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月21日訊】孫叔敖本名勞敖,字孫叔,拜相後,被人稱為孫叔敖。孫叔敖一生為人善良敦厚,處事自甘其苦,不以私欲奪志,在楚莊王時被啟用為楚國的令尹,其職位相當於後世的宰相。那時的楚國是春秋時代正在崛起的強國之一,田產豐饒,國家富庶,人民安居樂業。但是,就是這樣一位處身盛世,官居極位的大國丞相,孫叔敖卻終身清廉如水,家貧如洗,子孫一直耕作務農,自食其力。
孫叔敖少年時,有一次荷鋤種地,突然看見一條兩頭蛇向自己遊來。那個時代的古人,認為兩頭蛇是不祥之物,見者十有八九會死,如果打死蛇,打蛇人必死。孫叔敖初見蛇時內心又驚恐又畏懼,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年紀輕輕就被兩頭蛇害了性命。看著兩頭蛇慢慢地向遠處爬去,孫叔敖突然又想,這條蛇今天害了我,明天再爬出來還會害死別人,不如我一人承擔必死的命運,別人就可以免去災禍了。於是,孫叔敖搶上前去把蛇打死埋入土中。
孫叔敖回到家裏,見母親正坐在門口等他,他便難過地對母親說:“母親這樣疼愛我,可是兒子恐怕不能為母親養老送終了。”母親大為驚訝:“這話從何說起啊?”孫叔敖說:“剛才我碰見兩頭蛇了。”母親驚問:“啊!蛇在那裏?”孫叔敖答道:“我怕它繼續去禍害別人,就把蛇打死並且挖了個深坑埋掉了”。母親長舒一口氣,轉憂為喜地說道:“你這樣做就對了,孩子。人常說,善惡必有報應,你冒死為眾人除了一個大患,做了件大慈大善的事情,這是積了大德,將來一定會得到福報的!”
果然,孫叔敖不僅沒有因此死掉,后來反而當了楚國的令尹。當他向母親稟告自己晉升令尹之職時,母親笑著對他說:“我說善有善報吧,這不就應驗了嗎?”
孙叔敖晋升令尹職位的這一天,满朝文武百官,四方平民百姓都在为孙叔敖晋升而庆贺。突然,有一位須發皆白的老人穿了一身孝服,手举挽联,慢慢走到庆贺的庭前。那挽联上写着:“有身贵而骄人者,民亡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當時在場的眾朝臣紛紛上前阻止斥责老人,要治他污辱戏弄当朝令尹之罪。谁知老人不但毫无惧色,反而抑天大笑道:“区区小民之命,何足挂齿耳。可叹啊!”说罢,便束手待绑。这时,孙叔敖大步走上前来,对着老人恭身施禮道:“老父既有如此忠心,请当面赐教。”老人连忙将孙叔敖扶起說:“人人皆要治罪老夫,令尹却为何如此謙恭?”孙叔敖说:“你穿孝衣而来,表明是不畏惧一死的,你那挽联上的话,明明是在告诫我们。请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吧!”老人听了,感叹道:“庄王真是慧眼识英才啊,他肯重用孙叔敖这样德才兼備的人,楚国何愁不兴旺呢?”
原来這位老人是一位隱者,他看到孙叔敖刚当上令尹,滿朝上下的人都對他大唱赞歌,不禁擔憂孙叔敖會象眾多的庸官俗吏一样,被阿諛奉承、溜須拍馬所捧殺。于是別出心裁地用這種特殊的方式來告诫孙叔敖。如今見孙叔敖如此禮賢下士,老人便誠懇地告誡孙叔敖說:“位已高而意益下,官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取。”意思就是说,地位越高越要体察下情,官职越大越要接近平民,奉禄越多越要谦虚谨慎。
從此,孙叔敖把老人的这三句話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严于责已,約束家人,從不以私害公。他禮賢下仕,彈精竭慮,修軍備、興水利、整飭吏治,把個楚國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言便,百官稱善。
一次楚莊王兼併了一個小國,孫叔敖親自率人將小國國庫中的財物一一登記造冊,派人押送回國。不久,左將軍嬰齊又派人送來幾車繳獲的浮財。于是庫尹建議說:“既然這批財物是未入冊的,不如留作司庫衙門的費用吧。”勸孫叔敖把這些晚送到的浮財納入衙門的小金庫。孫叔敖不同意,認為不論入沒入冊都應當交由國庫統一接收。不能因為同樣都是充公,就隨便以小衙門的利益損害國庫的利益。
孫叔敖并借此機會教育庫尹說:“高大的國庫就是由每件細小的物品堆積起來的;大海很大,卻由很小的一滴滴水珠組成。人的貪欲不論大小都不能讓它滋長,貪欲一旦滋長起來可就不得了,像奔湧的洪水,你渲泄它容易,阻止它可就難啦。”最后,孫叔敖吩咐庫尹逐一登記好財物,呈報楚王一併封入國庫。
孫叔敖嚴于律己、公私分明的作風,帶動著他的眾多下屬也廉潔奉公,使楚國吏治清明,政通人和,為楚國成為戰國七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身為楚國重臣,孫叔敖不經意間的一句話一件事,可能都足以改變許多小國的命運和歷史。因此,他也成為許許多多小國家爭相賄賂的對象。
一次,孫叔敖出於楚國的戰略需要,說服楚莊王准予陳成公複國。這時陳國的土地已完全納入楚國的版圖,楚國派公子側任大將防守陳地。陳國國君流亡在外,得知這一消息,陳成公立即派人悄悄給孫叔敖送來玉璧3雙,金帛5車相贈。孫叔敖百般推辭,使者放下禮物掉頭就跑。孫叔敖無法,只好將禮物製成禮單,面呈楚王上繳國庫。楚莊王很感動,就告訴孫叔敖可以挑喜歡的東西自己留一些,孫叔敖搖搖頭,命庫尹派人運走,全部封入國庫。
孫叔敖操勞國事鞠躬盡瘁,卻從不治私產,自己家中一直很清貧。他家裏燒的柴草都全是兒子孫安自己上山砍伐,再一擔一擔地挑回家,劈好晾乾抱入廚房。他家的屋後有一塊空地被父子倆辟為菜園,兒子孫安整日忙於種菜捉蟲,擔水灌園。孫叔敖深知孫安雖然秉性憨厚仁孝,但并無治理國事的才具,便常常教育兒子自甘淡泊,不要貪圖榮碌地位而去鑽菅謀官,否則的話尸位素餐,碌碌無為,輕則害己,重則害國家害百姓。兒子孫安銘記孫叔敖的教導,終生未出仕。孫叔敖病死後,楚莊王幾次要封孫安為大夫,孫安想起父親的遺命,幾次都推辭掉了,終生以耕作為務,自食其力,奉養老母天年。
東周時代曆500多年,存國數百,有宰相先後不下萬人,而如孫叔敖這般廉潔者卻不曾再有,孫叔敖可謂是千年一遇的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