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唯一教中文 斐京華僑公學

【新唐人2012年10月31日訊】(中央社記者徐梅玉約翰尼斯堡特稿)1931年,一群居住在南非的華籍熱血青年,四處覓地、籌款,希望受到歧視的華人子弟,依然擁有受教育的機會。

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秉持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私立「斐京華僑公學」(Pretoria Chinese School)1934年終於在首都普勒托利亞(Pretoria)成立,讓華人子弟能有個安心上學的環境。

今年63歲的校長何兆昌表示,早期的南非華人只能勉強獲得印度人開辦的學校入學許可。日後南非政府雖稍稍放寬政策,但華人入學校仍需額外申請。這種不公平的待遇,深深刺傷華人的自尊。

斐京華僑公學成立初期,只招收華人學生授以華文課程,期待子孫不忘本,接觸豐富多元的中華文化。學校同時也聘請白人老師教導南非本地課程。

1993年,學校開始對各色人種開放。現有幼兒大班到高三,學生人數也由當年的42人增至目前的440人。但無論何種膚色的學生,都必須接受每周2.5小時的中文必修課程,且必須及格才可畢業。

這種特殊又嚴格的華文教學,非華人學生與家長都欣然同意。

斐京華僑公學目前是全非洲第1、也是唯一將中文納入正式教學的學校,這份排除萬難只為傳承中華文化的精神,令人欽佩。

除教授中文外,也有才藝班,讓學生接觸劍術、太極、民族舞蹈等多項中國傳統藝術。

學校現有4名專任中文老師,全部來自台灣,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補貼部分教員薪資。

耳中傳來幼兒園不同膚色小朋友大聲唱著「恭喜!恭喜!恭喜你呀!」的新年歌,不由得對這幾位誨人不倦的老師肅然起敬。她們願意犧牲青春歲月,在異鄉為不同族群散播華文種子,默默奉獻,樂在其中。

最令人讚歎的是,學校78年來始終堅持一份對中華民國的深厚感情。校徽不但有著國旗的紅色、藍色與國徽,還有著「親愛勤誠」4個字,讓人感動莫名。而且不論物換星移,學校始終堅持教導正體字與注音符號,並以僑委會的教課書為教材。

走進校門,中西合璧的校舍矗立在青草碧綠的校園裡,環境清幽雅緻,學生活潑可愛,處處顯露校方的用心。

然而,何兆昌卻語重心長地表示,他已計劃退休,無法覓得合適接班人。雖然南非本地人對經辦公學興趣盎然,但校方擔心他們會刪除中文課程,全然抹煞維護中華文化傳統的創校初衷。

此外,隨著物價日益高漲,經費來源有限,辦學愈加艱難。中國大陸一直釋出善意願支援財務進而接手校務,但校方卻堅持與中華民國保持關係,以示正統,只是不確定這份堅持還能撐多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