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學界對莫言得獎現分歧

【新唐人2012年10月13日訊】 (美国之音電) 第一位中國籍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出後,網絡上有人歡呼,有人異議。這種分歧不但發生在網絡上的層面,香港文藝界的人士也發表了不同的意見。

*文學層面的分歧*

有文藝界人士認為莫言應該獲獎,當之無愧,但也有行內人士認為莫言還不夠獲獎資格。

香港文化評論家馬家輝認為莫言獲獎實至名歸,形容他有豐富的想像力,其文筆“百看不膩”。他說,莫言的作品反映當代中國社會的情況,具有批判性,又教讀者深思,他的洞察力一點也不低於第一位華人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高行健。

台灣文化部部長龍應臺曾經在香港大學工作,她對莫言得獎的消息表現興奮。她認為跟高行健的作品相比,讀者可以更容易地進入莫言的文學世界。她還說,希望莫言這次得獎可以使得中國領導人認識到文學和人性真情的普世價值。

不過,也有一些香港作家不認同擔任評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莫言的決定。香港作家廖偉棠對港媒表示,莫言的文學意味跟其他的諾貝爾文學獲獎者差不多,不過莫言未能彰顯該獎項所追求的理想主義,因此不能支持評審員的決定。

*政治上的批評*

更多人關注是在政治層面上的非議。這位身兼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的作家莫言得獎後,得到大陸媒體很多正面和大邊幅的報導,不少報章把消息放在頭版,相比往日華人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高行健和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得獎後的報導相差甚遠。

香港《蘋果日報》時事評論員李平表示,莫言曾經在德國法蘭克福書展退場抗議中國異見作家出席活動,雖然他不是拍大陸政府馬屁的作家,但是也守不住不歌功頌德的底線。李平又批評大陸對中國籍諾貝爾獎得獎者持雙重標準。

在這個世紀裡,中國文學作品的國際地位漸漸提高,海外有更多讀者開始注意到中國各類型的文藝作品。

香港新世界出版人鮑樸對美國之音說,世界注意到中國作家是遲早的問題,而這跟中國作品是不是翻譯成外文很有關係。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慢慢提高,越來越多中國作品會被翻譯成外文。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