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英語能力 企業也受益

【新唐人2012年10月3日訊】(中央社記者陳至中、鍾詩妤台北3日電)一項調查顯示,台灣企業招新進人員的英語門檻輸給韓國。學者專家認為,提升英語能力,不能只靠學校,也要靠企業

根據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TS)調查,台灣1000大企業招募新進人員,僅27.9%要求多益分數,平均門檻為550分;韓國100%企業使用多益分數,門檻則為700分。

ETS台灣區代表忠欣公司總經理王星威表示,台灣多益(TOEIC)平均分數是542分,企業門檻也是相差不遠的550分,「總是在同一個池子裡撈魚,撈不到就怪池子差」。

根據ETS調查,韓國1000大企業徵才的多益門檻是700分,韓國人的平均分數則是626分,兩項都高出台灣一截。

王星威認為,韓國企業對員工英語能力的要求高,且積極投入育才,直接走進學校。長年下來,讓社會產生一種氛圍,整體英語能力普遍提升,「台灣是企業配合人,韓國是人配合企業」。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學系講座教授陳超明表示,台灣盛行「怪罪主義」,企業、政府、學界互相怪罪,卻都不願主動負責。他曾向企業經營者說,捐助新台幣2億元發展課程,4年後就有把握提供100個多益990分的語言人才,「但大家寧可花5億元捐大樓」。

陳超明說,面對全球化的競爭,英語能力不代表一切,他以游泳為喻,「具備一定英語程度,就不會讓你淹死,但要游得好,還要靠其他應變技能」。

而提升英語能力,不能只靠學校,陳超明建議台灣學習韓國模式,讓企業和大學密切結合,按照需求打造課程、培養人才,學生畢業後也有就業保證。

在華碩電腦擔任業務工程師的邱雅妤表示,剛從大學畢業時,僅勉強能用英語溝通,要寫文章、談業務就有困難。後來她報名外貿協會國際企業經營班,透過密集的聽、說、讀、寫全方位訓練,英語能力才大幅提昇。

致茂電子銷售工程師梁育銘也說,現在職場對英文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學教的僅能作日常溝通,商務談判時就顯得不足。面對國際化的社會,台灣青年只能自己加油。

台灣科技業、商業大老紛紛抱怨找不到人才,政府也感嘆人才斷層危機。多少年輕人經歷數年苦讀,在寒窗下與參考書和測驗卷度過一個又一個難熬的夜晚,好不容易畢業了,卻被說的一無是處。

年輕人不是不用功,只是沒有好方法,企業在抱怨之餘,應思考積極投入「育魚苗」的工作,而不是只在池子旁等著「撈魚」。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