒逼改革、乃至解體中共,將不可避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