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5月18日訊】(中央社台北18日電)針對節食與肥胖所做的研究多半著眼於人們吃了什麼,不過對小鼠進行的新研究卻發現,應該將更多焦點擺在何時進食。
美國「每日健康新聞」(HealthDay News)報導,美國研究人員發現,規定1天僅能進食8小時的小鼠,進食量與整天都可進食的小鼠不相上下。2個組別都攝取高脂肪食物,不過進食時間受限的小鼠增加較少體重、肝臟較健康,發炎情況也較少。
這項刊載於「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期刊的研究指出,1天進食的時間太長可能導致肥胖。
主要撰筆人、加州索克生物研究學院(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的潘達(Satchidananda Panda)在期刊新聞稿上提到:「每個器官都有生理時鐘。」
潘達表示,這代表在1天當中的某些時候,器官代謝速率達到高峰,某些時候則較為緩慢,肝、腸與肌肉皆是如此。這些週期對分解膽固醇、葡萄糖生成等過程都極為重要。潘達在新聞稿中指出,全天候吃不停可能打亂這些正常的代謝循環。
他解釋:「當我們隨機進食,這些基因就不會全然啟動或全然關閉。」
研究結果顯示,限制進食時間可能有助避免體重增加,肥胖研究者更應多加關注何時進食的議題。
潘達並說:「過去研究向來聚焦人們吃了什麼,卻未對何時進食蒐集相關數據。」
然而動物研究雖有其益處,但人類往往不見得會產生類似結果。(譯者:中央社蔡佳伶)
本文網址: https://www.ntdtv.com/b5/2012/05/19/a703311.html