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情危機出路何在?

【新唐人2012年7月27日訊】從近期發生的事來看,北京當局與周邊國家的關係正陷入被孤立的處境,這種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出路何在,聽一下文昭的分析。

主持人:從歷史來看,在主權問題上中共政府並不是從不讓步的,比如在外蒙古獨立問題上,在俄羅斯近代佔領的中國北方領土上,中共當局最終都給予了認可。如果說自古以來屬於中國,這些地方在歷史上屬於中國的時間更長,爲什麽在南海和釣魚島問題上又寸步不讓呢?

文昭:共產黨在主權問題上也是本身服務於自身利益的實用主義,缺少前後連貫的原則。俄羅斯是它當前的主要盟友,領土爭議就成了小節、中俄友誼就成了大局。外蒙是中共歷史就支援它獨立的,因爲要服從當時蘇聯的意思,現在反悔成本太高。至於東面的美日軍事同盟是自蘇聯解體後中共最主要的假想敵;南海周邊除中國大陸外無大國,所以它認爲立場也可能強硬些。在意識形態破産、經濟又面臨困局的情況下,民族主義成爲當局爲數不多的合法性來源之一,所以它的立場就顯得特別強硬。但是只要是本著利己的實用主義,這個立場就不是不變的。我想隨著東海和南海世界大國介入的態度明確化,相關國家立場的趨同化,壓力環境的改變,中共的態度也會有變。

主持人:如果這種對峙一直發展下去,你認爲會出現什麽情況?

文昭:東盟的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老撾並沒有在南海的直接利益,這使得北京能夠通過經濟手段來拉攏這些國家,分化東盟,讓東盟就南海問題難以達成一致立場。長此以往,這會促使在南海有直接利益的東南亞國家在東盟的框架以外發展出另一種機制,客觀上削弱東盟在政治、和防務方面的功能,而更多發揮經濟合作的作用。如果南海問題使東盟不能成內部意見一致的地區性集團,就難以成爲美國可靠的地區夥伴,所以美國也可能支援上面所說的做法。在東海,中日對峙的加劇會促使日本國內要求修改《和平憲法》的呼聲更高,而美國如果不想這種事發生,就要更加公開、明確地表明在中日衝突中保護日本的決心。

主持人:那麽你認為解決中國東海和南海一系列紛爭的最終的出路在哪里呢?

文昭:我覺得至少要明確這麽幾點,第一中國不可能與所有的鄰居為敵,本身中國大陸的經濟對南海的商業航線有高度的依賴性,假如說南海地區都是充滿了敵意的國家,那麽這對自己的經濟安全也有重大的威脅。那麽其次要解決主權紛爭,要堅持一個前後連貫一致的原則,而不是從維護某一政黨政權出發,採取一種對不同對象不同態度的這麽一種實用主義的立場,簡單的說就是不能採取前後變化而又欺軟怕硬的這麽一種立場。第三,既然從一個原則出發,要一以貫之,那麽在有的地方可能會得到,有的地方可能會失去,你不可能處處都佔便宜,那麽對此中國人也要有一個合理的預期。那麽最後呢要順應這個世界大的潮流,就是世界大的趨勢,從世界上大多數都能夠接受的國際性原則出發,建設性的協商,當然過程中要保持彈性,在具體問題的處理上要體現出政治人物的心胸和智慧。但是我想一直是共產黨把民族主義作為維護自己政權的一個手段,來處理跟周邊國家的關系,那麽上述講的很多內容就很難付諸實施。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